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长的天际线
——1895-2014中国百年城市设计展侧记

2014-09-06林峰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21期
关键词:天际线时间轴展厅

文|林峰

作为2014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智慧城市板块筹划和酝酿最久的项目之一,《生长的天际线:1895-2014中国百年城市设计》大型展览,日前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

《生长的天际线:1895-2014中国百年城市设计》力求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即从1895年中国第一城出现直到2014年的今天,中国百年城市设计之路在某种意义上兜了一个完整的圆圈。中国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争论、更新、实践了100年之后,面对的依然是张謇当年所面对的那几个老问题:公平、发展、生态、环境与可持续。主办方认为今日的城市发展,不应是炫耀科学进步的技术泛滥以及模糊目的的大数据堆砌,而应是“经济生态的智慧建设”和“人居生态的智慧建设”相乘的“智慧设计”,同时期待这种建设思想在自然与人的博弈中良性互动,缓释正能量——这也是这次展览始终想要提出的问题和想要寻求但其实最终也没能得到的答案。有待城市设计者在未来的设计实践中,不断求索并共同累积其正解。

本次展览从百年史实的角度切入,在回望城市、社会、建筑等的历史节点、典型案例的陈列分析之后,尽可能多地采用声光视频通感共鸣的形式,以及用艺术化的建筑作品模型和3D打印装置展示等方法,努力勾勒生态可持续的、智慧与人文的中国未来城市的图景。

展览分为四个主题部分:南入口处大型装置“建构”、西侧展厅“回望百年”、东侧展厅“未来构想”和环2楼圆形展厅的“百年设计时间轴”。

“建构”,由160 个红色、白色、金属色、发光体块及其后面衬托的16 座世界城市抽象肌理共同组成,象征集全球发展经验的中国人的建造智慧和力量。

“回望百年”从“城市设计”和“生活设计”两个方面回顾中国城市的百年变迁。

“城市设计”选取6 个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分别讲述他们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中的思考和给与当代的借鉴。6个城市分别为:

1、中国城市“吸收现代性”的雏形——江苏南通,1895-1925;

2、单位大院模式——京棉二厂,1954至今;

3、三线建设中的计划经济城市——攀枝花,1964-1978;

4、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中国实践——上海闵行卫星城,1958至今;

5、中国城市化的警钟——鄂尔多斯,2004至今;

6、城中村改造——北京唐家岭,2010至今。

“未来构想”部分思考基础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并且中央城镇化会议也进一步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百年设计时间轴是贯穿整个展场的长卷,每10 年一个跨度,共分为10 段,涵盖城市、建筑、社会等方面重要时间节点。时间轴的载体为半透明而柔和的幔布,在展馆内蜿蜒穿行,既是对中国百年城市史重要节点的展示,也提供明确的观展动线,为观众营造静谧、朦胧的中国式氛围。

时间轴的对面还有4个专题,包括:北京5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四个时期的十大建筑一览、中国建筑界三次关于民族风格的大讨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以及中国建筑师的成长历程。

猜你喜欢

天际线时间轴展厅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约翰·波特曼:改变世界城市天际线的建筑师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时间轴里的“共和国记忆”
面向优势选择评价的天际线方法
天际线
屋顶征服客
时间轴上一类二阶动力系统的振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