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014-09-02傅华文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教学互动拓展教材

傅华文

摘 要: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 内容和手段。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

关键词:教材;重新建构;教学互动;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72-01

教师要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但不应简单的照本宣科,而应努力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营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教材的“深加工”可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一、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

大量的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这为数学题材的“生活化”及“情景化”提供了可能,把抽象的数学材料“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例如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个问题“已知圆的半径为R,现要求在圆中作一个内接矩形,问如何做法,可以使矩形的面积最大?”

我是这样设计问题情景:有一个圆形的桌面,现在要将它改造成为一个矩形桌面,问如何改造才能使桌面最大呢?(让学生用圆形纸片尝试操作)由于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更倾向于依赖直观、具体的东西的支撑。因此,设计数学问题,使之“生活化”,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动力,步入数学的殿堂。

二、重新建构适合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的教材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一提法似乎并不排斥接受学习、尝试学习等其他重要学习方式,显然,理性的提法应是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任何一种单一的学习方式,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窒息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基于这种理念,教师必须重新建构教材,以适合学生多种学习方式。

为此,在使用教材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教师应充分评价数学知识的多种价值

书本上的知识以显性与隐性两种形式并存。以显性的数学知识(数学事实、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用数学科学解决问题的必要技巧)为载体,渗透隐性的数学。隐性的数学集中反映为具有数学元认知作用的各种思想方法,具有智能价值的数学思维过程以及具有人格建构作用的各种数学品质。显然,从学生的自能发展来看,“隐性数学”比“显性数学”更为重要。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教育价值,重新构建教材的结构,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性。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规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认知特点去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重新设计教材结构,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建构”。

例如教学“函数概念”时,我的做法是:

(1)让学生阅读教材,初步认识函数的概念(自主学习)

(2)教师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函数事例,使学生对函数概念加深理解(接受学习)

(3)学生举出生活中函数的具体事例,灵活运用概念(体验学习)

三、教与学互动,促进教材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推进的,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教师预定轨道进行,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重要的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问题,尤其当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充分发挥时,教学过程远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因此,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师必须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资源,开发教材,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锐角三角函数”时,学生提出钝角有没有三角函数值?为什么?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各种怪念头,加以正确引导,有的甚至可以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开出创造之花,结出创造之果。

四、拓展教材的时空局限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如何拓展教材的时空局限,盘活教材,引导学生广泛地、多方位地获取知识信息,应用知识信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后,可以组织学生测量学校的建筑物、旗杆、烟囱的高度等。当学习完“统计初步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某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交通阻塞的原因及对策”专题,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访问、获取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完成课题研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教材的知识得到了应用,个人的能力达到了发展。

2、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拓展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会用所学的知识去学习更新的知识,获得更实用的技能。新课程数学教材中的作业是新教材的新增亮点,是研究性学习的简明形式,它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合作精神、科学态度、创新意识等,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综合应用的拓展素材。

例如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中结束部分的实习作业“了解函数的发展历程及其广泛应用”就比较清楚地表明了实习作业的目的是了解函数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实践中把这一拓展素材作为一次课外作业,以小组形式去完成,教师有效地进行评价,比较出各小组的优劣。各小组为完成这一任务,就会去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个细节的内容,就会去阅读相关的数学书籍和浏览相关网站了解数学家们在函数方面的贡献,了解函数发展的历程,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听取别人的想法与建议,互相取长补短,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以实习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体现了小组的整体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的拓展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全面把握整套数学教材的结构,正确认识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方能对其合理利用,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猜你喜欢

教学互动拓展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学互动与人的社会化训练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