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方式

2014-09-03吕昊杨莉捷刘潇樱摄影JudeEdginton由博客天下与腾讯时尚联合出品

博客天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雷切尔礼帽伊丽莎白

本刊记者 / 吕昊 本刊特约撰稿 / 杨莉捷 刘潇樱 摄影 / Jude Edginton由《博客天下》与腾讯时尚联合出品

生活方式

本刊记者 / 吕昊 本刊特约撰稿 / 杨莉捷 刘潇樱 摄影 / Jude Edginton由《博客天下》与腾讯时尚联合出品

她的女王无帽不欢尽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从未对外人提过她对帽子的偏好,但对于女王在意的地方,女帽设计师雷切尔了然于心。威廉·莎士比亚对象征权力的王冠并无好感。因此他留下了“王冠在上,头颅不宁”这样的金句。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全英皇家赛马会上,一群想一试身手的赌徒和一位名叫雷切尔·特雷弗·摩根的皇家御用女帽设计师都在为大英女王伊丽莎白会戴什么颜色的礼帽而心情忐忑。

2013年6月18日,皇家赛马会第三天,当头戴粉色礼帽的女王伊丽莎白乘坐四轮马车进入赛马场时,46岁的雷切尔与当天押注女王会戴粉色礼帽的赌徒们终于如释重负。

这场自1711年开始,已经有302年历史的全英皇家赛马将持续5天,是整个英国社交圈的盛事。

每年,竞猜女王每天佩戴帽子的颜色成为赛马场外最引人关注的话题。去年英国最大的博彩公司之一Coral为比赛第三日“女士日”女王的帽子颜色开出的赌盘中,灰色或银色的赔率一度高达一赔五十。正如该公司发言人表示的那样:“如果女王真的佩戴一顶灰色或银色礼帽,那我们的公司将不得不为支付一赔五十的高额赔率倾家荡产。”

这也让作为“知情人”的女王御用女帽设计师雷切尔压力不小。

一方面,她要佯装不知来打消任何试图从她这里获取信息、转而在赌局上大赚一把人的意图。另一方面,她作为礼帽的设计者也开始心情忐忑。她总是在想,自己的礼帽会被眼光挑剔、身处名利场的时尚评论家接受吗?

“虽然有时候会提前知道女王要戴我设计制作的帽子,但只有当真的看到她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你才会相信这件事是真的。另一方面我要对那些试图打探女王礼帽颜色的赌徒们保守这个秘密。”雷切尔笑着告诉《博客天下》。

在英国名利场中,所有的名媛绅士们都知道,他们这位女王无帽不欢。

女王伊丽莎白登基以来的60多年里,她已经戴过大约5000顶帽子,每一套服装必定有一顶相配的帽子。

英国皇室的传记作家罗伯特·兰斯说,女王的帽子不仅是时装配饰。“对一名君主来说,帽子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服饰。可以这样说,当她(女王)戴着帽子时,她是戴着某种王冠的替代品。”

跟拍皇室的记者们会在女王出席的各种仪式上,特意捕捉伊丽莎白戴着的那些代表着威仪、权力和现代时尚潮流的帽子。对于必须要紧跟时尚潮流的英国名媛来说,伊丽莎白的帽子有着风向标意义,拥有一顶女王的帽子,是她们跻身上流社会、融入主流阶层的标示物。

甚至2012年5月29日至6月9日期间,伦敦豪华大酒店柏凯丽的下午茶,也推出了一系列以女王的皇冠、手袋、帽子为造型的曲奇饼干、马卡龙、泡芙等下午茶点心,借此向女王登基60周年致敬。

女王的“帽子戏法”在英国全社会影响广泛。

相比于只在加冕典礼和上议院仪式开幕典礼佩戴的帝国王冠,轻便又不失皇室地位的礼帽更适合女王外出示人。

而礼帽之外所蕴含的皇室象征与权力意味,则都需要通过女王唯一一位御用女帽设计师雷切尔的灵巧双手注入进去。

与女王一帽之隔

2006年一个稀松平常的日子里,正在工作室里忙碌的雷切尔接到一个电话。

打电话的是女王伊丽莎白的私人服装助理安吉丽娜·凯莉,“她在电话里报出了姓名,我吓了一跳。”

令雷切尔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几分钟后,这位助理就来到了她的工作室。在此之前,她只见过凯莉一面。在上一任御用女帽师佛雷德里克· 福克斯退休后, 凯莉急需为女王寻找下一位合适的帽子设计师。或许是因为一起合作过的某位服装设计师的推荐,雷切尔引起了凯莉的注意。

“她在陈列室里认真观看,和我交流,随后,她问我有没有兴趣为女王做帽子。”

“当然愿意。”雷切尔兴奋地对《博客天下》回忆当时她的回答。

随后几天,雷切尔画了6幅设计图发给王宫,由女王亲自验收。

不久后,凯莉拿来了服装面料,细心的雷切尔发现里面有一些银线和亮片。于是,她在帽子中间一层的编织材料中,加入了特别的元素,让帽子在现实中看起来会有闪光,但这种亮片的闪光并不影响摄影师的拍摄效果。帽子上的玫瑰花装饰也被精心染了颜色。

这是雷切尔为女王设计的第一顶女帽,凯莉并没有告诉她女王将会在什么场合把它戴上。但突然有一天,当她从电视上看到女王戴着它出现在圣保罗大教堂她80岁生日感恩祈祷仪式上,雷切尔直激动的欢呼。

“即使你不相信它会发生,但当你真正在电视上看到女王从车里走出来就戴着它。哈!”雷切尔张开嘴模仿当时惊喜的表情。

2006年至今,雷切尔已为女王伊丽莎白设计女帽8年之久。

从此,雷切尔成功地走进了白金汉宫,在女王的试衣间等候其试戴。

白金汉宫内发生的皇室秘闻是英国八卦小报永不疲倦的讨论话题。2012年为庆祝女王登基60周年,多名传记作家出版新书为女王立传,其中包括拉·布拉德福德和罗伯特·拉西等在内的经验丰富的皇族史学家。但不论他们如何标榜信息来源可靠,从未接受过任何访问的女王在外人看来,始终有一层薄雾笼罩。

这并不罕见。《每日邮报》的皇室事务记者罗伯特·哈德曼曾因职务之便有机会接触到皇室成员,在此过程中他访问了威廉王子和其他一些重要人物,获取了一部分在此前的皇室传记中非常少见的独家材料。

即便如此,他对女王形象的挖掘也受限颇多。特别是年轻的威廉王子对自己的祖母十分忠诚,拒绝透露关于女王的事情。威廉王子这样对罗伯特解释:祖母的“庄重”使整个家族深感敬畏。

“庄重”是女王给外界留下的皇室形象。外交场合上,外国政要与她会面时礼仪繁多,但一般她仅与外国首脑行握手礼。

对于那些日夜工作在白金汉宫、与女王朝夕相处的工作人员来说,如何在与女王交往中拿捏得当,显然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女王则始终以亲和而不亲近的态度保持皇室身份。一位前宫廷工作人员在某年圣诞假期结束后问女王:“您的假期愉快吗?”他收到一记冷眼作为回答。

这种普通人间的问候方式亲切而随意,往往是英国人在社交中开启话匣子的钥匙。但很显然,过度轻松的交谈方式并不适用于女王。这名工作人员事后回忆说,几乎所有人都有过被女王抗拒的类似经历。

“你会认为说‘啊哈,我们俩相处得一直特别愉快,关系很亲密。’但接着女王会用实际行动提醒你身份差距,迫使你后退一步保持距离。”

这只是女王的一种自我防备手段。正如事后女王向这名工作人员解释的那样,她深受她的祖母玛丽皇后的影响。后者曾在告诫她作为女王如何举止得体时,留下了“永远不要与顾问们交往过密”的善意忠告。

换言之,哪怕你与女王的关系亲密无间,但在你拥抱她的那一刻也能感受到,你和她的距离似乎永远隔着一顶帽子。

英国时尚女作家简·艾斯特在《伊丽莎白:掌控时尚》一书中透露了伊丽莎白前任女帽设计师佛雷德里克前往白金汉宫为女王试戴时的窘境。临行前佛雷德里克曾被另一位知名设计师赫迪·雅曼提醒:“不要触碰女王,不要提问题,也永远不要背对她。”

一次,伊丽莎白在长长的试衣间的另一头站着,佛雷德里克走上前去进行试戴。当他准备离开房间时发现,如果他就这样倒着走出去很容易碰到背后的家具或者踩到女王的小狗们。

佛雷德里克说:“女王意识到了我的窘迫。她转过身去并让她的服装师鲍勃替她取几双鞋来。这给我了撤退的机会。”

当《博客天下》的记者就佛雷德里克口中的“三不要”原则向他的继任者雷切尔求证时,雷切尔笑着表示自己去为女王试戴时并没有被人这样事先警告。但她同时承认给女王试戴的过程属于高级机密,如果说非要找到试衣的见证者,那只有宫廷服装团队以及偶尔闯入房间的女王爱犬威尔士矮脚狗。

“我无法告诉你试戴帽子的具体情境,也不能描绘试衣间的家居摆设。但这是一次低调而友好的经历。女王服装助理凯莉也在场,我只能说,过程就像我在陈列室为其他顾客试戴时一样。”雷切尔说。

两人间的交流仅限于此。由于女王十分忙碌,雷切尔去白金汉宫为她试戴的次数屈指可数。为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试戴时间,她有时还会带两三顶礼帽前往。

对于必须要紧跟时尚潮流的英国名媛来说,伊丽莎白的帽子是时尚潮流的象征。拥有一顶女王的帽子,是她们跻身上流社会与融入主流阶层的标示物。

干净、强烈、明亮

更多时候,雷切尔是通过女王身边的服装助理凯莉来为伊丽莎白服务的。

一次,凯莉在雷切尔的陈列室参观,她正在为女王会见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的服饰寻找灵感。突然,她眼前一亮,发现了一顶黑白蕾丝窄檐帽,爱不释手,觉得与女王非常适合。于是回去后,凯莉做了一身黑裙子白上衣的套装,与雷切尔帽子搭配。这种“量帽裁衣”的流程实属罕见。

不是每一次雷切尔都会被提前告知女王将要出席的场合,但若是非常重要的场合,她还是会接到王宫传来的消息。有时她却只能装作不知情。就像每年的全英皇家赛马会上,好奇心重的人们总会在第一天打赌女王会戴什么颜色的帽子,赌一大笔钱。

“所以我很仔细小心,尽管我感觉得出女王可能要戴什么,我也会说‘我不知道’。”身为御用制帽师,她必须要谨慎,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舒适是女王首要考虑的事情。“帽子不能太重,因为她要在外面待很久,不能总考虑帽子,她想要忘掉帽子的存在,让自己看起来不错,专注她正在做的事情。”

出自雷切尔之手的帽子都无比轻盈。在《博客天下》采访时,其他楼层关门引起的陈列室轻微震动,都足以令铁艺架上的那些帽子抖晃,一顶麻布宽檐帽甚至飘到地上。

这样轻的帽子在室外很容易被风吹走,女王当然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了保证帽子被安全地固定在女王的头上,雷切尔使用3个特殊的别针,将帽子牢牢固定在头发上。

女王不会随便向外人流露她对帽子的偏好,但对于她所在意的细节,雷切尔了然于心: 女王不喜欢很大的帽子,当坐在轿车或敞篷车里时,她不希望自己的脸被帽檐挡住;同时,颜色要干净、强烈、明亮,她想让她的子民都能看到她。

在为女王服务的7年间,雷切尔已经为女王设计了超过65顶帽子。如何保持新鲜感是最大的问题。

女王在年轻时尝试过很多风格的帽子,但如今,她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稳定的风格。“她有适合自己头型的风格,(对此)你无法做得更多,但还要竭力用不同的元素来保持新鲜。” 雷切尔说。

保持新鲜的钥匙就是力求经典。尽管女王身为一国之君,在为她设计时,雷切尔考虑其女性柔美的一面,远胜于其权力的一面。“通过增加新鲜、时髦、美丽、优雅的元素让帽子呈现出不同。你不能做任何蠢事,你要知道,你做的事情可不是在开玩笑。”

对于雷切尔的手艺,女王曾不止一次公开赞赏。而重复戴同一顶帽子,在雷切尔看来,无异于一种婉转的肯定。皇室的其他成员也乐于佩戴出自这位美丽优雅女帽师的帽子。2011年,凯特王妃向刚从阿富汗归国的英国爱尔兰卫队士兵颁发作战勋章时所戴的一顶藏蓝色无檐小礼帽,就出自雷切尔之手。当时,雷切尔希望用这顶帽子来搭配凯特王妃身上的深蓝色连身军礼服。

雷切尔在工作室展示制帽过程。

雷切尔工作室内摆放的女帽。

皇冠巷18号

2014年2月25日,周一清晨,雨中的英国圣詹姆士街区比周末更加忙碌,步履匆忙的行人顾不上撑伞,或拎着公文包低头小跑,或戴着毛毡帽昂首疾行。路面宽阔的国王街上,汇丰银行红白相间的旗帜迎风招展,世界一流的艺术品拍卖行克里斯汀艺术拍卖行,以及各家高端画廊都已开门营业。

无论从地理学角度还是经济学角度上来看,这个由18世纪专门为服务伦敦上流社会发展而来的区域都是伦敦的市中心。这条号称有着世上最昂贵土地租金的地段,聚集着各色尖端金融机构和艺术品商行。

雷切尔制帽店位于圣詹姆士国王街皇冠巷18号,在这个充满旧伦敦味道、满是手工定制店铺和上榜餐厅的巷子里,她的店依旧引人注目,一块四方形、印有她名字Rachel Trevor Morgan的白色招牌钉在二层墙外,需要按门铃等候侍者开门才能进去。

尽管2006年才成为女王伊丽莎白的帽子设计师,她的店却已经在这个伦敦最优越的地段驻扎了22年。对此,她不无得意地说,自己有一个好品位。

行走在这间自17世纪就存在于此地段的古老建筑里,狭窄的木制楼梯发出咯吱吱的声响,墙壁上明黄色的灯光照亮着每一幅照片。照片都是雷切尔曾设计的、被模特演绎出万种风情的女帽,有的复古,有的摩登。二楼是她的陈列室,50多顶色彩斑斓、独具匠心的女帽被安静地放置在黑色铁艺架子上。

浅灰色的墙面,白色布艺沙发,乳白色雕花镜框,无处不透露着浓浓的复古情怀和女主人的品位。尽管陈列室只有十几平方米,帽子却被排列得错落有致。一面墙角垒着五六个被贴上姓名标签的黑色礼盒,里面放着成品定制女帽。唯一一处玻璃柜子上放着30多顶新娘头饰。这位女帽师也同时设计新娘头饰,她曾在1999年英国新娘头饰大赏中荣获头饰设计师荣誉奖,“做到让每一位女顾客感到自信、开心”是她经常重复的一句话。

沙发后面的置物台上放的是主人最为珍视的宝贝—一张被精致装裱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照片。

照片是在2006年伊丽莎白80岁生日庆典上拍摄的,面带微笑的女王身着一袭浅灰色外套,她头上戴的同一色系的浅灰色玫瑰花礼帽就出自雷切尔之手。

英文里,日常休闲的帽子叫做“cap”,只有在正式场合佩戴的礼帽才称之为“hat”。无论是电视剧《唐顿庄园》里女主角们戴的风格不同的淑女帽,还是在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上造型夸张、奇特、怪异,有时甚至不像帽子的 “帽子”,都属于礼帽。

英国的礼帽文化历史悠久,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专门定制礼帽的作坊。在率先发明了蒸汽机的英国,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手工业,服装、制革、毛纺这些以往需要大量人工的行业也实现了机器生产。然而礼帽行业,却依然只能沿袭手工作坊的传统。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雷切尔设计的灵感源泉。那是一个无帽不欢的年代,佩戴帽子成为一种社会规范,没有戴手套和帽子的女性甚至不被允许出入公共场合。当今人们的着装风格变得自由很多,大部分人戴礼帽是因为他们需要出席某些重要场合,比如婚礼和皇家赛马会。

“但在这个世界上,把戴帽子作为一项传统,保持得最好最完整的,只有英国。”雷切尔不无骄傲地表示。

女帽师中的女帽师的帽师

“只有在战争时期,帽子才被赋予实用功能。”雷切尔解释,“在战争之外,帽子只是一种区别社会地位的工具,为了炫耀,富人们拼命地往帽子上加羽毛。”战争令女人们觉得戴帽子很实用,它保暖、挡雨、防晒。

“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一夜间所有的风格都改变了,女人们的头上出现了各种各样风格的帽子,我想这是因为她们不想和上一代人相同。”于是,帽子被设计出不同风格,变得缤纷起来。

雷切尔的母亲便是一位热衷于佩戴各种时尚女帽的英伦淑女,她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了女儿。从少女时代起,雷切尔就对夸张、华丽、戏剧性的物品非常敏感,她的梦想是从事与戏剧相关的工作,或当演员,或者做戏服。

然而,中学毕业后的她并不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依然希望能够从事与戏服相关的事情。于是,她尝试给十几位女帽设计师写信,小心翼翼地询问他们能否让她看看怎样做帽子。在英国,有“女帽师中的女帽师”之称的格兰汉姆·史密斯的工作室当时正在招人,他回复了雷切尔并告诉她,做帽子是一件需要很多耐心和很高手艺的工作,雷切尔默默点头,说好的我明白。

史密斯决定让她一试。

在史密斯的工作室里,雷切尔学会了女帽制作技术,而她学习这些基本功的方式,就是站在有经验的女帽师们旁边,边看边问来学习。

与她一同工作的还有十几个年龄在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他们在一起快乐地给帽子缝制标签和缎带。一开始,因为不习惯使用顶针和缝纫针,她的缝纫速度总是很慢。随后的大量练习令她的速度越来越快,手法越来越熟练。只有缝纫技术过了关,才能学习其他手艺,比如缝帽檐、为帽子塑形等。

在史密斯的教授下,她学会了一种编织方法,先把稻草状纤维编成条,再编成帽子。用这种方法,她做出了自己的第一顶帽子,而这顶稻草状纤维的宽檐帽随即被史密斯收藏。在为史密斯工作了3年后,雷切尔意识到她该离开了,她希望能拥有自己的客户、自己的标签。

于是她来到了飞利浦·萨莫维尔的工作室,这个来自新西兰的女帽设计师不仅是任期最长的女王帽子御用设计师,他天马行空的设计更是影响了戴安娜王妃,使其一度舍弃羽毛小帽转而戴色彩明艳的大帽子。

为萨莫维尔工作的经历令雷切尔大开眼界,在那里她练就了与顾客打交道,并随时帮助她们解决试戴问题的能力。羽翼日渐丰满的她决定开展自己的事业。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与其他人分享一个工作室,并在圣马丁的市场上出售自己制作的帽子和头饰。1992年,她离开旧工作室,搬进了如今的皇冠巷。

“因为一个机遇,我上了这条大船。而且我爱它,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我能做,而且能做得很好。” 雷切尔说。

5,000

穿衣之道

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以来的61年里,她已经戴过大约5000顶帽子,而每一套服装必定有一顶相配的帽子。

3D手工作业

“我想,做帽子就像做小雕塑一样,是一件十分浪漫的事情。”雷切尔告诉《博客天下》。

不像服装行业那般受宠,有很多人去做,“制帽行业相比起来只是很小的行业,更需手艺。”很难想象这位刚在2014年获得英国皇家委任证,正式成为女王御用帽师,事业如日中天的女帽设计师,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居然只拥有一个3人规模的小团队,其中还包括她自己。

陈列室楼上是雷切尔的工作室。未装修的房间里放着四张木桌子,上面摆满了正在做的帽子和装饰物。

工作室里的其他两位助手正在忙着手头上的工作。看起来比雷切尔年长、头发斑白的安,已跟随雷切尔工作了21年之久。她也曾在史密斯的工作室学习制帽,给装饰花朵塑形是她的拿手活。

现在,雷切尔对为女王制帽的过程越发熟练。她在位于顶楼那间约1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里向记者依次介绍了制作女帽的全过程。

“开始制作时用大头针把材料固定在塑形木块上,然后用蒸汽蒸,晾干之后变硬,再加上第二层、第三层。一般来说我们会做三层,再剪去多余的材料空出头顶那部分专门做帽冠,并根据顾客的尺寸在帽子内部加一圈缎带固定。”雷切尔拿着一顶已经完成塑形的稻草帽子对记者解释说。

整个帽子的缝制大约需要“上千针”。她选用标准棉线,保证从外部看不出针口。大部分缝制纯手工进行,需要工作者极大的耐心。

“手缝时操纵更灵活,可以随意改变、拿捏帽子方向。帽子的缝制并不是平板工作,我更喜欢称呼它为3D作业。这种情况下手工无疑最具优势。”雷切尔对《博客天下》说。

而制帽工艺中最复杂的地方在她看来莫过于装饰。这项工作一言以蔽之:慢工出细活。一朵简单的纯手工玫瑰花装饰由大中小尺寸的三层花瓣组成,每层六个。手法熟练的工人依然要花费一个小时才能做出完美的花朵形状。在雷切尔的工作室中,助手安的技术最为炉火纯青。为女王设计的第一顶帽子上淡灰色的玫瑰花正出自她手。

染好颜色的材料被安裁剪成拥有四至五个花瓣的平面花朵形状,然后用加热的小铁锤将每片花瓣中心依次捅进圆形内凹模具中。通过中心受热熨烫制作出花瓣的褶皱感,最后把它们一层一层缝在一起。

当安为记者展示这一工序时,雷切尔指着模具告诉《博客天下》,这些拥有不同尺寸的模具是自己特意打造的,用来制作大小各异的花朵,再做成花束。花束的制作更为繁杂,因为还需要额外设计绿叶,并把它们缝制在一起,这意味着安要坐在工作室的角落默默忙碌一整天。

“因此我们的人工费远远高于成本费。女帽制作非常浪费时间,我们制作的每一顶礼帽都要付出比一般制作更多的心血。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帽子特殊的原因。”雷切尔总结说。

雷切尔8年来已为女王伊丽莎白设计过65顶帽子。

雷切尔在私人定制这些帽子时需要提前知道顾客穿着的场合。

“当和顾客在陈列室见面后,我会询问她们戴帽子的场合以及她们对帽子的态度,比如有没有戴帽子的习惯。”通过这种随意的聊天,雷切尔能够迅速了解她的客户。

有些人天生喜欢出风头,大帽子不离身;有的人则不喜欢戴帽,因为担心帽子会出状况,但奈不过英国对出席特殊场合着装的严格要求,她们会求助于雷切尔。如果是室内场合,多戴无檐帽;若是出席户外宴会,选择有帽檐的帽子;而出席隆重的场合,就要戴装饰点缀较多的帽子。

每年6月的皇家赛马会就是英国上流社会专为炫耀他们的文化而举办的盛事,赛马会明确要求帽子直径必须超过10厘米,每一年,观众对女宾帽子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赛马本身。

“在赛马会上,女士们争奇斗艳,尽可能从服饰、妆容上艳压群芳。但如果去参加女王花园派对情况则不同,你想让自己显得更低调,以大方整洁为美,而不希望出格的装扮引起他人议论。再者,如果你是一个即将送女儿出嫁的母亲,你当然希望在女儿婚礼当天展现出最佳状态,因为你的角色至关重要。”雷切尔说。

在雷切尔眼中,一顶帽子合适与否,最重要的是形状。通常,前来定制的顾客都会带上自己想穿的衣服,根据衣服的颜色和花样“量衣裁帽”。

这些花费在暗处的功夫反映在帽子的价格上。陈列室中一顶4英寸左右的紫红色小礼帽样品因为帽子上的一串玫瑰花装饰而身价不菲,标价高达1350英镑。但雷切尔拒绝透露女王的帽子价值。在她看来,最终呈现的效果高于一切。

2006年6月15日一早,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夫妇、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等政要及30多位皇室成员早早来到圣保罗大教堂的感恩祈祷仪式现场。上午11时,身着盛装的皇室禁卫军就位,英王储查尔斯,王子威廉、哈里抵达教堂。10多分钟后,身着浅色套装的伊丽莎白女王在丈夫菲利普亲王的陪伴下从温莎王宫赶到这里。

“当女王出现在人群中时,帽子和衣服上的亮片就会因为阳光的照射发出金色光辉,使女王看起来笼罩在光亮中。”时隔7年后,雷切尔对《博客天下》的记者解释道。

如今女王佩戴这顶礼帽的照片被摆放在雷切尔陈列室的壁炉台上。照片中的女王嘴角含笑,似乎在矜持地表现内心喜悦。虽然照片中并不能看出来这些金色闪光,但正是在暗处下功夫的设计理念将女王的形象打造得越发高贵,也似乎提醒人们眼前这位身材娇小的女王永远“承上帝洪恩”。■

轻阅读的街拍解析栏目【一日一Look】,纯杂志化操作的借衣拍片形式,为明星借衣搭配,打造他们的街头造型,提升明星时尚度。

了解更多女王的故事请扫描二维码

猜你喜欢

雷切尔礼帽伊丽莎白
艺术品如何才算有“心意”?
英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肖像绘画的回归——伊丽莎白·佩顿
小怪兽要礼帽
做真正的自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礼帽先生
礼帽先生
给雷切尔的礼物
礼帽先生
雷切尔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