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爱面子”女孩的内心痛苦

2014-09-10马志国

妇女生活 2014年3期
关键词:爱面子领导力彩虹

马志国

不以做“头”为羞耻

(褚女士,34岁,外企部门经理)

通常来讲,领导力(Leadership)是指管理者提高整个团体办事效率的能力。我们中国人受“枪打出头鸟”思维的影响,不太敢和孩子讨论“做领导”这类话题。在外企耳濡目染多年,我对领导力的理解比较西化,觉得应该鼓励孩子勇于做“头儿”。

我儿子阿希从两岁半开始,就喜欢“管人”。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他总是比画着让别的小朋友听他指挥。再长大一点,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他总是要求他来制定游戏规则,甚至开始“管”大人,比如餐桌上筷子的摆放要按照他要求的位置和次序。我觉得他已经具有极强的“领导欲”,需要相应的训练。

训练的第一步,是让阿希明白“领袖是服务者”。我告诉他,如果你希望别人听你的,你就必须为别人服务。当小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我总鼓励阿希尽量多地为小朋友们做事,比如帮大家收拾玩具、保管衣服,还要注意是否有小朋友落下东西。我常问阿希:“凯凯弟弟不听你的,是不是因为你没有服务好他?你能为他再做点什么呢?”

有一次我去幼儿园参加家长会。家长和孩子们走光后,教室一片狼藉。我建议阿希收拾教室,他却想回家:“妈妈,别人不收拾,为什么要让我干?”我说:“你不是想当班长吗?班长就要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这样才会得到拥护。”这样的教导与训练多了,阿希的责任感日渐增强,他知道做领袖不是做官老爷,而是要付出更多,服务别人。

训练的第二步,是让阿希学会解决分歧。现在的独生子女个性都很强,要做个“好的领导者”,一定要学会面对不同的意见。我灌输给阿希的理念是:好领导会在相对妥协的情况下去变通。说实话,让五六岁的孩子明白“妥协”和“变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阿希这种性格很固执的孩子,他天然的反应是“你不听我的我就不和你玩了”。我通过《盲人摸象》等故事,引导他明白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和理解是不一样的,好的领袖要放下自己的意见,去听大家的想法,并且找到让大多数人更满意的解决办法。我来举两个例子:上大班的时候,教师节要以小组为单位给老师送手工礼物。阿希被任命为8人小组的组长,但8个人有8种意见。阿希想说服大家给老师折纸花,却被7个人拒绝了。他沮丧地把情况告诉了我,我觉得这是个训练孩子“沟通决策”能力的好机会,便让他把每个人的想法都画在纸上,我引导他分析:“梅梅想做不倒翁,丁丁想做娃娃,你可以把她们的想法归纳成一类:做个不倒翁娃娃。”阿希便照着这个思路把7个孩子的想法“合并归纳”成了两个方案:不倒翁娃娃、带贺卡的花篮。

然后我教阿希:“好领导应该合理分配小朋友们的工作和时间。”计划之后,他把小朋友请到我家,将擅长画画的3个人分到“负责装饰和涂色”的一组,将其余4个人分到“负责做花篮和填充蛋壳”的一组。阿希还认命了两个“小组长”带领孩子们工作。孩子们中有一个手脚特别笨拙,总是被排挤,我就鼓励阿希给他换个工作——收拾工作中产生的垃圾和废纸。一个小时后,不倒翁和花篮都做好了。大家有目共睹,花篮做得比不倒翁漂亮多了。阿希带领大家举手投票,最终大家全票通过了送花篮的方案。阿希还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糖果“奖励”给大家。

第二个例子,是如何面对长者与自己的分歧。有段时间社区提倡“垃圾分类”,但奶奶常把不可回收垃圾丢进厨余垃圾里。阿希每次看了都“批评”奶奶,可奶奶总改不了。我这么引导阿希:“既然发火的效果不好,为何不换一种办法?下次你先找个地方安静下来,因为只有在自己不生气的时候才能想到更好的办法。”当阿希再次发现奶奶丢错垃圾时,便以“垃圾的口吻”幽默地说:“我是不可回收的垃圾,请将我放进红色垃圾桶里。”奶奶一听就笑了,矛盾也在轻松的氛围中化解。阿希明白,应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用更好的方式来代替“说教”。

老话说“时势造英雄”,孩子成长过程中每遇到矛盾和纠结的时候,往往就是训练他领导力的好时机。在这些小事上,让孩子痛定思痛、建议他换种方式,再一起讨论这样做为什么会产生良好结果。不知不觉中,他就学会了归纳总结并决策、说服固执的人、鼓励与沟通、给“特殊分子”换个工作、处理小朋友间的矛盾、不和长辈“死磕”……回想幼儿园那三年,我们家常常充满了阿希的小伙伴。他们把家里搞得很脏,也花费了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阿希却在“人堆里”学会了做“头儿”。

到了小学,阿希的社交领导力发挥得更出色。一个学期后,他全票当选班长。老师给他的评语是:“有领导才能,人缘好,不自私,会考虑到班级的需要。”小朋友们也很拥戴他,总让他做“孩子王”。阿希在小区的同龄孩子中也颇具威信,身后总尾随着一群小男生。社区组织的社会活动,他都是小朋友们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阿希的“领袖欲”得到了正当的满足,领导才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常说自己以后要做“市长”,当他自己有梦想和自信的时候,就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

当班长引起的风波

(刘先生,30岁,医院后勤人员)

女儿彩虹所在的幼儿园,是我母亲退休前工作的地方。幼儿园里的老师们对彩虹关爱有加,她一进小班就被“委任”为班长。据老师说,这样可以培养她的领导才能。在“六一”等节日活动中,老师也安排彩虹报幕,家人们高兴地说:“从幼儿园就开始锻炼,彩虹长大了肯定有出息。”

可彩虹在幼儿园的生活并不开心,她常说希望幼儿园每天都放假。我对这事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彩虹说小朋友们欺负她。我向老师了解情况:原来班里有几个孩子联合起来“不服管”。老师说彩虹在班里的支持率很低,很多小朋友都看她不顺眼,认为她是走后门才当上班长的。

细想一下,彩虹在班里的确没有好朋友。虽然她各方面表现不错,但就是“讨老师喜欢,不讨同学喜欢”。同学们都喜欢一个叫朱欣欣的小朋友,朱欣欣呢,常常带头和彩虹对着干。彩虹向老师告状,老师批评朱欣欣,小朋友们就更反感彩虹,说她是“马屁精”。彩虹因此很不开心,每天一放学就急匆匆离开幼儿园,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有一天,彩虹午休起床时发现鞋子里有很多小石头。显然,某位小朋友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她的不满,这种不受欢迎的环境直接导致彩虹以“装病”和“赖床”等行为来显示自己“不想去幼儿园”。

我与彩虹的老师进行了长聊——我很纳闷:聪明乖巧的女儿为何会变成班里的“万人嫌”?老师坦诚地告诉我:彩虹常常爱表现,言语中流露出“我奶奶曾是本园老师”的优越感,她言行独断,不考虑别人,最终导致了在集体中被孤立。

老师说:“其实彩虹并没有犯什么错,她只是不具备当班长的能力,我个人认为现阶段做班长对她的成长有弊无利。你看呢?”

我从未料到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们这么早熟,这么有“民主”意识,对名不副实的班干部敢于对抗和“弹劾”。我同意老师的看法,当孩子不具备领导能力的时候,让她坐在“班长的位子”上只能使她更孤立。

从这件事上我反思自身:我们家庭受“等级意识”的影响很深,对领导力的认识存在误区——爷爷奶奶常跟彩虹说:“做班长就是指挥、管理别人。”他们却从未教彩虹有效沟通和处理矛盾。这导致了彩虹一遇到别人不服她,就只会告状的情况。我们夫妻平时忙于工作,当她偶尔向我们诉苦的时候,我们都以为是孩子间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我妻子常说:“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将来读书成绩好才最重要。”这样的理念导致彩虹很少为他人着想,只会“独善其身”,缺少协调和合作能力,自然不得人心。

回想起彩虹两岁的时候,有一天我跟太太吵完架,情绪激动地走进房间用力把门关上。我没想到,这个场景会烙印在彩虹的脑海中。三天后,当我为点小事教训了她以后,她也掉头走进房间,“嘭”的一声用力把门关上了。看来,父母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我在沟通上的方式不当,导致了孩子这方面的缺失。

此后,当我脾气上来的时候,我刻意约束自己,尽量多问彩虹:“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做)”、“你讲讲你的感受吧”……当我开始看重并且在与彩虹的关系上花时间之后,彩虹渐渐愿意服我了。这时候,我引导她换位思考——当你和小朋友出现矛盾的时候,你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用爸爸和你讲话的态度去沟通。

我还邀请一些同事的孩子来家里玩。我和彩虹事先策划好怎么接待伙伴们,要做哪些事情,注意哪些事项,让她心中有数。我鼓励彩虹试着组织大家一起玩,并且给弟弟妹妹们安排适合他们的游戏。因为家庭的环境彩虹最熟悉,所以她很放得开。我也鼓励彩虹给幼儿园生病没来上课的小朋友打电话,表达关心。她开始做得很别扭,多做几次就自然了。我还训练她学会聆听,饭桌上大家讨论完一些事情后,我刻意让她复述出来。

由于在这方面我们起步晚,所以彩虹的交际能力似乎比同龄孩子差一些。虽然她在我们刻意的训练中渐渐有了进步,但是她对“做班长”依旧心有余悸。她常说:“我喜欢做姐姐,不喜欢做班长。”

领导力培养应注重潜移默化

(陈教授,儿童教育专家)

很多家长向我咨询的时候,都说自己的孩子很有领导潜能。可当我问他们何为领导潜能的时候,他们却讲不全面。由于对领导力的认识不准确,家长们产生很多困惑:比如当孩子爱做“孩子王”,一定要让小伙伴听自己的命令时,应该给他怎样的建议?当孩子极渴望在幼儿园做班长的时候,是否要为他“开后门”?当孩子的控制欲已经给别人造成负面影响的时候,该如何为他们立界限?

首先,家长们要明白孩子的领导力是在家庭中被培养出来的。研究显示,领袖人物的父母们也表现出未获公认的领袖才能:他们善于沟通、乐意帮助人、以道德价值而非物质利益作为准绳来进行抉择,遇到考验时,他们以强大的心灵和乐观的精神鼓舞家人们走出困境。案例中的刘先生勇气可嘉,当女儿在班长的职务上不能胜任的时候,他积极反思了自身和家庭的问题,而非为了虚荣心而继续让女儿做“班长”。他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沟通方式决定了孩子的领导力缺失。唯有家长领悟到自身对领导力体悟的偏差,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在这方面成长。

其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幼儿与各种年龄的人(包括优秀的成年人和非常年幼的孩子)交往,幼儿在做“忘年交”和“哥哥姐姐”的过程中,领导能力会得到锻炼。就像阿希的妈妈,她不惜让家庭变成“孩子窝”,也要让孩子在人群中发展出广泛的知识和领导的技巧。

再次,培养孩子掌握分清主次的能力,从而具备忙而不乱的“大将风度”。家长可让孩子在做每件事情之前想一想:“有没有必要做这件事情?还有没有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家长们可以像阿希的母亲一样,在孩子面对意见分歧的时候,教他分析问题,化繁为简,抓住主要矛盾。家长平时还要训练孩子把“能够一起做的事情”安排在同一时间中进行。比如,让孩子自己冲奶(果汁)时,可以教孩子在烧水的同时洗杯子、放奶粉,而不是等水开之后才做这些。在这样的小事上,孩子会明白如何理清思绪、提高效率、忙而不乱。

最后,领导力的一个特征是敢于探索、直面失败。家长要常常聆听孩子诉说自己的梦想,并且以梦想鞭策他们跨越自己的局限。比如,男孩子爬不上攀登架的时候,母亲就可以鼓励他:“你长大了不是要攀登珠穆朗玛峰吗?这个小困难你动动脑筋就能解决。”孩子实践失败灰心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切实的建议,比如:“把你的自行车垫在下面爬上去,你觉得可行吗?”

从以上这些例子里,家长们或许会领悟到,所谓的“未来领导力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不一定要让孩子参加这样的培训,但我们可以在甜蜜的关系和琐碎的小事中刻意训练孩子。父母先成为家庭的好领袖,才能培养出未来世界的小领袖。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爱面子领导力彩虹
《领导力21法则》
爱面子的狐狸爸爸
《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的名与实
女儿被“爱面子”撞伤后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
不要为面子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