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风热咳嗽42例疗效观察

2014-09-04刘丽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麻杏石风热合剂

刘丽平

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风热咳嗽42例疗效观察

刘丽平

目的 观察院内制剂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2例符合诊断的门诊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茶口服治疗, 对照组采用肺力咳合剂口服治疗, 两组患儿均5 d为一个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治愈率及治愈病例咳嗽症状消失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2%)优于对照组(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病例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3.6±1.9)d较对照组(5.8±1.3)d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 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疗效确切,优于对照组(P<0.05), 且携带及服用方便, 患儿依从性高。

小儿;风热咳嗽;院内制剂麻杏石甘茶;肺力咳合剂

咳嗽是小儿临床常见的一种肺系病症, 中医学将本病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如张景岳谓, “夫外感之咳, 必由皮毛而入, 盖皮毛为肺之合, 而凡外邪袭之, 则必先入于肺。”加之小儿属纯阳之体, 感外邪后易从热化, 故临床多见风热咳嗽。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百日咳”“毛细支气管炎”等病症[1], 现代医学多给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应用及对症止咳治疗, 存在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作者运用郑州市中医院自制药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风热咳嗽42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本院门诊就诊的82例咳嗽患儿。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 其中观察组男20例, 女22例;年龄(3.5±2.3)岁。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3.8±2.1)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2]相关标准,中医诊断为咳嗽, 辨证分型为风热证。症见:咳嗽, 痰黄而稠,鼻塞, 流浊涕, 发热恶风, 咽红而肿。舌尖红, 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1~7岁;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 辨证属风热证;③病程<3 d;④血常规检查无细菌感染指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肺炎、肺结核;②有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③3 d内曾使用过其他抗细菌、抗病毒及止咳等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 予肺力咳合剂(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20120821), 用法:≤2岁5 ml/次, 3~7岁10 ml/次,均3次/d口服。

观察组 予本院自制药麻杏石甘茶(豫药制字Z04010033),用法:1~3岁2袋/d, 3-5岁3袋/d, 5~7岁4袋/d, 2~3次/d,开水泡服或水煎沸腾2~3分钟。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发热, 均予对症退热处理。两组患儿均5 d为一个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

1.6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后治愈率情况、治愈病例咳嗽消失平均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7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痊愈:咳嗽消失,听诊肺部干、湿性啰音消失, 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 好转:咳嗽减轻, 呼吸音清晰, 痰量减少;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P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 两组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愈病例咳嗽症状消失平均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愈病例咳嗽症状消失平均时间(n,

表2 两组治愈病例咳嗽症状消失平均时间(n,

组别n治愈治愈病例咳嗽消失平均时间(d)观察组42303.6±1.9a对照组40205.8±1.3

注:与对照组比较,at=6.15, P<0.05。结果表明, 两组治愈病例咳嗽症状消失平均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2.3 安全性分析 两组患儿均完成治疗, 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本院自制药麻杏石甘茶以《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为基础方, 该方本是治疗太阳病, 发汗未愈, 风寒入里化热致“汗出而喘者”, 现代多用于风寒郁而化热或风热袭肺所致肺热症, 是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常用方剂, 但由于小儿外感风热咳嗽多起病较急, 汤剂煎煮时间长, 携带及服用不便, 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依从性。王力宁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3]:麻杏石甘汤加减复方煮散治疗小儿肺系热症疗效肯定, 故近年来中药煮散剂重新受到中医行业的重视。

麻杏石甘茶具体组方如下:炙麻黄、炙杏仁、生石膏、川贝母、桔梗、枳壳、僵蚕、地龙、薄荷、蝉蜕、芦根、鸡内金、甘草。方中麻黄为君, 取其宣肺泻热, 有“火郁发之”之义。石膏清泻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解肌以透邪, 两药相辅相成, 既能宣肺, 又能泄热, 共为君药。麻黄性温, 配辛甘大寒之石膏, 且石膏用量倍于麻黄, 使宣肺平喘而不助热, 清肺而不留邪。杏仁味苦, 降利肺气而平喘咳, 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 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 是为臣药。肺为清肃之脏,以气为本, 喜通利恶壅塞, 故佐以桔梗开宣肺气、宽胸利咽,配川贝母去咳止痰且性平不燥, 枳壳破气、降痰止咳、消积,治胸膈痰滞, 佐麻黄以增强行宣肺气之功, 与桔梗一宣一降,可令肺金宣降有权。僵蚕、地龙解痉止咳, 蝉蜕、薄荷、芦根散风除热, 解毒利咽, 共为佐药,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组方严谨, 诸药合用共奏疏风透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利咽之功。

肺力咳合剂是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无急慢性毒性、安全范围大的的药物[4], 故选其作为对照药物。本研究表明, 服用院内制剂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疗效优于肺力咳合剂, 且治愈病例咳嗽消失时间也较肺力咳合剂组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携带及服用方便, 临床依从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1] 杨平,邵启峰.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咳嗽临床研究.中医学报, 2013,28(8):112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76-77.

[3] 王力宁,刘利明,陈金月,等.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风热证的临床研究.中医儿科杂志, 2013,9(4):10.

[4] 高齐富,陈娟,龙姮.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8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3(1):66.

450002 郑州市中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麻杏石风热合剂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