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条件下变更学习方式对教师专业化修炼的影响

2014-09-15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高职信息技术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1)

信息的发展对学习方式变革的影响,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点,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光电等技术的应用,使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也对教师专业化修炼的内容,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信息化的学习方式为实现教育公平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平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身份都发生着变化,教师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能,也因信息技术发展对学习方式的变革,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教师,特别是高职学院教师,必须自觉迎接信息技术发展对学习方式变革带来的种种挑战,在专业化修炼上更要有全新的突破。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习方式和教育资源利用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一种能都完成信息获取、传递、加工、再生产和施用功能的一类技术。它通常是以感测、通信、计算机、智能以及控制等技术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试用到教学领域,是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和数字信息,使教学内容变成听觉和视觉要素让学生获取的,所以基于网络的学习,基于多媒体的学习,就成为信息化学习的主要方式。学习者需要借助电子设备获取和处理信息,因此,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多媒体教室,都成为信息化教学必备的电子设备,在这样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方式和教育资源的利用,必然给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带来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信息的选取和利用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带来风险

所有高职院校对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有准确的定位的,因此需要学生获取什么信息,屏蔽什么信息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但是随着数字化世界的迅速涨大,虚拟世界的诱惑力变得无比强大,信息传输突破时空限制,使学生获取的信息渠道增多,不仅变成了一种“消费快餐”,也产生着烦人的“认知疲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当“信息高速公路的警察”,给学生指明前行的方向。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减少生理健康损害(眼睛、肌肉关节、大脑及神经系统等的伤害)和认知能力损害(书写能力减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深度思考减少、直接交往疏离、人际沟通障碍等),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规划人生发展的前进路线图,找准人生定位,主动用信息技术去选取对自己人生发展有益和有用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智慧解构,成为对国家有用的合格人才。为此,高职学院教师必须支持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主动性,自觉去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规定的项目与任务,从而获得必要的知识、技术与能力,顺利去社会与企业从业、就业、乐业。

(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习的能力带来全新的挑战

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是以知识贯通式的学习为主的,它特别强调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般情况下,主要采用三种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的总体安排,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的需要,自主的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通过强有力的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去达成预期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强调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通过“做中学”和“学中做”,体验了工作过程的全部内容,从而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能力。教师作为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实践整合的多重内容与技能。

2.探究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是从学生求知欲的要求出发,用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获得了解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探究的问题是教师精心设计与安排的。探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参与性等特点。它让学生在多元的探索过程中不仅获得预设的结果与答案,而且还获得意外的情感上的收获,即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他们成长者、体验者和成功者的角色是从全部探究过程实现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应用于实践教学课目与内容,因此,情景设计是教师的基本功。

3.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采取的责任分工明确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它强调成员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互动性,强调成员间的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升学习效率,合作学习,不仅能发掘每个成员的个人潜能,提升学习的正能量,而且培养了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用团队的智慧去启迪每个学生的智力与情商。

当然上述三种学习方式是相互交叉、相互配合,即可独立又可合并使用的,目的在于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升学习的效果。当然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给教师教学设计的智慧增添了全新内容,特别对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媒体的优化,都会打上“信息化”的烙印。

(三)网络教学资源的运用,为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课程规划与实施带来了全新的课题

图1 网络课程教学活动框图

信息技术对学习方式变革的最大影响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像视频采集部分的摄像机、三脚架、视频转换卡、连接线;音频采集部分的无线话筒接受机、无线话筒;屏幕采集部分的连接录制机与教师机的网线;录制合成部分的笔记本电脑及软件,视频采集卡的驱动软件,还有网络宽带的软件等,都在网络课程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这就要求高职学院必须投资电化教育馆、多媒体教室等,强化资源建设,这样网路教学资源设计、开发等必须有专业人员和教师参与其中,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教学资源团队。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使课程规划与实施带来全新的教学概念,其教学活动过程,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活动框架,如图1所示。

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依靠网络技术、教学微视频、在线作业等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资源制作,已经成为高职学院教师专业教学的基本功。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专业化修炼带来的影响

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教师的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学情境创设能力、探究教学能力、组织合作学习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等,在信息化条件下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也需要重新制定。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教师的基本认知能力、系统学习能力、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身心保健调试能力、自我监控与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知识更新与创造能力,都有全新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的任职资格也会给予全新的认定。这样,教师的“师智修炼”、“师能修炼”、“师德修炼”、“师风修炼”,都会因信息化条件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高职教师必须对自己专业化修炼做足功课,迎接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影响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一)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师智”的影响

图2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关系图

“师智”是教师理论知识、经验知识、专业智慧所构成的知识结构的统称。一般来说,教师的知识结构由人文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网络等知识组成,其横向的科学文化知识要广博,纵向的专业知识要深邃,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彰显自己“传道、受业、解惑”的功能与职责。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只会博览群书,有深渊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精通网络技术,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的“师智结构”中必须具有全新的知识观,那他的知识观应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集合。如图2所示。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都要在学习过程中亲力亲为,只不过教师更多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显性的与隐性的两类知识。

(二)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师能”的影响

师能是教师施教的气度与能力,是教师基础性能力与专业性能力的综合,是教学智慧的体现,是一种“教书育人”精神力量的感染。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基本认识能力的空间被无限放大,他要认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若干现象、知识与经验,因此,他的智商水平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选择力、坚持力、学习力、社会环境适应力、身心健康保持与调试能力等等,都成为影响“师能”水平的重要因素。此外,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也成为“师能”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网络资源的驾驭能力等等,几乎成为优秀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自主能力最高表现形式。教师不会写论文、做课题、编教材、研发课件、著书立说,是很难成为名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具备了上述能力仅仅能完成理论教学任务,而实践教学能力还要从行业与企业的专有技术上去获得,企业产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都是高职教师需要认知的内容。高职教师只有具备了“双师”的素质,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才有可能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三)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师德”的影响

师德师教师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的统称,它是教师立人、立教的根本与基石。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聪颖的智慧,还必须有崇高的师德风尚,时时处处能为人师表。温家宝同志曾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他知识传授的影响力,教师的人品是学生最钦佩的东西,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由于虚拟空间的不确定性,道德风险因素正在加大,一些互联网上存在的学术不诚实和不良企图的欺诈行为,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经常发生学术失窃、学术不端及抄袭作假行为,已经给教师群体的“师德”形象,带来严重的伤害。此外,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意识,在网络技术的使用上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或者不教不育,课件制作粗糙,根本引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或者重教轻育,只教书不育人,教学中不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推行一些西方学者的学术观点,使学生在道德认同上产生障碍。为此,应该从网络教学立法入手,规范教师网络技术使用行为,真正是信息化的学习方式“阳光”,是“师德”成为教师修炼的根本内容。

(四)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师风”的影响

师风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是教师从教的风度。师风彰显着教师的文化品位和品德修养的程度,彰显着教师乐教、善教、敬业的品格。师风,一是表现为教师的学术形象,他能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殿堂,,并借此开发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表现为教师的待生态度,用语言、动作、眼神、仪表等体现教师的职业感,从而用自身的德、智、体、美、劳这些优良素质去影响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社会,既自爱有爱人。教师的师风是他高贵精神品质的展现,教师仪表端正,衣冠整洁,彬彬有礼,从容豁达,待生大度,充满朝气,神采奕奕,会给学生一种审美的价值观,他们能从教师那里获得自信,获得做人的尊严,从而能“亲其师”、“重其道”,全面提升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基于网络的学习,基于多媒体的学习,是教师忽略了对教师“师风”的修炼,一些教师在网络技术使用上不重视展现教师的学术形象与待生的态度,与学生的人际沟通减少,影响了教师用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减少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功能。为此,在师风建设上,改善教师心态是必须给予关注的问题。教师的学习心态、归零心态、积极心态、付出心态、坚持心态、合作心态、感恩心态都是师风建设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着力解决的课题,教师身体“阳光”,才能在教学舞台上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总之,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方式变革,会对教师队伍建设带来多元的影响,会使教学资源的使用更要强化以人为本,融入更多的人文因素。高职学院的内涵建设,要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自身建设带来的影响,要更加重视教师的教育第一资源的地位,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不要投入了大量的电化教学设施设备就忽略了人的因素。深入挖掘教师的教学智慧才可能提升信息条件下的学习方式变革的教能,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连山,田福安.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广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丁艳平,李玉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影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2).

[4]张永林,陈洁.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方式变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5]井淑川,孙淑艳.网络教学资源制作方法初探[J].天津电大学报,2012,(04).

[6]张铁道,高勤丽,史颖.整合学科与行业优质资源的课程规划与实施[J].天津电大学报,2012,(04).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高职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