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品德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2014-09-02郑荣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

郑荣

摘 要:在“品德”课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教师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做到教学目标素质化、课堂结构优质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育环境网络化、检测评估科学化,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力求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才能保证学生素质迅速提高。

关键词: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00-01

一、教学目标素质化

小学品德课在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它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其任务是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既不同于初中的政治课,也有别于小学其它学科,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要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效果,必须首先制定行之有效的素质教学目标,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思想素质目标,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以及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等。二是知识素质目标,包括简单的科技常识、法律常识、礼貌常识、生活卫生常识以及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知识等。三是能力素质目标,主要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是非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的培养。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围绕目标实施教育活动。

二、课堂结构优质化

课堂结构优质化是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当前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克服三种倾向:一是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一些地方的“品德”课上了课表,却被语文、数学课挤占,更谈不上“品德”教学研究,教师缺乏上好“品德”课的经验。二是教师对《课程标准》要求掌握不够,理解不透,没有把握教材重难点,致使教学中盲目适从,不能进入角色。三是没有深入研究学生,把握“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简单粗暴,把“品德”课上成了班会课、批评课、发泄课。

要优化课堂结构,应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真备课。课前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找准教材重难点,同时调查研究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目标要求,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选择设计教法。(二)灵活处理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品德”课的教学可以归纳为明理、激情、导行三个过程。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具体到一堂课中,要通过导入、授新、巩固认识、联系实际、课堂总结等五个环节来实现,这五个环节互相依赖,不可分割。我们在每一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到各环节不 同的育人作用,做到精心设问、巧妙点拨、适时疏导、寓教于乐,随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三)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品德”课中适时、适度地使用幻灯、录音、光盘、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媒体能突破时空限制,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具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教学活动,改变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课堂气氛,使单调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四)精心设计板书。“品德”课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必须重视板书设计。设计板书时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和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考虑到板书的逻辑性、简洁性和实效性。板书要工整、醒目、易记,便于深化道德认识,强化道德观点,指导学生行为。常用的板书方法有要点板书法、情节板书法、对比板书法等。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小学“品德”教材图文并茂,课文多以儿歌、故事、寓言、童话等为主,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揭示出鲜明的观点。小学“品德”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故事欣赏法、榜样激励法、讲授谈话法、设疑引导法、行为训练法、情景感染法、辨析讨论法、分析评议法等。一堂课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是比较少的,往往是几种方法的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教师只有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要求,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灵活地选择教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好动、贪玩、喜欢听故事,教材多以形象直观的图画为主,故事性强,故宜采用看图说话、故事欣赏、读儿歌、模仿表演等生动有趣的方法。中年级学生兴趣爱好趋向多样化,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过渡。教材说理性加强,难度逐渐加大,故宜采用讲授谈话、榜样激励、行为训练、分析评议等方法。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课文多具夹叙夹议的特点,故宜采用讲授谈话、设疑引导、情景感染、辨析讨论等方法。

四、教育环境网络化

要提高“品德”课的收效,光靠学校教育还远远不够。因为学生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不同的环境里,学生在学校形成的道德认识,必然要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发生联系,通过对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的观察和体验,进一步强化观点,指导行为。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与老师教的不相吻合,学生就会对在学校形成的道德认识产生怀疑,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好社会宣传和舆论导向,保证学生吸取健康的思想内容,遏止社会不良风气产生的负面效应。那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网络,密切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一致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检测评价科学化

检测评价是“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品德”课《课程标准》和教材,检测的内容应当包括道德认识和行为表现两个方面,行为表现应当结合对《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履行情况。检测的方法应当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说,对于道德认识的考试,小学一、二年级适用于口试的方法,三至六年级可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法,实行计分制。对于行为表现的考核,可采用学生评、同学互评、对话谈心、日常观察评定、活动产品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成绩实行等级制。最后根据道德认识和行为表现两方面的检测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认定学生的品德成绩。

猜你喜欢

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