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合物驱配注系统胶状物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4-09-14闫姝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次氯酸钠丙烯酰胺渗透率

闫姝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在聚合物配制和注入过程中,生大量胶状物附着在过滤器和管线内壁上,进而对聚合物溶液配制和注入系统的正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1-2]。一旦胶状物从管壁上脱落进入井筒,就会造成近井壁附近区域储层渗透能力降低,注入压力升高,进而造成注入困难,影响聚合物驱增油效果[3-4]。

1 胶状物组分及来源

在配注系统中,配制站、注入站过滤器等部位发现大量黑色和黄色胶状物,伴有刺激性气味,随放置时间延长伴有黑色物质生成,有刺鼻的腐臭气味。为明确胶状物的主要成分,分析了3个样品:一是聚丙烯酰胺 (大庆炼化1900万分子量干粉);二是配制站母液过滤器罐壁上沉积物 (以下称胶状物1);三是注聚泵泵前过滤器处采集的含聚合物的黏性液体 (以下称胶状物2)。

1)胶状物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及其降解物,含少量黏多糖及有机酸。通过对各样品灼烧前后质量变化数据 (见表1)可以分析出,聚丙烯酰胺与胶状物2无机物成分含量较高,性质相近,以聚丙烯酰胺为主;而胶状物1无机物含量较低,除聚丙烯酰胺外,含有其他来源的有机物如微生物代谢的产物[5-6]。

聚丙烯酰胺中黏多糖非常少,胶状物1和胶状物2中含量较大,分别达到了287mg/L和336mg/L,其中胶状物1中黏多糖主要由甘露糖、艾杜醇、山梨糖等组成,以甘露糖为主。同时胶状物1和胶状物2中含有少量有机酸,主要为乙酸和丁酸。因此,胶状物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及其降解物,含少量黏多糖及有机酸。

2)附着物、胶状物产生与微生物活动具有一定关系。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成因主要为未溶解的聚合物干粉造成的 “鱼眼”附着在过滤袋或过滤网上;其次胶状物的产生与微生物活动具有一定关系,胶状物中含有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的黏多糖、乙酸和丁酸等大量的生物代谢活动产物和信息;而胶状物2样品S元素和Fe元素含量比较高,可能是由硫酸盐还原菌将水中SO2-4还原成S2-,形成了黑色的FeS所致。

由于微生物作用产生生物酶,使聚丙烯酰胺发生水解脱去了酰胺基,为此胶状物2和胶状物1中N和H含量均减少。

表1 各样品灼烧前后质量变化测定数据

2 胶状物的危害

2.1 胶状物可降解聚合物及堵塞油层

1)胶状物类型和含量对聚合物溶液黏度存在影响。不同类型溶液不同含量黏度对比表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当聚合物溶液中加入胶状物1后,黏度升高,随胶状物加入量增加,黏度增大;加入胶状物2后,黏度降低,随加入量增加,黏度减小。

2)含胶状物聚合物溶液稳定性变差。不同类型溶液不同时间条件下黏度损失对比表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在胶状物类型不同条件下,随放置时间延长,聚合物溶液黏度下降,且含胶状物2的聚合物溶液下降幅度较大。

3)胶状物对聚合物溶液耐温性影响不大。不同类型溶液不同温度条件下黏度损失对比表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随测试温度升高,含胶状物溶液和聚合物溶液黏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大。

表2 不同类型溶液不同含量黏度对比表

表3 不同类型溶液不同时间条件下黏度损失对比表

表4 不同类型溶液不同温度条件下黏度损失对比表

4)含胶状物聚合物溶液流变性和黏弹性变差。视黏度与剪切速率关系、储能模量与振荡频率关系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聚合物溶液中加入不同类型胶状物后,随剪切速率增大,溶液表现出与普通聚合物溶液相似的 “剪切变稀”流变特征,在剪切速率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视黏度最大,其次为含胶状物1聚合物溶液和含胶状物2聚合物溶液;在黏弹性测试中发现,含胶状物聚合物溶液,随振荡频率增加,黏弹性变差。

图1 视黏度与剪切速率关系

图2 储能模量与振荡频率关系

5)胶状物对聚合物溶液中分子聚集态存在影响。含胶状物1聚合物溶液,聚合物分子聚集态仍呈现空间网络结构,但结构变稀疏,网络骨架变细;含胶状物2聚合物溶液,聚合物分子聚集态网络结构出现缺陷,分子链发生断裂,导致结构包裹水分子能力下降,黏度降低。

聚合物溶液样品放置30d后,聚合物分子聚集态发生了较大变化。30d后聚合物分子聚集态网状结构变稀疏,网络呈现球形质点,相互结成珠状结构。含胶状物1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分子网络骨架主干回缩,部分网络结构发生断裂,原有聚集态遭到破坏。含胶状物2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分子聚集态呈现球形质点,相互之间没有缠结,结构破坏严重。

2.2 胶状物可堵塞油层

胶状物类型、含量和岩心渗透率对聚合物溶液渗流特性存在影响。不同含量胶状物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对比表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随岩心渗透率减小,聚合物溶液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加;随胶状物含量增加,聚合物溶液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大;胶状物1对聚合物溶液渗流特性的影响程度比胶状物2的大。

表5 不同含量胶状物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对比表

2.3 含胶状物溶液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较大

胶状物的存在导致聚合物溶液传输运移能力变差,进而对扩大波及体积效果产生影响。恒速条件下和恒压条件下不同方案采收率对比表如表6所示。由表6可以看出,在恒速或恒压注入条件下,随渗透率级差增加,胶状物对聚合物增油效果影响程度降低,胶状物对低渗透层分流率影响较大。对比2种注入工艺,对聚驱增油效果影响主要取决于岩心渗透率级差:渗透率级差为2时恒速注入时增油效果较好;当渗透率级差为5和10时恒压注入时增油效果较好;当岩心渗透率级差为5和10时,恒速注入的注入压力要比恒压时的低,进而造成低渗透层吸液压差减小,波及效果变差。

表6 恒速和恒压条件下不同方案采收率对比表

3 胶状物对储层伤害治理措施

从表7可以看出,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经双氧水降作用后解胶状物黏度不仅未降低,而且有了较大幅度升高,过硫酸钾作用后也有类似状况。进一步分析可知,添加经次氯酸钠降解作用后胶状物的聚合物溶液黏度较低,且低于未加胶状物聚合物溶液的值,这是由于次氯酸钠与胶状物反应后还有部分剩余,剩余次氯酸钠降解了聚合物溶液,从而使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因此,推荐采用次氯酸钠解堵,浓度范围为3%~5%。从表8和表9可以看出,解堵时间为30~50min,最佳时机是注入压力接近破裂压力时。

考虑少量胶状物进入高渗透层有利于改善剖面,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因此解堵剂用量要恰当,过多解堵剂不仅增加药剂费用,而且会对后续聚合物溶液产生降解作用,降低聚合物溶液扩大波及体积的效果。

表7 黏度测试结果统计表

表8 不同浓度解堵剂黏度测试结果统计表

表9 不同接触时间黏度测试结果统计表

4 结论

1)胶状物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及其降解物,含少量黏多糖及有机酸,附着物、胶状物产生与微生物活动具有一定关系。

2)胶状物可造成溶液黏度、稳定性变差,聚合物分子空间结构破坏,可导致含聚合物溶液渗流及运移能力较差,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较大。

3)次氯酸钠可以取得较好的解堵效果,但解堵时机和用量要恰当。

[1]赵国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的合理注采比 [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32(1):108-111.

[2]张立娟,岳湘安,王楠 .大庆中低渗油层聚合物溶液注入性和驱油性能分析 [J].油田化学,2008,25(3):235-240.

[3]周守为,韩明,向问陶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J].中国海上油气,2006,18(6):386-389.

[4]杨二龙,宋考平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注入速度研究 [J].石油钻采工艺,2006,28(3):45-49.

[5]黄峰,范汉香,董泽华,等 .硫酸盐还原菌对水解聚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性研究 [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9,30(1):35-38.

[6]包木太,骆克峻,耿雪丽,等 .油田含聚丙烯酰胺废水的生物降解研究 [J].油田化学,2007,24(2):188-192.

猜你喜欢

次氯酸钠丙烯酰胺渗透率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次氯酸钠自动精密加药系统在乡镇水厂中的应用
中煤阶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划分及渗透率变化
不同渗透率岩芯孔径分布与可动流体研究
废次氯酸钠的循环利用及其对乙炔装置水耗的影响
SAGD井微压裂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聚硅酸/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及其含量控制方法
高渗透率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失步振荡的影响
低分子量丙烯酰胺对深部调驱采出液脱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