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09-12张奇峰叶卓联古献芳张鹏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窦房结起搏器适应性

张奇峰 李 斌 叶卓联 古献芳 张鹏飞

(梅州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广东 梅州 51403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疾病,据统计,超过70%以上的老年患者采用安在心脏起搏器治疗SSS〔1~3〕。为了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就对我院收治的行起搏器治疗老年SSS患者进行对照治疗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行起搏器治疗老年SSS患者,均经诊断确诊〔4〕,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无力、心悸以及一过性黑矇等。根据植入的起搏器是否具有频率适应功能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60~78岁,平均(67.5±4.6)岁,病程1~10年,平均(6.3±2.3)年,14例合并有其他心律失常,此外17例合并有高血压,7例冠心病,3例脑梗死;观察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60~80岁,平均(68.2±5.1)岁,病程1~12年,平均(6.5±2.7)年,16例合并有其他心律失常,15例合并高血压,5例冠心病,2例脑梗死。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以及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中平均起搏心率、最大起搏心率以及完成日常行走无反应比例,即6 min平地行走后不出现头晕、物理以及心悸症状,并无需中途休息的比例。

采用美国 Acu-sou128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脏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E/A 比值情况。

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症状限制性活动平板上运动试验,记录患者运动过程中连续心电和血压变化情况。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停止运动〔5〕:(1)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症状;(2)严重疲劳和呼吸困难;(3)共济失调;(4)患者自行要求结束运动试验;(5)出现Ⅲ~Ⅳ级胸痛;(6)心电图出现阳性结果;(7)心率过大,超过该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90%。记录两组患者运动中的最大心率、运动持续时间、最大每搏量以及最大心输出量。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考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6〕,本表格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功能四个方面,共20个因子,74个条目,患者的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比较 观察组平均起搏心率、最大起搏心率以及6 min行走身体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心动图情况比较 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患者的心脏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E/A 比值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心动图情况比较

2.3两组患者运动试验情况比较 观察组最大心率、运动持续时间以及最大心输出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最大每搏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运动试验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观察组躯体、社会、心理功能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物质功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比较

3 讨 论

SSS患者常伴有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心率不能随着躯体活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老年患者又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心率也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采取安装心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治疗老年SSS以及房室传导障碍患者是最为合理和必要的选择〔5〕。

本研究发现,与非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比较,安装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患者能够随着患者需氧量的变化而自动增减其起搏频率,以适应患者身体需求〔7〕。运动情况下,频率适应性起搏器通过加快起搏频率,提高每分输出量,进而提高老年患者的心脏储备,以适应机体功能的需要,能明显提高老年SSS患者的运动耐受力,满足老年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8,9〕。

植入的起搏器的高额花费,以及自身的不良身体反应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相关调查〔10〕显示,安装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是产生不良情绪的高发人群。通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安装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均较优。其可能原因是适应性起搏器能够更好的纠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进而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而安装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老年患者随着自身躯体功能的改善,以及社会能力的增加,自身的焦虑、恐怖以及自卑等不良情绪也会随着减少,甚至消除,有利于患者融入正常社交活动,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11〕。

综上所述,频率适应性起搏器能够明显改善老年SSS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运动耐受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黄 东.动态心电图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18-9.

2Wu JT, Dong JZ, Sang CH,etal.Efficacy of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 permanent pacemaker for sick sinus syndrome〔J〕.Intern Med,2013;52(20):2305-10.

3郭 燕,刘仁光,赵凤琴,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现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2):154-7.

4汤宝鹏,赵 阳,马依彤,等.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11(1):71-4.

5张技革,杨浣宜,李建蓉,等.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起搏器频率适应者的心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5):352-4.

6潘文志,宿燕岗,李景霞,等.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心率分布的初步观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20(4):324-6.

7沈法荣,郑良荣,徐 耕.现代心脏起搏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33.

8Ferro A, Duilio C, Santomanro M,etal. Walk test at increased levels of heart rate in patients with dual-chamber pacemaker and with normal or depress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J〕.Eur Heart J, 2003; 24(23): 2123-32.

9陈 健,蓝 锋,黄达军.病窦综合征安装VVIR起搏器109例运动耐量的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3; 4(3): 255-6.

10邝伟文,王景峰,袁沃亮,等.腔内心电图储存功能双腔起搏器的临床随访〔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8):37-9.

11安光玉.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9):148-9.

猜你喜欢

窦房结起搏器适应性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HCN4表达变化对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时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电磁效应对心肌细胞搏动行为的影响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性心律失常:一枚硬币的两面?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低温环境适应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