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2014-09-03陈苑

关键词:用药频度麻醉药品分析

陈苑

【摘要】目的了解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提供的2010~2012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口服缓释片及透皮贴剂用量居前,哌替啶、吗啡注射液的用量均居末位,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用于癌症止痛的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居前的分别是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用药结构趋合理,临床医师在癌痛治疗中用药基本合理。

【关键词】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

为了患者的健康和使临床用药合理,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该结合心理和康复治疗[1]。目前国际通行采用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2]为指标来分析。"限定日剂量"既不是处方的平均日剂量,也不是实际服用的每日平均剂量,而是成年人主要适应症的平均日剂量,用来作为一种技术性测量单位[3]。笔者对2010年~2012年本院门诊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旨在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门诊处方对含有麻醉药品的处方逐张统计,主要是统计该类药物的种数,每种药物的使用频率DDDs,(以药品消耗的总量除以相应药物的DDD所得。DDDs越大,说明使用频率越大。)日剂量、总剂量、用药天数,性别,年龄等。 DDD以WHO推荐的为主,结合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及《新编药物学》14版而定。DDD值的确定主要依据(2005年版)[4]的《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第16版)[5]《新编药物学》中的用量为基础确定。

2结果

2.1品种

我院麻醉药品有7种,其中注射剂3种、片剂3种、外用贴剂1种;芬太尼透皮贴、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有两种规格。

2.2各年度麻醉药品用量、DDDS及排序 统计各年度麻醉药品的用量,根据各药DDD计算其DDDs。其用药频度(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药品的用药结构,计算公式为:DDDs=某药的年用量/该药的DDD值,其中某药的年用量=该药的年使用数量×规格,即该药品的应用频度。见表1。

3讨论

3.1药物利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哌替啶、吗啡注射液的用量均居末位,口服缓释片及透皮贴剂用量居前位。我院用于癌症止痛的麻醉药品居前的分别是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这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原则提出的首选无创途径给药。由于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l/10~l/8,持续时间2~4h[5],而且其代谢产物去甲基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半衰期长,长期应用易导致蓄积中毒,可致精神异常、震颤、惊厥,故本药一般不能连续使用超过10d[6],因此,只能用于短时急性疼痛,不适用于缓解慢性癌痛。

芬太尼注射液在各年度DDDs均居前。因为其镇痛效力强(为吗啡的80倍)、镇痛作用起效快、血浆半衰期短(为20min)、副作用少的特点,在我院门诊主要用于妇科无痛人流术术中的镇静与镇痛。芬太尼透皮贴用量在逐年增加。该药剂型独特,使用方法简便,维持时间长(72h),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为无创用药,易被患者接受,是较理想的癌症止痛药物之一。由于药物不经过胃肠道吸收,便秘的副作用得以减轻[7]。

吗啡缓释片在各年度DDDs均居前。在《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的结果相吻合。长期口服吗啡是治疗癌痛的最佳方案。该药由于是缓释制剂,具有释药曲线平稳,峰谷比值低,成瘾性低,止痛效果好,用药方便,,又可避免创伤性给药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等优点,是癌痛"三阶梯治疗"的推荐药物之一。按"三阶梯"用药原则,对晚期癌症患者应首选口服给药,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以便患者长期用药。口服吗啡缓释片在临床上是控制癌症疼痛的首选药物。

羟考酮的等效止痛作用强度是吗啡的2倍,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吗啡的2-3倍,镇痛作用无剂量封顶效应,口服后起效快,持续作用12h,吸收良好。因为其还具有抗焦虑和精神放松作用,较易被患者接受,故该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8]。

磷酸可待因片的用量平稳,较少用于镇痛,故用量较小,其DDDs居后,显示应用较合理。

吗啡、羟考酮、芬太尼均属强阿片类药物,是目前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并且没有"天花板"效应,镇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因此目前还没有最佳的状态的用量。对个体患者而言,最佳剂量由镇痛作用与可耐受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决定[9]。所以,这几个品种用量将继续居前列。

3.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对麻醉药品的管理一直十分严格,在"成瘾恐惧症"思想的束缚下,医疗用麻醉药消耗量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对本研究进行调查取证显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存在对患者缺乏合理用药指导,可能开始用药量大而临终时用量明显不足的现象,包括对癌症患者疼痛程度评估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规范,需要临床医师给予规范指导。缓释制剂应配备小规格品种,逐步按滴度增量。[10] 对于患者也应加强宣传,做到及时预防,尽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克服患者"恐瘾"心理,提高用药依从性,树立患者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针对药品常见的副作用,医生应给与合适的药物予以预防性治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次调查中出现部分药品的处方日剂量远大于说明书上的常用量。

3.3合理应用阿片类(主要为吗啡)可引起呼吸抑制,若与安定类合用则更突出。为避免或减轻镇痛药出现不良反应,应尽可能综合用药,加强镇痛效果[11]。联合应用镇痛药可增强疗效。但是,联合用药同时也会因药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彦方,顾牛范.新编临床麻醉药物手册[M].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5-116.

[2] 邹豪,邵元福.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

[3] Indanpaan-Heikkila J,Ghodse AH ,Klan I.Psychoactive drugs and health problems[J].Helsinki Government Printing Centre,1987:15-17.

[4]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和生物制品卷)[S].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99.

[5]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8-171.

[6] 颜文伟.临床麻醉药理学[M].第一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0-172.

[7]陈彦方,顾牛范.新编麻醉药精神药物手册[M].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5-116.

[8]邹豪,邵元福.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

[9]Indanpaan-Heikkila J,Ghodse AH ,Klan I.Psychoactive drugs and health problems. Helsinki Government Printing Centre,1987:15-17.

[10]米国琳,陈彦方.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与精神分裂症的认识障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3):213-215.

[11] 江开达,罗星光.门诊麻醉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3):228-231.

【摘要】目的了解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提供的2010~2012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口服缓释片及透皮贴剂用量居前,哌替啶、吗啡注射液的用量均居末位,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用于癌症止痛的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居前的分别是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用药结构趋合理,临床医师在癌痛治疗中用药基本合理。

【关键词】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

为了患者的健康和使临床用药合理,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该结合心理和康复治疗[1]。目前国际通行采用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2]为指标来分析。"限定日剂量"既不是处方的平均日剂量,也不是实际服用的每日平均剂量,而是成年人主要适应症的平均日剂量,用来作为一种技术性测量单位[3]。笔者对2010年~2012年本院门诊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旨在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门诊处方对含有麻醉药品的处方逐张统计,主要是统计该类药物的种数,每种药物的使用频率DDDs,(以药品消耗的总量除以相应药物的DDD所得。DDDs越大,说明使用频率越大。)日剂量、总剂量、用药天数,性别,年龄等。 DDD以WHO推荐的为主,结合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及《新编药物学》14版而定。DDD值的确定主要依据(2005年版)[4]的《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第16版)[5]《新编药物学》中的用量为基础确定。

2结果

2.1品种

我院麻醉药品有7种,其中注射剂3种、片剂3种、外用贴剂1种;芬太尼透皮贴、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有两种规格。

2.2各年度麻醉药品用量、DDDS及排序 统计各年度麻醉药品的用量,根据各药DDD计算其DDDs。其用药频度(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药品的用药结构,计算公式为:DDDs=某药的年用量/该药的DDD值,其中某药的年用量=该药的年使用数量×规格,即该药品的应用频度。见表1。

3讨论

3.1药物利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哌替啶、吗啡注射液的用量均居末位,口服缓释片及透皮贴剂用量居前位。我院用于癌症止痛的麻醉药品居前的分别是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这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原则提出的首选无创途径给药。由于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l/10~l/8,持续时间2~4h[5],而且其代谢产物去甲基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半衰期长,长期应用易导致蓄积中毒,可致精神异常、震颤、惊厥,故本药一般不能连续使用超过10d[6],因此,只能用于短时急性疼痛,不适用于缓解慢性癌痛。

芬太尼注射液在各年度DDDs均居前。因为其镇痛效力强(为吗啡的80倍)、镇痛作用起效快、血浆半衰期短(为20min)、副作用少的特点,在我院门诊主要用于妇科无痛人流术术中的镇静与镇痛。芬太尼透皮贴用量在逐年增加。该药剂型独特,使用方法简便,维持时间长(72h),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为无创用药,易被患者接受,是较理想的癌症止痛药物之一。由于药物不经过胃肠道吸收,便秘的副作用得以减轻[7]。

吗啡缓释片在各年度DDDs均居前。在《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的结果相吻合。长期口服吗啡是治疗癌痛的最佳方案。该药由于是缓释制剂,具有释药曲线平稳,峰谷比值低,成瘾性低,止痛效果好,用药方便,,又可避免创伤性给药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等优点,是癌痛"三阶梯治疗"的推荐药物之一。按"三阶梯"用药原则,对晚期癌症患者应首选口服给药,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以便患者长期用药。口服吗啡缓释片在临床上是控制癌症疼痛的首选药物。

羟考酮的等效止痛作用强度是吗啡的2倍,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吗啡的2-3倍,镇痛作用无剂量封顶效应,口服后起效快,持续作用12h,吸收良好。因为其还具有抗焦虑和精神放松作用,较易被患者接受,故该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8]。

磷酸可待因片的用量平稳,较少用于镇痛,故用量较小,其DDDs居后,显示应用较合理。

吗啡、羟考酮、芬太尼均属强阿片类药物,是目前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并且没有"天花板"效应,镇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因此目前还没有最佳的状态的用量。对个体患者而言,最佳剂量由镇痛作用与可耐受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决定[9]。所以,这几个品种用量将继续居前列。

3.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对麻醉药品的管理一直十分严格,在"成瘾恐惧症"思想的束缚下,医疗用麻醉药消耗量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对本研究进行调查取证显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存在对患者缺乏合理用药指导,可能开始用药量大而临终时用量明显不足的现象,包括对癌症患者疼痛程度评估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规范,需要临床医师给予规范指导。缓释制剂应配备小规格品种,逐步按滴度增量。[10] 对于患者也应加强宣传,做到及时预防,尽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克服患者"恐瘾"心理,提高用药依从性,树立患者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针对药品常见的副作用,医生应给与合适的药物予以预防性治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次调查中出现部分药品的处方日剂量远大于说明书上的常用量。

3.3合理应用阿片类(主要为吗啡)可引起呼吸抑制,若与安定类合用则更突出。为避免或减轻镇痛药出现不良反应,应尽可能综合用药,加强镇痛效果[11]。联合应用镇痛药可增强疗效。但是,联合用药同时也会因药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彦方,顾牛范.新编临床麻醉药物手册[M].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5-116.

[2] 邹豪,邵元福.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

[3] Indanpaan-Heikkila J,Ghodse AH ,Klan I.Psychoactive drugs and health problems[J].Helsinki Government Printing Centre,1987:15-17.

[4]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和生物制品卷)[S].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99.

[5]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8-171.

[6] 颜文伟.临床麻醉药理学[M].第一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0-172.

[7]陈彦方,顾牛范.新编麻醉药精神药物手册[M].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5-116.

[8]邹豪,邵元福.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

[9]Indanpaan-Heikkila J,Ghodse AH ,Klan I.Psychoactive drugs and health problems. Helsinki Government Printing Centre,1987:15-17.

[10]米国琳,陈彦方.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与精神分裂症的认识障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3):213-215.

[11] 江开达,罗星光.门诊麻醉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3):228-231.

【摘要】目的了解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提供的2010~2012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口服缓释片及透皮贴剂用量居前,哌替啶、吗啡注射液的用量均居末位,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用于癌症止痛的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居前的分别是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用药结构趋合理,临床医师在癌痛治疗中用药基本合理。

【关键词】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

为了患者的健康和使临床用药合理,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该结合心理和康复治疗[1]。目前国际通行采用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2]为指标来分析。"限定日剂量"既不是处方的平均日剂量,也不是实际服用的每日平均剂量,而是成年人主要适应症的平均日剂量,用来作为一种技术性测量单位[3]。笔者对2010年~2012年本院门诊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旨在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门诊处方对含有麻醉药品的处方逐张统计,主要是统计该类药物的种数,每种药物的使用频率DDDs,(以药品消耗的总量除以相应药物的DDD所得。DDDs越大,说明使用频率越大。)日剂量、总剂量、用药天数,性别,年龄等。 DDD以WHO推荐的为主,结合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及《新编药物学》14版而定。DDD值的确定主要依据(2005年版)[4]的《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第16版)[5]《新编药物学》中的用量为基础确定。

2结果

2.1品种

我院麻醉药品有7种,其中注射剂3种、片剂3种、外用贴剂1种;芬太尼透皮贴、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有两种规格。

2.2各年度麻醉药品用量、DDDS及排序 统计各年度麻醉药品的用量,根据各药DDD计算其DDDs。其用药频度(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药品的用药结构,计算公式为:DDDs=某药的年用量/该药的DDD值,其中某药的年用量=该药的年使用数量×规格,即该药品的应用频度。见表1。

3讨论

3.1药物利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哌替啶、吗啡注射液的用量均居末位,口服缓释片及透皮贴剂用量居前位。我院用于癌症止痛的麻醉药品居前的分别是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这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原则提出的首选无创途径给药。由于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l/10~l/8,持续时间2~4h[5],而且其代谢产物去甲基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半衰期长,长期应用易导致蓄积中毒,可致精神异常、震颤、惊厥,故本药一般不能连续使用超过10d[6],因此,只能用于短时急性疼痛,不适用于缓解慢性癌痛。

芬太尼注射液在各年度DDDs均居前。因为其镇痛效力强(为吗啡的80倍)、镇痛作用起效快、血浆半衰期短(为20min)、副作用少的特点,在我院门诊主要用于妇科无痛人流术术中的镇静与镇痛。芬太尼透皮贴用量在逐年增加。该药剂型独特,使用方法简便,维持时间长(72h),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为无创用药,易被患者接受,是较理想的癌症止痛药物之一。由于药物不经过胃肠道吸收,便秘的副作用得以减轻[7]。

吗啡缓释片在各年度DDDs均居前。在《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的结果相吻合。长期口服吗啡是治疗癌痛的最佳方案。该药由于是缓释制剂,具有释药曲线平稳,峰谷比值低,成瘾性低,止痛效果好,用药方便,,又可避免创伤性给药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等优点,是癌痛"三阶梯治疗"的推荐药物之一。按"三阶梯"用药原则,对晚期癌症患者应首选口服给药,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以便患者长期用药。口服吗啡缓释片在临床上是控制癌症疼痛的首选药物。

羟考酮的等效止痛作用强度是吗啡的2倍,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吗啡的2-3倍,镇痛作用无剂量封顶效应,口服后起效快,持续作用12h,吸收良好。因为其还具有抗焦虑和精神放松作用,较易被患者接受,故该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8]。

磷酸可待因片的用量平稳,较少用于镇痛,故用量较小,其DDDs居后,显示应用较合理。

吗啡、羟考酮、芬太尼均属强阿片类药物,是目前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并且没有"天花板"效应,镇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因此目前还没有最佳的状态的用量。对个体患者而言,最佳剂量由镇痛作用与可耐受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决定[9]。所以,这几个品种用量将继续居前列。

3.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对麻醉药品的管理一直十分严格,在"成瘾恐惧症"思想的束缚下,医疗用麻醉药消耗量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对本研究进行调查取证显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存在对患者缺乏合理用药指导,可能开始用药量大而临终时用量明显不足的现象,包括对癌症患者疼痛程度评估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规范,需要临床医师给予规范指导。缓释制剂应配备小规格品种,逐步按滴度增量。[10] 对于患者也应加强宣传,做到及时预防,尽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克服患者"恐瘾"心理,提高用药依从性,树立患者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针对药品常见的副作用,医生应给与合适的药物予以预防性治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次调查中出现部分药品的处方日剂量远大于说明书上的常用量。

3.3合理应用阿片类(主要为吗啡)可引起呼吸抑制,若与安定类合用则更突出。为避免或减轻镇痛药出现不良反应,应尽可能综合用药,加强镇痛效果[11]。联合应用镇痛药可增强疗效。但是,联合用药同时也会因药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彦方,顾牛范.新编临床麻醉药物手册[M].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5-116.

[2] 邹豪,邵元福.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

[3] Indanpaan-Heikkila J,Ghodse AH ,Klan I.Psychoactive drugs and health problems[J].Helsinki Government Printing Centre,1987:15-17.

[4]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和生物制品卷)[S].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99.

[5]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8-171.

[6] 颜文伟.临床麻醉药理学[M].第一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0-172.

[7]陈彦方,顾牛范.新编麻醉药精神药物手册[M].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5-116.

[8]邹豪,邵元福.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

[9]Indanpaan-Heikkila J,Ghodse AH ,Klan I.Psychoactive drugs and health problems. Helsinki Government Printing Centre,1987:15-17.

[10]米国琳,陈彦方.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与精神分裂症的认识障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3):213-215.

[11] 江开达,罗星光.门诊麻醉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3):228-231.

猜你喜欢

用药频度麻醉药品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麻醉药和麻醉药品是一回事吗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应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处方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2011年至2013年医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对499张麻醉药品处方的用药分析
2005-2009年我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