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4-09-11苏树娟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正骨科广东潮州521011

吉林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补钙髋部骨质疏松症

苏树娟 (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正骨科,广东 潮州 52101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的突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伴随骨折的发生率也大幅度提高。他不仅使患者身体长期受病痛折磨,而且由于治疗时间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极易出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骨质疏松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种严重疾病,骨质疏松导致的死亡大多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引起。髋部骨折1年内因并发症而导致的死亡率约为15% ~25%,占各种疾病死亡率的第12位[2]。因此,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40例,其中男90例,女150例,年龄65~103岁,平均72岁。DR、骨密度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询问病史均有不同程度腰背酸痛,全部病例均排除由于暴力、车祸导致的骨折及病理性骨折。本组病例合并高血压病患者70例,占29.2%;合并糖尿病60例,占25%;合并心血管病45例,占18.8%;同时合并2种以上慢性病50例,占20.8%。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干预组)两个组别。A组按常规执行骨折的治疗、护理、疾病宣教,B组除按常规执行骨折治疗、护理、疾病宣教外,再按患者不同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加强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效果。

2 方法

2.1 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

2.1.1 健康知识宣教方式:在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年龄层次以及文化程度的不同,可采取口头宣教、文字宣教、集体宣教、单独指导、缺乏自理能力的指导日常照顾家属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讲解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以解除其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2.1.2 讲解预防骨质疏松方法

2.1.2.1 饮食预防:①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统机能减弱,致使摄入量减少,更使钙、磷、蛋白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老年人常常处于“负钙平衡”状态,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因此要加强饮食护理[3]。要指导摄入充足的钙和Vit D。奶制品是钙食物最佳来源,250 ml牛奶中约含250~300 mg钙,其他富含钙食品如豆类、虾皮、小鱼、种子、坚果、鸡蛋。鸡蛋既能提供优质蛋白,又含有丰富的钙、磷,多摄取蔬菜水果。每天需要摄入800 mg的钙,但也不能过量补钙。睡前或饭后1~1.5 h内补钙为宜。②饮食干预:对于那些比较肥胖的老年人可以推荐一些低糖、低脂肪的食物,如粗粮、玉米、红薯等[4]。少喝咖啡:嗜好喝咖啡者较不喝者易流失钙,尤其是停经期妇女。③饮食不宜过咸:嘱患者每天吃盐小于5 g。④合理配餐: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会影响钙吸收,要避免与豆腐、牛奶一起食用。在饮食中,适当吃点醋和柠檬加速钙吸收;要避免夜晚睡觉时,血液中所需的钙会从骨骼中分解出来,因此睡前喝杯牛奶或吃些鱼类食物可以减少骨骼中的钙质被分解。

2.1.2.2 补钙误区的宣教:①人们认为补钙是老年人或者儿童时期需要,其实,在人的一生中,都应该注意钙的摄入,在钙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应注意补钙。并在医师指导下选用钙剂,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②民间有“吃啥补啥”的说法,认为骨头汤补骨。然而,一碗骨头汤中钙的含量仅2 mg,成人每天需额外补充钙约为800 mg。可见骨头汤并不能达到补钙的目的。应指导患者食用牛奶等含钙较高的食物。

2.1.2.3 合理运动:适度而又持久的活动是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有效且又简便易行的方法。利用散步、爬山、跳绳、登楼梯、游泳、慢跑等能强化造骨细胞及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质、提高骨密度。

2.1.3 骨质疏松的危害宣教:骨质疏松引起骨折以髋部骨折较为严重,发生髋部骨折后,约1/3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专门护理治疗,约半数患者未能恢复独立行走能力,此外,骨折引起的疼痛、生活障碍、伤残、情绪低落、社交受限等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

2.2 护理

2.2.1 建立安全的住院、生活环境,防止跌倒和意外损伤:老年人骨骼因疏松而变得脆弱,因而防止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重要措施。老年人的生活、住院环境应有足够的亮度,光线柔和且分布均匀,避免闪烁;室内物品合理摆放,容易拿到;通道没有障碍物;地面应平坦而不光滑;厕所使用坐厕,并设有扶手,座椅应高使之容易站起;必要时使用手拐,增加身体的稳定性,防止骨折的发生。

2.2.2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病程长、疼痛明显、行动不便,常表现出焦虑、忧郁、固执己见、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因此,护士应理解尊重患者,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了解患者的感受。让老年患者认识到乐观稳定的情绪能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2.3 药物护理: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使用钙剂、Vit D、降钙素、双磷酸盐类、氟化物、中药及雌激素等药物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便秘、胃部不适、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告知服药的注意事项、正确服用方法。补充Vit D对于那些长期很少日照(特别是骨折后住院期间)和Vit D缺乏的人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定要掌握适当剂量,否则容易引起Vit D中毒。每天查询患者服药情况,防止漏服、多服和不按时服药的情况发生。

3 结果

患者出院12个月后患者来院复查或随访,调查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再次骨折发生生情况、骨痛好转程度四方面进行对比。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询问患者情况:①疾病知识知晓率:老年人腰背酸痛与骨质疏松有关吗?晒太阳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吗?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吗?骨质疏松容易引起骨折吗?预防骨质疏松的食物是什么?答对四项为知晓。②遵医行为:是否按时服药?是否按量服药?是否按计划锻炼?是否按计划复诊?是否进行科学的饮食?答对四项为依从性好。③出院后是否发生再次骨折?④骨痛是否好转?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情况比较[例(%)]

干预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能增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接受治疗护理,自觉做好骨质疏松的防治,骨痛症状减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减少发生再次骨折的并发症。

4 讨论

目前,大众对骨质疏松症认识有限,存在着误区,未引起足够重视。

本研究干预组的疾病知晓率和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是81.7%和79.1%,对照组是40%和37.5%,两组的出院后骨折发生率比较,骨痛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有明显的干预效果。其他研究显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可增加腰椎、髋部部位的骨密度,其中腰椎增加16.4,髋部增加19.8。可见护理干预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主要并发症为骨折,疼痛和骨折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自觉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减轻疼痛症状,减少骨折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明显提高[6]。

[1]梁毅玲.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0):2746.

[2]薛 延.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3]杨迎春,周丽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后的护理[J].中医正骨,2010,22(1):78.

[4] 薛冬梅.骨质疏松的护理干预初探[J].医学信息,2011,(6):2420.

[5]王 乔.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护理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9):30.

[6]姜仙君.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5):3135.

猜你喜欢

补钙髋部骨质疏松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4个补钙雷区,您踩过几个?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食物补钙最健康
补钙过量损害健康
补钙的学问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