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化的新编历史京剧《屈原》

2014-09-03钟馨磊

演艺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写意

钟馨磊

【摘 要】 介绍对于京剧《屈原》导演理念、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二度创作的理解与感悟。

【关键词】 京剧《屈原》;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写意;诗化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4.05.013

【Abstract】New historical opera of QuYuan, introdu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erception for recreation of the Beijing Opera Qu Yuan's director concept, stage design, lighting design and costume design.

【Key Words】Beijing Opera QuYuan; stage design; lighting design; costume design; freehand ink; poetic

5月初,北京京剧院的原创新编历史剧《屈原》在梅兰芳大剧院完成了首轮演出,引起了业内人士和普通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全剧在展现屈原一生经历的基础上,突出了对其“家国情怀”的塑造,展现了他的信念与人格、理想和追求。其舞美设计摒弃了近年来通行的奢华大制作,舞台设计、灯光设计及服装造型整体追求简约,营造出一种诗意、空灵的氛围。笔者有幸观看演出,并采访了该剧的导演石玉昆、舞美设计刘杏林、灯光设计周正平和服装设计彭丁煌,从而对京剧《屈原》的二度创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现将一些理解与感悟与读者分享。

石玉昆表示,执导《屈原》有三个追求:做一出京剧、做一部诗剧、做一个新剧。笔者认为,《屈原》很到位地呈现了三方面特色,是一出具有厚重历史感的现代京剧,也是写意京剧,更是一部诗化的京剧。

1 具有历史感的现代《屈原》

石玉昆说,执导《屈原》,首先是要“回归京剧艺术本体,尊重京剧创作艺术规律,呈现流派、行当的风采”。作为中国文学和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和屈原有关的艺术作品非常多,影响最大的是郭沫若先生的话剧《屈原》,京剧艺术家马连良先生和奚啸伯先生都曾演过屈原。人们或许知道马连良先生的《赵氏孤儿》、奚啸伯先生的《范进中举》,但并不记得他们塑造过屈原,这说明京剧《屈原》并没有很好地传承。此次要打造的《屈原》,是一个具有历史感的现代《屈原》,它既有铿锵有力的唱腔,又有朗朗上口的很有气势的台词;此剧进行的不是一般京剧的处理,而是具有楚文化“味道”的处理。强调要有新感觉,同时还要有京剧传统的记忆——如“四功五法”(这就要求演员带着本事去演戏,如唱、念、做、打、舞)。

同样的处理理念在服装设计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据彭丁煌介绍,这一理念主要体现为两点。首先,是在服装的色调上:楚国服装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楚国漆器的色调——红色与黑色(见图1~图3);秦国服装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黄土高原——以黄色和金色为主色调,以此来表现秦兵的勇猛和威武;而主角屈原的服装则以亮白色为主色调,并贯穿整个剧目,与其他人绚丽的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传达出屈原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其次,在屈原配饰的制作上,服装设计从髯口、盔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具有现代感。

对于屈原的描述,无论是历史上、电影中还是文学作品中,都是峨冠博带、长长胡须的形象。如果按照传统的老生装扮,给屈原戴上盔头、髯口,就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屈原形象了,也会妨碍演员的表演。所以,对于屈原的胡子,彭丁煌在传统的髯口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如在材质上,使用了很轻的软丝做成髯口。这样制作的髯口,既有胡子的形象而又区别于传统的髯口,并且不会妨碍演员的表演。而在头饰上,则专门制作了高冠来代替盔头。所以,此次的服装设计既是属于当代的京剧艺术的,又忠于屈原的历史形象;既有古典美,又结合了现代美,符合了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为打造具有历史感的现代屈原奠定了基础(见图4~图5)。

2 写意的《屈原》

虽然表面上,《屈原》是一个政治剧,但实际上带有强烈的文人色彩。从政治上来说,屈原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在文学上,他却是一个有建树、了不起的诗人。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评价屈原:他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是一座丰碑。所以,用京剧来表现屈原,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创办的历代文化名人系列的第一部,很有意义,提高了民族艺术的文化含金量。在介绍文化历史名人的同时,也增加了剧种的表现力。

《屈原》的舞台美术等多方面都采用了写意手法。《屈原》的写意与其他京剧剧目的写意不太一样,它的整个舞台首先追求一种空灵感。它的空灵感来源是什么呢?

刘杏林认为,《屈原》的剧本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水”。首先,众所周知,屈原是投江而死的,无论是在剧本中还是历史中均是如此;而且,在屈原本人的作品中,也屡次提到水的概念。在《楚辞·渔父》中,渔父在岸边劝说屈原无果后,说了这样几句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在这里,渔父是以一种达观的说法去说给屈原听的,正是这句话给予刘杏林一个很好的启发:“水”就像是一个社会,一个年代,不仅仅是代表了自然界的水。在《屈原》中,舞美设计表达了两种“水”的含义,一种是屈原所投的江水,一种是象征广义的政治社会的水。剧中把水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和一个起点,这就是屈原的命运,他在楚国政坛上的沉浮,他个人的命运就像水一样不停起落、不断沉浮。在《屈原》的开头和结尾,布景上使用了一笔水墨来表达屈原的命运,并以它的升降来预示屈原命运的沉浮与升降(见图6)。如在结尾的时候,一笔水墨会从屈原的半身处升高,一直升到屈原的头顶,在这里表达的是水没头顶的意思。

除了屈原命运的沉浮外,在该剧里,伴随着他的沉浮,还有楚国命运的沉浮,屈原的命运与楚国的命运是相关的。在剧中,除了开头与结尾代表水纹的水墨线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结构,是像城楼一样的木头构架。这个构架也是可以不断地上升和下降的,随着场景的变化,它可以升到半空中,也可以降到台板上。这两个木制架构,可以理解为楚国的宫殿,或是楚国的城楼(见图7~图9)。它是根据剧情的不同,进行组合变化的。如结尾处,楚国大败时,两个木头架构就套在了一起,造型特别像一个巨大的灵柩。为了强调这个场景,在后面的天幕上还配上了荒草作为背景,给人感觉是一个巨大的灵柩被抛在荒草之中。在原剧本中,楚王被关押在秦国监狱里,屈原被关押在楚国监狱里。在剧中,刘杏林并没有去描写监狱的栏杆,而是使用了代表楚国的巨大灵柩的一个架构形象,并在后面配上荒草,感觉他们是处于一个被压迫、被囚禁着的状态。这个架构更为重要的是来表现楚国和他们自己的命运,就像是王室的兴衰(见图10)。endprint

在戏中,一笔水墨和木制架构的起落都要贯穿一个主题,就是屈原和楚国命运的沉浮和起落,这是设计上的一个触发点和概念。它们也不仅仅是一个装置的概念,还需要跟每一场的场景规定和剧情的要求有相关的配合和对应,并能根据剧情生发出不同的内涵。

3 诗化的《屈原》

此次的京剧《屈原》是诗化的和充满诗意的,是一部回归京剧艺术本真的《屈原》。诗化,是话剧所擅长的;地方戏也有很多诗化的好作品;对于京剧来说,虽也有此类作品但并不多见。

京剧的诗化,首先要实现台词的诗化。比如,用京剧改编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它的作品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有些台词要还原,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话剧那样去还原。对于《屈原》的诗化,演员在剧中使用了带有音乐性的韵白(湖广韵与中州韵组成的韵白)来形成一种朗诵,有时甚至是散文体的朗诵。演员使用韵白把这种散文体的诗演绎出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感觉,有时代感且让人感觉贴切,与世界的审美取向相融合。

该剧的难度就在于此,要演出这部戏所特有的一种气质。它跟以往的京剧作品不太一样的地方:首先是在节奏上要诗化,要抒情;其次是音乐性要加强。如屈原在遇到疾风暴雨的斗争时,节奏要冲上去。所以这个戏的起伏就像三峡一样,起伏跌宕。

灯光设计上也体现了诗化的特点。周正平认为京剧是比较有张力的,不管是声腔还是韵白,都有一种审美价值。所以在光的运用上,要有一种诗意的表达,一种意向性,在保持戏曲本体格调的基础上,点到为止。如,“雷电颂”在《屈原》该剧里面是特有的,从郭沫若先生开始流传下来,所以雷和电必须要同时出现。在这里,周正平在把握一种大格调的情境下,使用了诗意的手法。如在“雷电颂”一幕,电脑灯的频闪与舞美布景结合,在天幕上塑造出了一道蜿蜒的霹雳。这道闪电,犹如屈原猛地挥起宝剑时迸发出的剑花,不仅在无形中延伸放大了演员的表演情绪,更使其扩张并充满了整个舞台,而屈原所处的疾风暴雨的时代环境感也依此表现出来(见图11)。此场戏在结构的处理上既不像京剧的分场,也不像话剧的分幕,它实际上是带有一种无场次的感觉,带有隐式镜头的处理。所以,使用灯光来营造特写、大全景、中景,形成了一种镜头感和画面感。如在表现楚军全军覆没的瞬间,硝烟弥漫,空中的红色逆光倾泄而下,七盏白色的定点光聚焦于秦军将领白起身上,周围的楚军士兵纷纷倒下,灯光以一种极致的张扬书写出了一首悲壮的诗歌(见图12~图13)。在戏的节奏上,观众感觉该剧整体是快节奏的,但是灯光设计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时空的转换更加自由,让观众在快节奏中依然能欣赏到大量的慢节奏的抒情画面。

作为“2014年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屈原》的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二度创作团队,配合导演的理念,用传统的艺术形式,很好地呈现了当代人对屈原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理解。

(编辑 张冠华)endprint

在戏中,一笔水墨和木制架构的起落都要贯穿一个主题,就是屈原和楚国命运的沉浮和起落,这是设计上的一个触发点和概念。它们也不仅仅是一个装置的概念,还需要跟每一场的场景规定和剧情的要求有相关的配合和对应,并能根据剧情生发出不同的内涵。

3 诗化的《屈原》

此次的京剧《屈原》是诗化的和充满诗意的,是一部回归京剧艺术本真的《屈原》。诗化,是话剧所擅长的;地方戏也有很多诗化的好作品;对于京剧来说,虽也有此类作品但并不多见。

京剧的诗化,首先要实现台词的诗化。比如,用京剧改编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它的作品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有些台词要还原,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话剧那样去还原。对于《屈原》的诗化,演员在剧中使用了带有音乐性的韵白(湖广韵与中州韵组成的韵白)来形成一种朗诵,有时甚至是散文体的朗诵。演员使用韵白把这种散文体的诗演绎出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感觉,有时代感且让人感觉贴切,与世界的审美取向相融合。

该剧的难度就在于此,要演出这部戏所特有的一种气质。它跟以往的京剧作品不太一样的地方:首先是在节奏上要诗化,要抒情;其次是音乐性要加强。如屈原在遇到疾风暴雨的斗争时,节奏要冲上去。所以这个戏的起伏就像三峡一样,起伏跌宕。

灯光设计上也体现了诗化的特点。周正平认为京剧是比较有张力的,不管是声腔还是韵白,都有一种审美价值。所以在光的运用上,要有一种诗意的表达,一种意向性,在保持戏曲本体格调的基础上,点到为止。如,“雷电颂”在《屈原》该剧里面是特有的,从郭沫若先生开始流传下来,所以雷和电必须要同时出现。在这里,周正平在把握一种大格调的情境下,使用了诗意的手法。如在“雷电颂”一幕,电脑灯的频闪与舞美布景结合,在天幕上塑造出了一道蜿蜒的霹雳。这道闪电,犹如屈原猛地挥起宝剑时迸发出的剑花,不仅在无形中延伸放大了演员的表演情绪,更使其扩张并充满了整个舞台,而屈原所处的疾风暴雨的时代环境感也依此表现出来(见图11)。此场戏在结构的处理上既不像京剧的分场,也不像话剧的分幕,它实际上是带有一种无场次的感觉,带有隐式镜头的处理。所以,使用灯光来营造特写、大全景、中景,形成了一种镜头感和画面感。如在表现楚军全军覆没的瞬间,硝烟弥漫,空中的红色逆光倾泄而下,七盏白色的定点光聚焦于秦军将领白起身上,周围的楚军士兵纷纷倒下,灯光以一种极致的张扬书写出了一首悲壮的诗歌(见图12~图13)。在戏的节奏上,观众感觉该剧整体是快节奏的,但是灯光设计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时空的转换更加自由,让观众在快节奏中依然能欣赏到大量的慢节奏的抒情画面。

作为“2014年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屈原》的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二度创作团队,配合导演的理念,用传统的艺术形式,很好地呈现了当代人对屈原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理解。

(编辑 张冠华)endprint

在戏中,一笔水墨和木制架构的起落都要贯穿一个主题,就是屈原和楚国命运的沉浮和起落,这是设计上的一个触发点和概念。它们也不仅仅是一个装置的概念,还需要跟每一场的场景规定和剧情的要求有相关的配合和对应,并能根据剧情生发出不同的内涵。

3 诗化的《屈原》

此次的京剧《屈原》是诗化的和充满诗意的,是一部回归京剧艺术本真的《屈原》。诗化,是话剧所擅长的;地方戏也有很多诗化的好作品;对于京剧来说,虽也有此类作品但并不多见。

京剧的诗化,首先要实现台词的诗化。比如,用京剧改编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它的作品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有些台词要还原,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话剧那样去还原。对于《屈原》的诗化,演员在剧中使用了带有音乐性的韵白(湖广韵与中州韵组成的韵白)来形成一种朗诵,有时甚至是散文体的朗诵。演员使用韵白把这种散文体的诗演绎出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感觉,有时代感且让人感觉贴切,与世界的审美取向相融合。

该剧的难度就在于此,要演出这部戏所特有的一种气质。它跟以往的京剧作品不太一样的地方:首先是在节奏上要诗化,要抒情;其次是音乐性要加强。如屈原在遇到疾风暴雨的斗争时,节奏要冲上去。所以这个戏的起伏就像三峡一样,起伏跌宕。

灯光设计上也体现了诗化的特点。周正平认为京剧是比较有张力的,不管是声腔还是韵白,都有一种审美价值。所以在光的运用上,要有一种诗意的表达,一种意向性,在保持戏曲本体格调的基础上,点到为止。如,“雷电颂”在《屈原》该剧里面是特有的,从郭沫若先生开始流传下来,所以雷和电必须要同时出现。在这里,周正平在把握一种大格调的情境下,使用了诗意的手法。如在“雷电颂”一幕,电脑灯的频闪与舞美布景结合,在天幕上塑造出了一道蜿蜒的霹雳。这道闪电,犹如屈原猛地挥起宝剑时迸发出的剑花,不仅在无形中延伸放大了演员的表演情绪,更使其扩张并充满了整个舞台,而屈原所处的疾风暴雨的时代环境感也依此表现出来(见图11)。此场戏在结构的处理上既不像京剧的分场,也不像话剧的分幕,它实际上是带有一种无场次的感觉,带有隐式镜头的处理。所以,使用灯光来营造特写、大全景、中景,形成了一种镜头感和画面感。如在表现楚军全军覆没的瞬间,硝烟弥漫,空中的红色逆光倾泄而下,七盏白色的定点光聚焦于秦军将领白起身上,周围的楚军士兵纷纷倒下,灯光以一种极致的张扬书写出了一首悲壮的诗歌(见图12~图13)。在戏的节奏上,观众感觉该剧整体是快节奏的,但是灯光设计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时空的转换更加自由,让观众在快节奏中依然能欣赏到大量的慢节奏的抒情画面。

作为“2014年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屈原》的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二度创作团队,配合导演的理念,用传统的艺术形式,很好地呈现了当代人对屈原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理解。

(编辑 张冠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写意
浅谈话剧《收信快乐》的灯光设计
谈舞台灯光设计的综合艺术性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用中国画写意画法配合CG技术表现非洲自然风景的应用研究
浅析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