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规律探讨

2014-09-02张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张燕

摘 要:潜在课程存在于任何时空,只要你常去想它,就越能发现到它,学习经验就越能成长。在教育的历程中,不要误以为在教室课堂上的教学才是全部,要认识到,教育存在于一切活动之中。

关键词:教学规律;潜在课程;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08-02

人类即将进入公元后的第三个千年。站在新旧世纪交替的结合点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面对新的社会变迁及挑战,来寻思未来世纪的教育,培养顺应世纪之交新潮流的一代优秀建设人才。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一个伟大时代在召唤顺应它的宏大的事业——掌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而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美国,1991年提出“二十一世纪的美国教育策略”,日本,1989年“临时教育审议会”通过的报告书中,就提出了“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日本新国民”的观点……关注未来世纪的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那么,正在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作为普通教育基础的中学语文教育,应该怎样呢?

一、中学语文教育现状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以废科举兴学校为起点,作为“新式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以“白话”替代“文言”。新中国建国以后,迭经变革,历经旷日持久的论争。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过去,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社会各方面对语文教育的总体评价依然是:费时多、效益低、脱离实际,学生负担重、能力差,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也突出地反映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乃至教师素质等诸多问题。

略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多统一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及统编教材,与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不相适应。2、应试教育的模式,决定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都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设计的。3、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不切合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

二、以超前意识为主导的中学语文教育

从教育的本质上看,教育应该是“为明日而学习”,即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去了解明日到底是怎样一个新的世界?二十一世纪的生活应该具有怎样的一个内涵及特性?这是我们应该及早准备,未雨绸缪的。目前,国家教委所推行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的课程改革,就是为此作准备的。

我认为,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正式课程,也不能定必修课为一尊,它同样应在“在中学语文教育”的大目标下,设计多样的自选科目,从而形成同学生多样的能力、出路相对应的语文课程。正在北京十一学校实行的“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学有持长、个性优良”实验,其综合活动课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未来人才语文能力的样板。

我们不必拘泥于一个学生的语文能打多少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凭借怎样的语文能力才能适应和生存,这是语文活动课所能够解决好的问题。

作为正式学科课程补充的语文活动课程,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学生主体性,无论课程内容、进程如何,都要求学生自己组织,也就是说,不再是“教师摆弄学生”;二是综合性,学生需要了解掌握的是横跨甚至超越现有课程教材的知识、综合的能力和观念、行为、思维、感情的综合发展;三是过程性,强调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所体验、亲历的一切。

这是目前我们中学语文教育所要探讨的当务之急的课题。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的教育,鲁迅先生提出的“天才的培育在于深厚的泥土”的观点,叶圣陶先生关于“教是为了不教”的主张,讲的就是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直接的认识和经验,离不开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舍此,便无出路。

三、中学语文教育的潜在课程

首先,中文自身就是一种课程。台湾著名学者、诗人余光中先生最近写道:“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让我们长保中文的灵活与清纯。”诗一样的语言,说明了中文对中国人的重要。而一旦把中文置于招牌、广告、影视之中,这一门课程就更加博大了。我们已有不少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文章,兹不赘述。

这里讲的潜在课程,主要是指校园文化的建设。

1、校园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潜在课程存在于学校的建筑、学校的教室、学校的设备以及空间安排之中,具体来说,学校的一砖、一瓦、一树、一花、一草,每间教室的布置,对学生都会产生态度、行为、知识、认识及价值观念的影响。一个教学设备简陋、设备匮乏、教学建筑千疮百孔、资料信息陈旧短缺的学校很难抓好学校文化建设,也难以培养层次高、水平高的跨世纪创造型人才。

2、教师文化熏陶

学校文化的优劣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的素质好坏、品味高低,依赖于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遵循的教育思想和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群体的整体文化功能发挥的程度。中学语文教育要特别造就一批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有强烈使命感的教师,并通过中学语文教学规律探讨

张 燕

(河南省周口市体育运动学校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 要:潜在课程存在于任何时空,只要你常去想它,就越能发现到它,学习经验就越能成长。在教育的历程中,不要误以为在教室课堂上的教学才是全部,要认识到,教育存在于一切活动之中。

关键词:教学规律;潜在课程;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08-02

人类即将进入公元后的第三个千年。站在新旧世纪交替的结合点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面对新的社会变迁及挑战,来寻思未来世纪的教育,培养顺应世纪之交新潮流的一代优秀建设人才。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一个伟大时代在召唤顺应它的宏大的事业——掌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而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美国,1991年提出“二十一世纪的美国教育策略”,日本,1989年“临时教育审议会”通过的报告书中,就提出了“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日本新国民”的观点……关注未来世纪的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那么,正在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作为普通教育基础的中学语文教育,应该怎样呢?

一、中学语文教育现状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以废科举兴学校为起点,作为“新式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以“白话”替代“文言”。新中国建国以后,迭经变革,历经旷日持久的论争。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过去,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社会各方面对语文教育的总体评价依然是:费时多、效益低、脱离实际,学生负担重、能力差,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也突出地反映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乃至教师素质等诸多问题。

略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多统一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及统编教材,与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不相适应。2、应试教育的模式,决定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都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设计的。3、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不切合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

二、以超前意识为主导的中学语文教育

从教育的本质上看,教育应该是“为明日而学习”,即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去了解明日到底是怎样一个新的世界?二十一世纪的生活应该具有怎样的一个内涵及特性?这是我们应该及早准备,未雨绸缪的。目前,国家教委所推行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的课程改革,就是为此作准备的。

我认为,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正式课程,也不能定必修课为一尊,它同样应在“在中学语文教育”的大目标下,设计多样的自选科目,从而形成同学生多样的能力、出路相对应的语文课程。正在北京十一学校实行的“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学有持长、个性优良”实验,其综合活动课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未来人才语文能力的样板。

我们不必拘泥于一个学生的语文能打多少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凭借怎样的语文能力才能适应和生存,这是语文活动课所能够解决好的问题。

作为正式学科课程补充的语文活动课程,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学生主体性,无论课程内容、进程如何,都要求学生自己组织,也就是说,不再是“教师摆弄学生”;二是综合性,学生需要了解掌握的是横跨甚至超越现有课程教材的知识、综合的能力和观念、行为、思维、感情的综合发展;三是过程性,强调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所体验、亲历的一切。

这是目前我们中学语文教育所要探讨的当务之急的课题。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的教育,鲁迅先生提出的“天才的培育在于深厚的泥土”的观点,叶圣陶先生关于“教是为了不教”的主张,讲的就是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直接的认识和经验,离不开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舍此,便无出路。

三、中学语文教育的潜在课程

首先,中文自身就是一种课程。台湾著名学者、诗人余光中先生最近写道:“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让我们长保中文的灵活与清纯。”诗一样的语言,说明了中文对中国人的重要。而一旦把中文置于招牌、广告、影视之中,这一门课程就更加博大了。我们已有不少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文章,兹不赘述。

这里讲的潜在课程,主要是指校园文化的建设。

1、校园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潜在课程存在于学校的建筑、学校的教室、学校的设备以及空间安排之中,具体来说,学校的一砖、一瓦、一树、一花、一草,每间教室的布置,对学生都会产生态度、行为、知识、认识及价值观念的影响。一个教学设备简陋、设备匮乏、教学建筑千疮百孔、资料信息陈旧短缺的学校很难抓好学校文化建设,也难以培养层次高、水平高的跨世纪创造型人才。

2、教师文化熏陶

学校文化的优劣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的素质好坏、品味高低,依赖于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遵循的教育思想和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群体的整体文化功能发挥的程度。中学语文教育要特别造就一批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有强烈使命感的教师,并通过他们自己独具魅力的教育教学风格,熏陶感染学生。一方面造就人才,另一方面使自身成为“文化名人”、“名牌教师”。

3、社会人际交往

在一个和谐、宽松、互助互让、互敬互爱的环境里,人们的工作热情,学习积极性、创造力、凝聚力都会空前地爆发出来,这里面有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种种关系,如果协调得好,必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文化传统影响

文化传统本身就是一个浓重的教育氛围。在文化传统中,最根本的是学校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们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同学交往中的相互影响,逐步渗透在学生的心目中,并根植下来。即使日后学生离开校园,这一切也将指导他们的一言一行。比如说,校旗、校歌、校服、校徽、校训、校园等等,哪一样不长久地陪伴着学生?即使多少年后,他们也将记忆犹新。

潜在课程存在于任何时空,只要你常去想它,就越能发现到它,学习经验就越能成长。在教育的历程中,不要误以为在教室课堂上的教学才是全部,要认识到,教育存在于一切活动之中。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