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组织学及血清中TNF-α和IL-6的影响

2014-09-12池建平李英伦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前列腺炎细菌性前列腺

叶 刚 池建平 李英伦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

慢性前列腺炎(CP)以其治愈率低、复发率高而成为非常棘手的疾病〔1~3〕。目前针对CP多以抗生素治疗为主〔4,5〕,长时间、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会对机体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并容易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且在抗生素治疗后6~12个月CP复发率较高〔6〕。中医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报道越来越多,其中针刺以其作用机制独特,没有或极少有毒副作用,并对慢性疾病有其独特疗效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已有16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针刺疗法,接受针刺治疗的人数也不断增加〔7~11〕。本实验以中医针刺理论为指导,旨在探讨针刺对CP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为针刺治疗CP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与试剂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体重(300±20)g,购自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大鼠购进后常规饲养,观察1 w无异常后进行实验。大鼠IL-6 ELISA试剂盒96T、大鼠TNF-α ELISA 试剂盒96T,均购自成都欣博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大鼠病理造模 将禁食12 h的大鼠用10%水合氯醛(300 mg/kg)腹腔麻醉后,用手术胶布将其固定在手术台上,4%硫化钠溶液脱毛、备皮、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利用微创技术在大鼠下腹正中切开一个1.0~1.5 cm左右的切口,打开腹壁和腹膜,直达腹腔,暴露附于精囊内侧的前列腺背叶,模型组于前列腺左、右背侧叶包膜下分别注入25 %消痔灵注射液各0.2 ml,假手术组则注入生理盐水0.2 ml。0.5%碘伏棉球轻轻按压针眼后,缝合腹壁肌肉、皮肤,碘酊消毒创口,放回鼠笼。术后注意大鼠的保暖,12 h后可以自由饮水,2次/d碘伏消毒创口,防止感染。

1.3实验处理 空白对照组于实验开始后与针刺组以同样的时间和方法固定,但不做任何治疗;模型组在造模后的其他操作同对照组一样;药物组每天灌胃“前列通”药液2 ml;针刺组以0.28 mm×25 mm毫针按顺序针刺关元→肾腧→三阴交→脾俞→太冲,1次/d,10 d为1个疗程;针刺药物组以0.28 mm×25 mm毫针按顺序针刺关元→肾腧→三阴交→脾俞→太冲,1 d/次,10 d为1个疗程,同时每只大鼠每天灌胃“前列通”药液2 ml。

1.4组织切片观察 各组分别于3个疗程结束后对试验大鼠处死,取前列腺组织进行切片观察。

1.5TNF-α和IL-6测定 各组分别于3个疗程结束后对试验大鼠采血,分离血清进行TNF-α和IL-6的测定。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3个疗程结束后,正常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经 HE染色后,光镜下可见腺上皮细胞多为单层柱状或立方状,呈柱状排列,腺腔形态不一,腺组织呈较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无炎性细胞浸润或水肿;模型组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药物组前列腺组织趋于正常,部分腺上皮细胞仍可见增生,但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无明显水肿;针刺组偶见上皮细胞增生,偶见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腺泡结构完整;针刺组药物腺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腺泡结构完整,偶见炎性细胞,间质无明显水肿、增生。见图1。

2.2TNF-α和IL-6检测结果 模型组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1);药物组、针刺组、针刺药物组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针刺药物组IL-6水平明显低于药物组(P<0.01)。针刺组与针刺药物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药物组(P<0.01)。 见表1。

正常组

模型组

药物组

针刺组

针刺药物组

表1 3个疗程后不同组大鼠TNF-α和IL-6水平比较

3 讨 论

CP的病因学研究显示,免疫现象在CP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这一过程均是以细胞因子为介导发生,它们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完成细胞自身的功能,参加复杂的细胞-细胞调节网络。机体在病原或其他抗原刺激下,巨噬细胞被激活,一方面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6等,另一方面巨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进一步使免疫反应扩大。TNF-α、IL-6等作为促炎因子,可以促进趋化因子和环氧合酶(COX)-2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的表达,而这些表达产物通过各自的机制对机体组织造成损伤并导致疼痛,从而产生前列腺炎的各种临床症状。

目前对于针刺免疫的调节国内研究较多。刘婷婷等〔12〕通过对造模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大鼠进行电针和普通针刺治疗的研究,发现电针和普通针刺治疗均能显著升高大鼠血清中IL-2水平,降低TNF-α水平。王凤艳等〔13〕将84例诊断为CP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药物)和对照组(药物治疗)进行临床研究,同时对治疗前后的前列腺液内白细胞(EPS-WBC)及前列腺液内的卵磷脂(EPS-SPI)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非常显著;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能引起EPS-WBC减少和EPS-SPL增加,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意义。朱爱茹等〔14〕研究发现针刺中极、阴陵泉等穴能显著提高CP患者前列腺液中IL-1β的含量。

综上,单用针刺方法对CP有一定治疗作用,而针刺联合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针刺和单用药物治疗。有关针刺对CP治疗作用机制还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

1胡小朋,白文俊,朱积川,等.慢性前列腺炎细菌及免疫学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1):29-31.

2赵振伟,杨金瑞.PSA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5):2945-51.

3雷治平,史马龙,刘 龙,等.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萘哌地尔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295-6.

4Duclos AJ,Lee CT,Shoskes DA.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prostatitis〔J〕.Ther Clin Risk Manag,2007;3(4):507-12.

5竺 娅,谢小平.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J〕.广西医学,2006;28(2):224-5.

6Wagenlehner FM,Weidner W,Sorgel F,etal.The role of antibiotics in 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5;26(1):1-7.

7张 冰.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0例〔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48.

8王洪才,刘月姮,董宇翔.针灸治疗前列腺炎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9;29(9):794-5.

9刘桂东,侯冬梅,魏 洪.针刺理疗并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6):53.

10王凤艳,高 琳,刘 岩,等.电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9;37(1):35-6.

11翟学峰,李 燕,马爱玲,等.粗针4区11点穿刺诊断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8):753-5.

12刘婷婷,金 弘,高维滨.电针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9):40-2.

13王凤艳,高 琳,张春影,等.电针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及卵磷脂小体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9;26(1):58-60.

14朱爱茹,亓兴亮.针刺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中IL-1β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397-8.

猜你喜欢

前列腺炎细菌性前列腺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前列腺炎和早泄有关系吗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前列腺良恶性肿瘤应用DCE-MRI鉴别诊断的作用分析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辨识真假慢性前列腺炎
喝一次大酒,重伤一次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