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试验

2014-09-10储凤丽王晓丹胡启国王文静杨爱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胶囊剂辛硫磷三唑

储凤丽,王晓丹,胡启国,王文静,杨爱梅

(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近年来,甘薯茎线虫病发生猖獗,严重制约我国甘薯生产,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轻者可减产10%~30%,重者达50%~80%,甚至绝收[1]。其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2-3]。目前,对该病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和生物防治[4-7]。市场上药剂品种较多,而且有些为国家禁止的高毒高残留药剂,但很多薯农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

本研究主要针对河南省3种常见的甘薯茎线虫病防治药剂,连续2 a开展了防治试验,以期为甘薯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依托。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甘薯品种为徐薯18(感病品种)。供试药剂为30%辛硫磷微胶囊剂、5%灭线磷颗粒剂、30%三唑磷微胶囊剂。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商丘市农林科学院病圃田,该地为甘薯茎线虫病重病地,地势平坦,肥力均匀。2011年于5月10日栽种,10月15日收获;2012年于5月20日栽种,10月20日收获。3种药剂均对水后穴施,对照为清水。药剂处理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栽种。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为3行区,每垄种10株,垄距为0.80 m,株距为0.27 m。小区面积为25 m2。

1.3 调查方法

每小区调查中间3行,按甘薯茎线虫病地下部调查标准进行调查,逐块横切,并按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记载各级别的薯块数及薯块质量,计算各小区病情指数、薯块发病率和产量,综合评价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薯块病害级别按以下标准分级:0级,无茎线虫侵染为害;1级,为害面积占薯块横切面积1/4以下;2级,为害面积占薯块横切面积1/4至1/2;3级,为害面积占薯块横切面积1/2至3/4;4级,为害面积占薯块横切面积3/4以上。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1年甘薯茎线虫病药剂防效试验

由表1可知,2011年甘薯茎线虫病防效试验中,3种药剂对茎线虫的防效均明显,其中,30%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效最好(83%),5%灭线磷颗粒次之(78%),30%三唑磷微胶囊剂防效相对较低(63%),且3个处理的防效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1 2011年甘薯茎线虫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3个处理的甘薯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30%辛硫磷微胶囊剂产量最高(41 044 kg/hm2),比对照增产32.9%;30%三唑磷微胶囊剂产量次之(36 653 kg/hm2),比对照增产18.7%;5%灭线磷颗粒增产幅度最小(0.8%)。30%辛硫磷微胶囊剂处理与5%灭线磷颗粒处理和CK的产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30%三唑磷微胶囊剂处理与5%灭线磷颗粒处理和CK的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

2.2 2012年甘薯茎线虫病药剂防效试验

从表2可以看出,2012年甘薯茎线虫病防效试验中,5%灭线磷颗粒防效最好(85%),30%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效次之(81%),30%三唑磷微胶囊剂防效相对较低(65%),5%灭线磷颗粒与30%三唑磷微胶囊剂的防效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2 2012年甘薯茎线虫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30%辛硫磷微胶囊剂产量最高(43 823 kg/hm2),比对照增产29.4%;30%三唑磷微胶囊剂次之(37 640 kg/hm2),比对照增产11.1%;5%灭线磷颗粒增产幅度最小(3.4%)。30%辛硫磷微胶囊剂处理与5%灭线磷颗粒处理和CK的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

2.3 2 a防效和增产率平均结果对比

由图1可知,30%辛硫磷微胶囊剂和5%灭线磷颗粒的防效较好,2 a试验平均防效分别为82.0%和81.5%,2种药剂防效相当,其中,30%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效更加稳定。30%辛硫磷微胶囊剂处理鲜薯产量最高,2 a平均增产率为31%,远高于另外2个处理;5%灭线磷颗粒处理的鲜薯增产效果较差,2 a平均增产率仅为2.2%。因此,从防效和产量上综合考虑,30%辛硫磷微胶囊剂效果最好。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30%辛硫磷微胶囊剂、5%灭线磷颗粒剂、30%三唑磷微胶囊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均可作为甘薯生产上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药剂进行推广。但三者综合比较得出,30%辛硫磷微胶囊剂比5%灭线磷颗粒剂和30%三唑磷微胶囊剂更具优势。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未对各药剂的残留情况作出评价,但作者认为,辛硫磷是一种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高效、无公害特性,而且使用成本低,因此,其在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防治甘薯茎线虫病除了化学药剂外,还应注重物理防治,应采用消灭病源、轮作换茬、选用抗病品种等方法来进行综合防治[9-11]。

[1]宫卫波,蒋继志,王兴哲.甘薯茎线虫致病物质的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23(1):208-210.

[2]李爱贤,刘庆昌,王庆美,等.我国甘薯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09,41(1):38-42.

[3]谢逸萍,马代夫,李洪民,等.甘薯茎线虫抗病方法及评价[J].杂粮作物,2002,22(1):50-51.

[4]杨爱梅,王家才,孟自力,等.3种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21-123.

[5]谢逸萍,马代夫,李秀英,等.5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2):66-67.

[6]何霭如,余小丽,李观康,等.4种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田间防治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1(18):62-63.

[7]张德满,宋文武,赵振海,等.甘薯茎线虫病的化学防治药剂筛选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5):32,22.

[8]吴孔明.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9]刘顺通,段爱菊,张自启,等.不同药剂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田间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3):108-110.

[10]陈香艳,张贵国,魏萍,等.临沂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J].山东农业科学,2010,42(10):45-47.

[11]杨爱梅,卢光远.甘薯套种鲜食糯玉米种植模式[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6):129-130.

猜你喜欢

胶囊剂辛硫磷三唑
胶囊剂药品水分活度分布规律及对微生物控制应用
家蚕中肠内对辛硫磷耐受性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胶囊药是否可以去掉胶囊吃?
药物制剂门类众多
钆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及用于吸附辛硫磷的研究
辛硫磷有效防治细菌性败血症的原因分析
不同浓度三唑锡悬浮剂防治效果研究
三组分反应高效合成1,2,4-三唑烷类化合物
1,1′-二(硝氧甲基)-3,3′-二硝基-5,5′-联-1,2,4-三唑的合成及性能
毒死蜱和三唑磷将禁止在蔬菜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