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米膦酸二钠与唑来膦酸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2014-09-12冯文静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四川乐山614000

吉林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帕米骨质疏松症酸钠

冯文静,王 利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四川 乐山 61400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常见病,以骨量减少和正常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比较唑来膦酸钠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7月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者60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B组30例。纳入标准:年龄60~77.6岁,老年女性,(WHO制定)基于DEXA测定,降低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2.5)。对可影响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其他疾病、如溃疡病、慢性腹泻以及半年内使用过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均予排除。并无严重其他器质性疾病的自愿受试者;伴有明显腰痛或背痛,影像学提示胸腰椎骨折。各组基线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帕米膦酸二钠30 mg,静脉滴注4 h,接连输注3 d。B组: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注30 min。根据我国营养学会推荐予每组均服用碳酸氢钙(元素钙1 200 mg/d)及每天服阿法骨化醇0.5μg,疗程为1年。

1.3 观察指标

1.3.1 骨疼痛:治疗前及第12个月结束对患者骨疼痛状况进行评价,按照WHO推荐主诉疼痛分级法进行分级[1]。0级为无痛;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需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到干扰;3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服用麻醉药物进行止痛,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紊乱。

1.3.2 BMD测定:采用(美国GE医疗集团生产型号DPXNT)双能X线骨吸收仪(DEXA)作L2-4BMD测定。

1.3.3 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每月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血钙、血浆碱性磷酸酶、肝肾功能。

1.3.4 不良反应:记录与该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发热(>37.5℃)、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消化道反应、低钙血症(血清钙浓度<2 mmo1/L)等。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差异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MD:治疗12个月,A组、B组两组腰椎BMD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了2.79%和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给药前后骨密度t值(L2-4)的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给药前后骨密度t值(L2-4)的变化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SD)治疗后12个月(SD) 增加(%)P值A组30 -3.22±0.72 -2.32±1.35 2.79 <0.05 B组30 -3.43±0.8 -2.125±0.54 3.80 <0.05

2.2 骨痛评分:A组缓解率20%;B组缓解率38.5%。B组较A组缓解天数中位时间提前,但总体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 d与15 d,P=0.10),详见表2。

表2 两组给药前后骨痛改变评分(±s)

表2 两组给药前后骨痛改变评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2个月 缓解天数(d) P值A组1.97±0.55 1.57±0.56 25.1±17.31 <0.05 B组2.00±0.58 1.23±0.49 18.53±12.61 <0.05

2.3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及胃肠反应(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低钙血症等。两组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所有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患者能耐受。两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帕米膦酸二钠是第2代双膦酸盐衍生物,能有效地治疗肿瘤转移所导致的骨疼痛,延缓骨相关事件(SRE)的发生时间[1]。唑来膦酸是第3代双膦酸盐衍生物,第3代唑来膦酸较第二代帕米膦酸二钠骨亲和力强,故理论上作用强度大850倍[2]。本研究将帕米膦酸二钠与唑来膦酸进行比较,观察两种药物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骨折后疼痛及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结果提示两种药物确实于临床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在各项数据上似乎唑来膦酸钠优于帕米膦酸二钠,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HORIZON试验中唑来膦酸组选取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5~89岁)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MD增加及骨折事件(包括椎体骨折)发生率减少、健康状态改善等,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性也反复得到验证[3]。

但还有如下问题引人思考:①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符合试验条件者极少,是否与男性的生理因素、多从事高强度劳动、基础骨密度值有关?②骨矿含量减少是疼痛的主要原因,另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分4型,Ⅳ型伴有椎管狭窄合并神经痛[4],女性临床发病率高可能与这些因素较多见有关;③唑来膦酸钠与帕米膦酸二钠均能达到较好止痛效果,若研究时间更长,是否出现差异性?是否与剂量相关?

[1]杨胜利,高 云,朱江红,等.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3):467.

[2]Robert Coleman,Roger Burkinshaw,Matthew Winter et al.Zoledronic acid[J].Drug Saf,2011,10(1):133.

[3]Henry JH,Satyin K.Retrospective databas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zoledronic acid on skeletal-related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and bone metastasis in a managed care plan[J].Journal of Medical Economics,2012,15:1.

[4]张 浩,章振林,秦跃娟,等.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5):429.

猜你喜欢

帕米骨质疏松症酸钠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丙戊酸钠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增效作用研究
油酸钠改性锌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对聚丙烯的增强作用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维拉帕米对胡桃醌Caco-2细胞转运特性的影响
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对瘢痕组织的抑制效果研究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HPLC-MS-MS法测定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