APP下载

下半场:读《与机器赛跑》

2014-09-15魏武挥

网络传播 2014年7期
关键词:下半场棋盘机器

魏武挥

《与机器赛跑》

组合爆炸是胜过指数趋势的数学函数,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利用我们的聪明才智,进行组合式创新,才能在赛跑中保持领先。

学者帕夫立克曾经就评估技术变革的影响给出了一个框架,如下表。在这个表格中,帕夫立克给出了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分别考察了个体、信息产品、组织结构、文明社会四个维度。其中,在个体这个维度,帕夫立克认为,有一点负面影响是存在的:更少的工作机会。

但就这个结论而言,其实有些争议。胡斯在《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一书中提到,机器人生产汽车一定是极高效率的,生产出了如此之多的汽车,但却又造成了大量的汽车工人失业,那么买车的消费力将会降低。这种警惕在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被证明是一种“杞人忧天”。早期的劳动力密集型开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化,流水线越来越自动化,但汽车的购买并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在她看来,科技发展并没有让整体就业率下降多少——至少没有证据表明。很多工种消失了,但同时也有很多工种出现了。

但《与机器赛跑》的作者布林约尔松和麦卡菲则不这样认为。他们用一些经济指标来说明这个负面影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2009年6月大衰退结束后,美国GDP平均增长2.6%,比1948年到2007年的平均速度快75%,美国企业利润创下新高,2010年,设备和软件领域的投资恢复到了历史峰值的95%——这一切,都说明经济在复苏。然而,美国失业率依然维持在9.1%,比形势最糟糕时略降了不到一个百分点。两位作者用“没让人重返职场的经济”来形容这个让很多人都困惑不已的现象:经济复苏,失业率却依然居高不下。

这一现象存在着三种解释:周期性、停滞和“工作终结”,本书的作者们显然倾向于第三种解释。凯恩斯也好,德鲁克也好,另外还包括诺奖经济学奖得主列昂季耶夫都提出过“工作终结”论。列昂季耶夫用马匹在工作中基本彻底消失来比喻人类在工作中慢慢会走向没落。福特在《未来之光》一书中则认为,机器将完成大部分人类的工作,而这些被替代掉的人,将无法找到新的工作。

贯穿于本书的,是一个很古老的棋盘故事。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得到了国王的一个奖励允诺:第一个放一粒大米,第二个放两粒,第三个放四粒,以此类推,每一格的大米数是前一格的两倍。库茨魏尔在《智能机器的时代里》说道,在棋盘的上半场,大米堆并不是很离谱,在经过32次平方后,国王需要给发明家40亿粒大米,大抵上就是一大片耕地的水平。但到了棋盘的下半场之后,这些大米堆起来会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下半场带来的加速增长,将远远超过线性增长,彻底颠覆我们的期待。

我们有没有来到下半场?本书作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1958年,美国经济分析局将“信息技术”列入了商业投资类别,作者认为这可以算成起始年。根据摩尔定律,每18个月,集成晶管数量翻倍。国际象棋到达第32个格子标志着上半场结束进入下半场。而晶体管数量翻32次倍,也就是过去了48年:2006年。嗯,2006年,被本书作者们认为,我们进入了棋盘下半场,一切的发展,将令人瞠目结舌。已经出现了一些例子,比如在2004年,一本名为《劳动新分工》的书还认为汽车是无法自动化的,但2010年,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出现。2011年,沃森计算机在《危险边缘》智力问答节目中,战胜了两位最出色的人类参赛者。人类对手在比赛最后一道题的书面回答后补充了一句话:我,欢迎我们的新霸主,电脑。

这也就是为什么胡斯所举的汽车工业例子在今天信息时代并不适用的根本原因。汽车工业还是在棋盘上半场,指数增长和线性增长差别并不是太大。一旦跨入下半场,早年勒德分子们的担忧,真的会成为现实。2011年,一家科技公司利用电脑,以不到10万美元的价格,帮忙分析了150万份法律文件,不仅快,而且好。这项工作通常要500人才能完成,而且差错率极大。电脑,淘汰了那500个岗位。富士康在2011年宣布要在三年内购入100万台机器人,取代大部分的人类员工。更宏观的数据显示,1995年的GDP中,每100万美元需要聘用2.08人从事“销售及相关”职业,2002年,这个数字跌到了1.79人。想想看吧,满大街的自助售货机,淘汰了多少过去的销售人员。电脑的步伐正在加快,像StatsMonkey这种程序已经能生成很不错的快讯消息类报道了。

看来人类在和机器赛跑中必败无疑了,不过本书作者还是在最后一章给出了一点希望。他们假设一家公司有52个人,每个人只有一项简单任务,如果将这些任务用不同方式排列组合,将得出52!这个数字(这个数字极其恐怖的大,超过了后半场里的大米粒数,大致相当于银河系所有原子的总和)。换而言之,组合爆炸是胜过指数趋势的数学函数,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利用我们的聪明才智进行组合式创新,才能在赛跑中保持领先。

不过,实话讲,作者们在第四章颇有些语焉不详。这也不奇怪。指数增长已是既定事实,组合创新,还在未来有待开发。我们和机器的赛跑,最终会赢吗?

也许吧。2014c

链接

1、《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作者:(英)胡斯 著任海龙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6-1

对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很多学者而言,资本的核心是一种社会关系,即劳工和资本之间形成的阶级关系在重建全球市场体系的变化大潮之中,这种阶级关系如何发生改变?对胡斯来说,要回答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关注社会阶级,还要关注社会性别关系。

2、《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作者: (美)凯文·凯利 著东西文库 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1

这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这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从这本书里,人们可以窥探到SNS的今天和未来。

3、《灵魂机器的时代》

作者:(美)库兹韦尔 著沈志彦 等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6-1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纳米材料是当代科技三大前沿,到21世纪,这三大技术合力打造出新的智能机器,将重塑人类的大脑和躯体。作者大胆预测:到21世纪,人类和机器将难分彼此,人类将不再是万物之灵。电脑将比人脑有高一万倍的智能。机器不仅具有智能,而且具有灵魂。endprint

猜你喜欢

下半场棋盘机器
机器狗
出海:潮玩发展进入下半场
机器狗
智能驾驶的下半场
未来机器城
共享单车下半场
棋盘人生
棋盘疑案
棋盘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