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2014-09-11刘宝咸曹晓侠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

吉林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干扰素抗病毒乙型肝炎

刘宝咸,曹晓侠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首要治疗措施,能够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性反应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干扰素-α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肯定的抗病毒药物之一,但疗效不甚理想。因此,如何提高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整体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临床护理的历史沿革来看,开展“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必将成为当代临床护理的发展趋势[1]。我科自2012年1月对50例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进行全程用药监督,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住院并进行干扰素-α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符合2004年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22~68岁,平均(42.2±8.3)岁。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HBV-DNA载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干扰素α-2b(商品名:安福隆,由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500 MU肌内注射,前14天1次/d,后改为隔天1次,疗程均为48周。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实行人性化护理。

1.2.2 调查方法:向患者说明调查目的和调查表的填写方法,要求如实填写。调查项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自己的知识需求及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观察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各项评价指标等等。

1.2.3 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法:①卫生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协助患者洗漱、更衣及擦身等;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治疗期间每天必须的营养摄入需求。避免粗糙、坚硬及乙醇、浓茶、咖啡、辣椒等刺激性食物;③情志护理:了解患者家庭、工作情况,帮助患者解除心理压力,动员患者陪护人员(亲属及朋友)参与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支持等,使患者心情愉悦地接受治疗;④教育护理:建立多种宣传窗口和传发宣传册页,宣传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和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等。对患者疑虑不明的知识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必要时请其主管医师协助讲解,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的疑虑;⑤用药观察护理:除介绍常规的遵医嘱服药外,重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临床处理和护理治疗。做到巡视病房常态化,轮流探视患者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不仅主动耐心地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同时,照顾到患者的心理,鼓励患者坚持用药;⑥定期举行健康教育和相关娱乐活动,促进医患、患友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1.3 观察指标:观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知识、抗病毒治疗的方案、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擅自停药的危险性、定期监测的重要性等11个方面),完全掌握3分,不掌握0分,部分掌握2分。依从性:用药行为与医嘱一致判断为依从性好;否则为依从性差。包括:不同意执行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漏用、擅自停药、改药等。HBVDNA阴转率:治疗结束时HBV-DNA低于检测值下线(1×103 IU/ml)判断为HBV-DNA阴转。ALT和护理满意度:ALT反映肝脏生化功能,护理满意度反映患者对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总体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 000多万[1]。由此可见,我国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是非常棘手的巨大的医疗和社会负担。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依从性普遍偏低,原因在于:①乙型肝炎患者往往具有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抗病毒治疗方案很难被患者从心理上得到认可[2];②由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疗程长、费用高、不良反应多,往往造成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动摇,发生自行停药、漏用或换药等行为,从而严重影响抗病毒治疗最终疗效。因此,医护人员应增强对患者进行肝病和抗病毒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和所用药物的特点,与医护人员彼此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当前内科临床护理在服务模式、工作理念、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上均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3]。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其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热忱的人文关怀和护理,排解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问题,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疗效。本研究表明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的最终疗效。人性化护理干预与患者的治疗方案紧密相关,本研究的良好结果得益于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和对疾病、抗病毒治疗知识的必要讲解,将护理和治疗有效结合成一个整体体系,从而发挥出最大临床疗效。

[1]陈卫春.对当前护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09,41(5):450.

[2]刘相坤.乙肝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有效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5):1903.

[3]陈卫春.对当前护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09,41(5):450.

猜你喜欢

干扰素抗病毒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