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美的规律 实现审美愉悦

2014-09-02杨红莲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美的学科

杨红莲

摘 要:最近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在校中学生中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者占70%以上。中学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程,在广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竟是如此的低下和渺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反思。

关键词:审美愉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74-01

最近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在校中学生中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者占70%以上。中学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程,在广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竟是如此的低下和渺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反思。

一、学生厌学的根源

诚然,中学语文是一门内容庞杂、范围宽泛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它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这在较大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但我们更应该从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去寻找原因。在当前和以前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语文教师在思想上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我教你学”,剥夺了学生充满个性的阅读理解的冲动和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凭借自己或教参的理解,把一篇篇生意盎然的课文肢解、咀嚼之后喂给学生,学生只需生吞活剥地吸收和机械地记忆教师传授的现成的条文和答案即可。整个教学过程死气沉沉,缺乏灵动的智慧冲撞。在这种教育模式指导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和压抑的情绪体验中,他们怎能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妨碍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情感体验,推理取代想象,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评价影响了对学生美感的涵养,抑制了学生刚刚萌芽的审美灵感,其不良结果是造成学习主体思维方式的理性化、机械化,这种理性化和机械化背离了语文学科的思维训练要求和思维目标培养,使语文学习陷入单纯记忆知识点的窘境。还造成了语文学习“没啥学头”,“不学也可”的认知心理的负面定势,使“厌学”成为普遍现象。要改变现状,我认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努力发现教学内容中的“美”,有效地运用“美的规律”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按“美的规律”组织教学,实现审美愉悦

语文学科集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身,美感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中学语文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通过表达深邃的思想和精辟的见解以及对自然、对社会洞悉人微的认识与描摹的语言文字去感染学生,这比抽象的理性有趣得多。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遵德“美的规律”来实施教学呢?因为“美”具有整体性,所以要切实好把握教材的有机整体化原则。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从形式到内容,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是一个浑然的整体,只有通过整体的把握和领悟,才能发现作品中的形象美,才能发生审美愉悦。比如对《济南的冬天》整体把握,就会产生“温和宁馨的欣悦”的美感;对《长江三峡》的整体阅读就会产生“崇高壮丽、亢奋激越的悸动”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把某个片段或语句单独地进行分析,学生就难以感受作者构思的匠心和独到的意蕴。

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有机整体化原则,才能使教学内容(审美对象)在学生(主体)的感觉中成为一个生机盎然的对象,使教材充满活力。语文教师既要正确处理好形象与结构的关系,还要把握好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教材内容、形象作整体建构,在建构中感受美,使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实现语文学习由“他律”到“自律”的转换。因为“美”是诉诸感性的,所以要注重落实审美主体情感体验的施教原则。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体现了审美特色,渗透了审美因素,贯穿了审美要求的教学,便是带着情感性、形象性、体验性的个性的教学。这种教学活动比较地生动活泼不拘一格;学生的兴趣较易指向教学对象,很快地产生对它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情感愉悦和思维快感,可以增进学生成就动机意识,由于兴趣、动机的持久保持、演进,使语文学习主体对学科产生稳定的学习内驱力。学生阅读课文实际上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和交流,就是对作品语言文字和构思立意的涵咏,这是一种高质量的智力活动。学生如果能乐作者之乐,忧作者之忧,或以自己的理解对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作出价值判断,这就是一种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教学的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由于学主与作者写作的时代有一定距离,再加上知识的局限,生活体验的缺乏,即使最优秀的文艺作品,学起来也兴味索然。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情感,然后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和着作品中的节拍起伏跳荡,给学生创立美的情境。因此语文教师本身应加强美学修养,以美感为桥梁,去沟通作者、教者、学者,形成一条和谐的、畅达的感情通道。

三、架构语文教学美育体系,实现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

基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是给受教育者打下做人的基础,它理应着眼于广大青少年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具有求生存能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按“美的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学习语文,就是借助美育的功能和特性,克服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厌学语文的情绪。

当然,要给学生创设审美环境,首先教师本身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体验、感受美的能力,还要努力形成富有情感的教学魅力。一个人如果把一门学科知识作为一种美的愉悦来感知、体验时,他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求知动力。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极强的美的感染力,它的教材内容涉及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的所有领域,它的实践过程不仅向学生提供优美和壮美的审美对象,还利用崇高、悲剧、喜剧的审美对象来开展审美活动。面对广阔的美的领域,如此丰富的美的对象,学生为何会产生厌学情绪呢?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而提高学习语文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美的手段把知识“装扮”起来,按“美的规律”进行教学,实现语文教学审美化,使广大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学习语文,成为自由的学习语文的主人。.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美的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好美的雾
“超学科”来啦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