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微

2014-09-02黄达敏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

黄达敏

摘 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原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儿童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实施数学教育,使儿童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36-01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启蒙数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了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这样便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要具有挑战性

只有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过程,他们才能获取丰富的数学化体验。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笔算加减法”时,如果这样引入新课:出示本校课外兴趣小组外出参观人数的信息——男生12人,女生35人。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出12+35、35-12加减法算式。如果这样教学则显得平淡,学生体验必然苍白。如果改变为:出示本校课外兴趣小组外出参观人数的信息——男生12人,女生35人。问:“如果学校给每位学生一瓶矿泉水,学校准备3件(48瓶)矿泉水,够发吗?我们该怎么思考?”学生经过讨论认为,可以先求出学生总人数,再比较,引出加法算式:12+35。还可以先把48瓶矿泉水发给男生每人一瓶,算出剩下的瓶数,再与女生人数比较,引出减法算式:48-35。或把48瓶矿泉水先发给女生每人一瓶,再将剩下的瓶数与男生比较,引出减法算式:48-12。这样的新课引入从“学校准备的矿泉水是否够发”这一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入手,引领学生主动将生活问题提炼成“先求总人数”或“先求剩余数”再进行比较的数学问题,进而用抽象的算式表示出来,由于学生充分体验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思考过程,所以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化体验。

三、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要突出探究过程

在生活问题数学化过程中,教师主观地指令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会挤缩数学探究空间而冲淡学生的数学化体验,导致数学化过程脱节,只有探究的“形”,没有探究的“味”。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教师提出:我们明白了什么叫长方形的周长,下面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贺年卡,量出它的长和宽,算算它的周长是多少?表面上联系了贺年卡这一生活问题进行教学,实际上学生并不知道贺年卡里的生活问题是什么,以及这个生活问题是怎样抽象成长方形的周长这一数学问题的。正是由于教师强行让学生参与数学化过程,导致学生对数学化体验不深刻。因此,要把数学问题的探究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真切地体验数学化过程。就上例而言,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长方形周长计算问题的提出过程:1、猜一猜。如果给长方形贺年卡镶花边,应该从老师提供的三种长度不同尺寸的彩带中选择哪种长度的彩带最节省?2、议一议。要准备确定、选择彩带的尺寸,要研究哪些数学问题?要收集哪些数据?从而引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数学问题。这样,把从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生成过程,就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化体验。

四、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现实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味袋和包装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件对生活的适应。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中导入时,安排了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人体的许多有趣比例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同时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这是我们今后数学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