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内外互相渗透

2014-09-02张伟清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孔子传统语文

张伟清

摘 要:作为融入文、史、哲等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为一体的重要文化传播载体——中学语文教学,更应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挖掘出蕴藏其间的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内涵,加深学生个体的精神底蕴,使我们的下一代能担当起弘扬和振兴民族文化的重任。

关键词:中学文化课;学习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97-01

一、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中华民族的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出现断链的情况,方块文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传统文化如同陈年美酒,越久越醇香,饮之唇齿留香,思接千载,心游万仞。取其精华,弃之糟粕,也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方法。

当然,学习传统文化并不是单单为了提高审美能力改善审美情趣,她在我们生命里头不是一种简单的物理组合,而应有一种更彻底更具哲学意义的化学变化。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通过读经典,显现在外的应当如常说的“超凡脱俗”、“气宇轩昂”、“温文尔雅”等高贵气质、谦逊和蔼之君子风度;隐藏在内的情感应当清澈如月光,善心可鉴,志向纯正高远,如佛家所言的“精进勿懈怠”。古人要求学子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表面上很功利,其实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教育理念,它遵循渐进,切合实际,退可修身以达自身的和谐,进可为国效力以达国家之和谐。当今文化泥沙俱下,“非主流”也成为主流,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根基之物却被束之高阁,摒弃母语,崇拜外来文化,不加取舍便全盘吸收。久而久之,身心大变,性情暴躁,行为诡秘,思想极端。

二、学习传统文化应有正确的方法

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的简单解构上,更应该让自己和学生一起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新的旅游。换言之,我们只有把语文生活化,语文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的语文。有的教师要么能力有限要么不敢越雷池一步,照本宣科,进行繁杂而重复的条分缕析,造成自己匠气的养成以及学生思维与眼界均受到严重的束缚。由此,语文教师一定要炼好一身硬功夫,同时要敢于创新——创新是对时代的交待,是一种向上的生命状态。老师研读经典,烂熟于胸,常有妙言佳句涌现,难道学生不会为之倾服?常有奇文张贴共欣赏,难道学生不会为之折服?

当然学习经典,应当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经典文化从表面上距离我们很遥远,但一旦登堂入室则一切豁然开朗。我反对“鲸吞”和“驴饮”的学习方法,作为初学者还没有这种功夫,我们应当循规蹈矩,由浅入深,细嚼慢咽,推敲锤炼,彻彻底底的消化吸收一部书总比你囫囵吞枣地看遍群书。半部《论语》治天下并非传奇,只要我们用心品味,一定会受益匪浅。

三、课内建构及课外延伸

过去我们倡导也身体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是现在呢?以智为主,而德体美可有可无。结果呢?智育也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反而越来越显得疲乏,仿佛走进死胡同一般。殊不知,德智体美是孔子时代教育在当代的完美再现,它是一个整体,绝对不可以分割,它就像五行金木水火土互相制约却又互相促进,循环往复,生生相息,从而促进“修行”在质上的飞跃,即修与行的完美统一。

作为学科的独特性,语文教学要与传统文化进行建构是顺水推舟之事,——在语文教学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便是。一个真正合格的语文老师,应当打通文史哲关节,应当畅游古今中外具备相对独立的能力与思想,在语言上有独到的理解,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并常有智性话语、精美佳作的出现。

1、课内建构展示:

学习范仲淹《岳阳楼记》,要探求古仁人之心;学习季羡林《永久的悔》、朱自清《背影》,要体会亲情之伟大,并从古诗文中找出相关名句;学习柳宗元《小石潭记》、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要体会人失意时的种种复杂心态,由此探讨王维、陶渊明、王安石等等名家对人生的理解,从而倡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进行古典名著导读……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应是简单的“洗澡”而已,更应有“游泳”之雅趣,——在学习中与之融为一体,构成生命的新亮点。

2、课外活动展示:

(1)通过劳动,体会劳动的真谛。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未免显得太可悲了。其实,我们都拒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我们都讨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人,我们要在劳动中体会人生最朴素的道理。不劳动我们怎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呼声呢?不劳动我们怎知白居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心酸愧疚呢?当溺爱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更有必要去实践,充分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教材里徐霞客的《游恒山记》便是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而后写的佳作。针对此布置了三篇作文:《我劳动,我阳光》、《俭以养德》以及一篇游记。通过作文显示,同学们并不是懒虫,他们也体会到父母亲的艰辛,也懂得珍惜资源,也渴望探索,他们的思维触角将变得更加生活化。

(2)查找资料,解读《论语》。在教学《论语》六则时,布置了一个课外活动,要求大家从图书馆、网上以及所能及的任何一种渠道,了解孔子的有关情况。自习课播放动画,集体诵读孔子一些家喻户晓的精辟言论,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进一步感受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穿越时空,发挥想象,回到公元前孔子生活的时代,来到孔子讲学的地方——杏坛,有幸成为孔子的一名学生,写出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一篇以“走近孔子”为话题的作文。

作为融入文、史、哲等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为一体的重要文化传播载体——中学语文教学,更应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挖掘出蕴藏其间的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内涵,加深学生个体的精神底蕴,使我们的下一代能担当起弘扬和振兴民族文化的重任。历史车轮飞驰向前,它永远不会为谁而停留,但愿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会在滚滚烟尘中成为蒙尘的舍利子。我希望也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去浇灌,她一定会成为开在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智慧之花!

猜你喜欢

孔子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孔子的一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孔子的一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