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的外交

2014-09-15陈竹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4年4期
关键词:苏联外交国家

陈竹

“新中国的外交”是每年中考历史的必考内容。因为这一部分知识是按照模块整理的,有些缺少背景铺垫的史实之间难以形成有机联系,学生感觉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此,笔者将新中国的外交史实按时间顺序予以梳理,同时插入一些有关联性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推行某些外交措施的背景,以此形成清晰的知识线索,有效突破认识误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一方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一定的国际声望;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另一方面,苏联崛起,国际上形成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和冷战的局面。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很多外交的挑战和抉择,同时,也赢得了一些机遇。新中国正是在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微妙关系格局中开创出一片外交新局面。

【知识梳理】

一、跟随苏联,捍卫主权(1949-1953年)

1.早在1949年6月,新中国还未成立之时,毛泽东就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新中国外交奉行“一边倒”政策,即:在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当中,选择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方。

2.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时,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3.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与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朝鲜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国家是苏联。

4.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禁运,在军事上进行包围威胁。这种敌对状态一直持续了20多年。

5.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借机侵略北朝鲜,并将战火引到中朝边境鸭绿江边,妄图建立对新中国的包围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6.1950年,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借口维护区域安全,出动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大陆解放台湾。

7.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8.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气焰,保卫了中国和朝鲜的领土,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与邻为善,初定原则(1953-1955年)

1.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中国总理周恩来、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1955年,中国派周恩来到印度尼西亚出席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与众多亚非独立国家就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攻击中国、攻击共产主义,周恩来适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打破了僵局,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三、艰难抉择,化敌为友(1956-1979年)

1.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苏共新领导人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批判斯大林的严重错误,这种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中共不满,中苏之间开始产生分歧。

2.1956年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苏共中央处理这些事件的做法再次引发了中苏分歧。

3.1960年,赫鲁晓夫攻击中国内外政策,恶化中苏关系,撤走在华专家,撕毁600多项合同和协议。

4.1969年,中苏发生珍宝岛冲突,双方在边界陈兵百万。至此,中苏关系完全破裂。

5.1971年4月,毛泽东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被称为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

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二是由于美苏冷战白热化,美国处于下风,想拉拢中国以遏制苏联;三是因为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面对西欧和日本的崛起需要调整外交思路;四是由于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出于对国际形势的考虑,也有改善中美关系的要求。

6.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基辛格在会谈中承认台湾属于中国,表示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不再孤立中国,在联合国内将支持中国恢复合法席位,但不支持驱逐蒋介石集团的代表。

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美国和日本又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蒋介石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日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endprint

8.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加生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这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9.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的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10.1979年1月1日,中国和美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双方决定,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四、港澳回归,扬眉吐气(1984-1999年)

1.1984年,中英两国经过两年多的谈判,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2.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五、国际纵横,举足轻重(2000年至今)

1.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了新的空间。

4.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圆满举行。

2001年,在国际奥委会莫斯科第112次全体会议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郑重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5.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其重要意义在于 ( )

A.冲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加强了中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

D.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时 ( )

A.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其他国家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与其他国家相互冲突的观点,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3.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4.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二、材料解析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减”、“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材料二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政策。结合所学内容,指出解放后苏联对中国工业基础建立提供帮助主要是在哪个时期。

(2)根据材料二,回答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

(3)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请举一例说明中非友谊由来已久。依据材料三,说明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应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参考答案:

1.A 解析: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B;东欧与苏联不是同一概念,排除c;当时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依然很严峻,众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对新中国持敌对或观望态度,排除D。

2.B 解析:外交的最高原则是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利益。故排除A、c、D。

3.D 解析:题中的三个称呼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中苏关系友好、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走向破裂、苏联解体后中俄相互合作谋求共同利益的情况。

4.C 解析:1972年之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

5.(1)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政策。为了巩固新政权,中国只有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一边,寻求盟友,获取支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出现了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呈现增多的趋势。(3)1955年,中国派周恩来出席了亚非众多国家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这次会议反映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或答:1971年10月25日,中国在亚非等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应该体现出一个努力维护和平、善于合作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联外交国家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武装保护苏联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雾在做迷藏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