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强迫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9-11陈晓梅陈绍荣新疆乌鲁木齐市碱泉一街第四人民医院测评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吉林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强迫症量表心理

陈晓梅,陈绍荣 (新疆乌鲁木齐市碱泉一街第四人民医院测评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为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1],笔者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共收治强迫症患者68例,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及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同时排除有其他严重智力障碍、认知障碍及有精神病症状者。观察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1±2.1)岁,强迫症状持续时间为(15.7±2.2)个月;其中小学5例,初中12例,高中9例,大学及以上8例;对照组男25例,女9例,平均年龄(44.8±2.5)岁,强迫症状持续时间为(13.9±2.3)个月;其中小学7例,初中10例,高中12例,大学及以上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强迫症状持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进行1周的清洗期,治疗第1周给予SSRI类药物帕罗西汀,20 g/d,第2周增加到40 g/d,第4周增加到60 g/d,剂量增加时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准,如出现不良反应则相应减少用药量;氯丙咪嗪首周剂量为25 g/次,2次/d,2周后增加到60 g/次,2次/d;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8周[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①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主动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疾病认识及战胜疾病的信心等;②详细为患者解答疾病相关问题,指导患者进行心理和身体方面的调整;③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发现不良情绪后及时进行疏导。

1.3 评价方法:以当面问答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Yale-BOCS强迫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SCL-90中的强迫因子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评分;以Yale-BOCS强迫症量表治疗前后差值判断临床疗效:显效即Yale-BOCS评分差值减少≥70%,SCL-90强迫因子评分≤2.0,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即差值减少≥50%,SCL-90强迫因子评分≤2.5,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无效即SCL-90强迫因子评分和Yale-BOCS评分差值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未见减轻[3]。将显效和有效视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表1 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评价方法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前 治疗4周 治疗8周Yale-BOCS 23.03±2.42 16.52±3.17① 10.65±2.63①22.25±1.94 19.52±3.86 15.01±2.57 HAMA 10.17±1.08 7.15±1.23① 3.36±1.07① 11.05±1.46 8.79±1.15 6.17±1.08 HAMD 12.55±2.14 7.69±1.43① 5.38±1.54① 12.37±1.86 9.66±1.47 7.28±1.39 SCL-90强迫因子 3.27±0.17 1.95±0.46① 1.59±0.64①3.14±0.28 2.41±0.37 1.92±0.3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但强迫症的治疗相比抑郁症、焦虑症都要困难,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4]。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部分研究表明,强迫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应激刺激等众多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抗强迫药物主要为SSRI类药物,该类药物往往也可以治疗焦虑、抑郁等精神类疾病,在正确选择治疗药物的基础上遵循长期、足量的原则,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这些干预方法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单纯药物治疗效果。

总之,介入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强迫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由此可见,心理干预对于强迫症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杨建明,兰光华.强迫症患者的症状群分型及其临床特征[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2):69.

[2]王 微,张惠梅,贾传鲁,等.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10):897.

[3]朱志先,章 华,杨越秀.多模式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3):401.

[4]王雪梅,肖泽萍.强迫症治疗方法及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11):1054.

猜你喜欢

强迫症量表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