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位思考让课堂别样精彩

2014-09-02项振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对角线矩形正方形

项振华

摘 要:2014年5月,上虞区组织了以“换位思考”为主题的八年级数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中阮建峰老师执教的课《5.3(2)正方形性质》,令我印象深刻,收益颇多。

关键词:课堂教学;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87-01

2014年5月,上虞区组织了以“换位思考”为主题的八年级数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中阮建峰老师执教的课《5.3(2)正方形性质》,令我印象深刻,收益颇多。

一、课堂简摘

1、复习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得出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性质

教师提问:(1)已知矩形ABCD,请你添加有一个条件,使之成为正方形。(2)正方形是矩形吗?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所有性质吗?(3)正方形是菱形吗?正方形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总结:正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在具体解题中恰当地根据题意选用正方形的性质

教师:正方形的性质很多,在具体解题中我们如何恰当地根据题意选用正方形的性质呢?请看下列例题。

例题1:在正方形ABCD 中, M 是正方形内一点,且 MC=MD=AD ,求∠BAM 的度数。

学生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容易求出∠BAM=15°

教师:若M是正方形外一点呢?并求出∠BAM 度数吗?请画出图形(如图1)。

习题2: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

BE=CF。求证:AE=BF。

学生2:可以直接证△ABE≌△BCF(SAS),这是我们熟悉的“K”字形图形。

教师:很好,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若改变条件,把“BE=CF”换成“AE⊥BF”呢?又该如何证明AE=BF?请思考后,写在学习单上。

3、对正方形的对角线、对称性及与等腰三角形相关性质的应用举例

习题3:如图2,在对角线BD上任取一点G,连结AG,请在图中连结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G,怎么连?

学生3:连接CG,则线段CG=AG。由△ABG≌△CBG(SAS),可得线段AG=CG。

学生4:利用对称性来证明线段AG=CG。

教师:利用中心对称性来解决问题,非常形象直观。如何解决下面的问题呢?

例题2:在正方形ABCD中,G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GE⊥CD,GF⊥BC,连结AG,EF。求证:AG=EF。

学生5:连接CG,由上题知:AG=CG,在矩形GFCE中,EF=CG,故可证AG=CG。

学生6:过G作GM垂直AB,交AB与点M。则可证△AMG≌△EGF。

教师:非常好!线段相等我们称之为大小关系,题中的线段AG与EF还有其他关系吗?请思考。

学生7:位置关系,AG⊥EF。

教师:那么该如何去证明他们互相垂直呢?

学生8:延长AG交EF与H,只需证明AH与EF的夹角为90°。因为∠1=∠3,∠3=∠2,所以可得∠2+∠FGH=90°,所以可AG⊥EF。

教师:非常棒!

二、评析

阮老师的这节课,不论在引入设计、例题精选或是提问小结,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让学生学的更自然、更轻松。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巧设铺垫,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

在正方形性质学习过程中,阮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矩形、菱形入手,让学生总结归纳正方形的性质。在回顾矩形、菱形的性质时,也掌握了正方形的性质,体会了正方形的特殊性。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也得以体现,以及后面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和特殊对称性的性质的归纳。正方形对角线性质应用第2题,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是本节课的难点。阮老师巧设铺垫,先通过练习1,在正方形中寻找与AG相等的线段,为例2的证明提供了解题思路。整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学情,巧设铺垫,学生参与度高,有效提升的学习效率。

2、挖掘例题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题、习题的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阮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对课本的例、习题进行了改编和拓展。在例题1中,通过变换正三角形顶点M的位置,使点M在正方形外,求∠BAM的度数。这种通过图像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图形,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思想。在习题2中,阮老师并不满足于证两线段相等,而是进一步改变题设条件,将条件与结论互换。要求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增加了思考的难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例题2中,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题目中还包含这两条线段互相垂直的关系,结论巧妙,极具启发性,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思维的严密性。

3、注重追问与反问,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整节课中,无论是正方形性质的得出,还是继续探究正方形的其他性质,阮老师多次追问: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你有何感想?你是怎么理解的?步步追问,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正方形的性质。在习题2中反问:若条和结论互换,则命题是否为真?你能证明吗?让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反思与逆向推导的能力。在例题2中。追问:线段AG与EF还有什么关系?巧妙地将分类思想包含其中。数学是严谨的,需要细致分析,数学是抽象的,需要层层剖析。整节课通过不断追问与反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推理和发散联想能力。

猜你喜欢

对角线矩形正方形
用活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剪正方形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剪拼正方形
化归矩形证直角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从矩形内一点说起
边、角、对角线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看四边形对角线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