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小粒种咖啡高海拔种植研究

2014-09-02张洪波周华李锦红林兴文白学慧郭铁英肖兵夏红云杨积忠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海拔种植中国

张洪波++周华++李锦红++林兴文 白学慧++郭铁英++肖兵++夏红云++杨积忠

摘 要 对云南小粒种咖啡高海拔种植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适宜的范围内,海拔越高,杯品质量越好。高海拔是生产精品咖啡的重要条件,卡蒂姆咖啡在高海拔种植杯品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高海拔咖啡生产,可提高咖啡生产经营效益,对促进国内小粒种咖啡生产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海拔 ;小粒种咖啡 ;种植 ;中国

分类号 S571.2

云南具有种植小粒种咖啡的自然优势,生产的咖啡在国际咖啡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长期的努力,在咖啡良种筛选、丰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治理、初加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并推广应用,促进了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12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100 000 hm2,总产量达82 000t,咖啡已发展成为云南出口创汇、带动边疆经济发展的热作优势产业。随着咖啡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市场对咖啡的要求从产量的增加转向咖啡的品质及食品安全性的提高,即进入了咖啡精品时代[1]。为探明咖啡品质与种植环境条件的相关性,早在2000年云南省农业厅热区办就组织开展了云南不同海拔小粒种咖啡生长发育及杯品质量的调查研究,由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德宏热作所)制定研究方案,在云南省咖啡主产区普洱市、保山、德宏、西双版纳4个地州选择海拔900 m以下、1 100、1 300、及1 300 m以上4个区域内生产种植的咖啡园,系统地开展了不同海拔小粒种咖啡适应性、丰产性、内外质量表现的研究,分别在思茅雀巢、云南咖啡厂和馨德公司杯品鉴定了26个咖啡样品。2007年德宏热作所又与德国波恩大学营养研究所合作开展了《环境及农艺措施对云南小粒种咖啡不同栽培种质量影响及其杯品质量评价的研究》,选择云南咖啡主产区有代表性的21个咖啡种植园进行了环境条件(海拔)、栽培品种、农艺措施的调查,采集和制备了52个咖啡样品送到德国柏林和昆明云南咖啡厂进行杯品质量的评价和鉴定;此后随着高海拔咖啡种植面积的扩大,德宏热作所继续开展了高海拔种植适应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品质评价的研究,研究表明种植在海拔1 300 m以上环境的抗锈性小粒种咖啡生长良好、品质优、产量稳,病虫害轻,但也存在着寒害、干旱影响较重的问题,因此高海拔咖啡种植在品种配置、宜林地的选择、栽培管理等更要科学,才能更好地实现云南咖啡产业可持续发展。

1 国内小粒种咖啡高海拔分布情况

长期以来,云南省咖啡生产性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一般不超过1 200 m。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咖啡种植海拔高度不断上升,目前已投产的高海拔咖啡面积最大的是保山潞江坝植区,从潞江坝南边的白虎山至赧亢山种植有667 hm2海拔在1 400~1 670 m的咖啡,北边的孟乃山至百花岭一带种植在1 400~1 585 m的咖啡也达到了667 hm2。在德宏植区以德宏后谷咖啡公司种植在芒市遮放镇雷午山1 840 m的咖啡地为最高,其次是江东乡1 700~1 805 m的咖啡基地;普洱种植区海拔最高的是云南瑞峰茶叶咖啡公司在澜沧县勐朗镇麻卡地海拔1 480 m处建的咖啡园;西双版纳植区最高海拔是勐海县勐宋乡曼迈村1 580 m的云澜咖啡庄园;宾川县有宾川高原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的海拔1 500 m的咖啡庄园。哀牢山以东,海拔在700 m以上也属于高海拔咖啡,如红河麟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海拔500~800 m的咖啡基地。在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干热河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攀枝花秦氏咖啡有限公司种植的咖啡,海拔均在1 400 m,也属于高海拔咖啡。相对讲,高海拔咖啡所占的比例还不大,但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精品咖啡产品的重视,高海拔咖啡种植面积发展较快,如云南临沧凌丰咖啡公司2012年以来种植咖啡面积15 300 hm2,在1 300 m以上的面积占50%,成为国内精品咖啡示范区。

研究表明,咖啡种植海拔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使用了抗锈品种卡蒂姆类咖啡,如卡蒂姆7963、PT、矮卡、P1、P2、P3、P4、T8867。由于卡蒂姆咖啡产量高,在高海拔环境仍然有较好的产量表现,同时杯品质量提高,突显了品种优势。而20世纪80年代以前云南生产性种植的品种是非抗锈波邦铁毕卡,较少在海拔1 000 m以上的区域种植,因为海拔高气温偏凉,叶片一旦感锈,无论轻重都会使咖啡植株抗逆性(抗寒、抗旱)减弱,易出现咖啡落叶枯枝,管理难度增大,因此限制了老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的种植发展;也正是有了适应性广、抗锈性强、高产的卡蒂姆咖啡才使云南湿热区为主的咖啡植区咖啡生产有了长足发展。

2 小粒种咖啡高海拔生长和产量表现

通过2000年10月至2001年5月云南省热区办组织开展的不同植区相同品种(卡蒂姆CIFC7963)、相同树龄、管理水平相近的咖啡农艺性状表现研究,探明了普洱市、保山、德宏、西双版纳4个地区高海拔咖啡的生产发育均正常,植株生长量大小、副性状则与当地环境有关,但同一区域低海拔咖啡比高海拔咖啡生长快,投产早,产量高(见表1)[2]。研究表明,海拔900 m以下植区咖啡植株的生长量均大于海拔1 100 m以上植区的生长量。低海拔咖啡株高、冠幅、节间距离大于高海拔咖啡,而茎粗、一分枝对数、二分枝对数稍小于高海拔咖啡,因此高海拔咖啡比低海拔更具有株型矮、一分枝密的特性。树冠小有利于阳光充分照射,提高咖啡果品质量,分枝对数多有利于提高产量,因此高海拔咖啡也具有丰产性,在保山市潞江坝百花岭古兴寨(海拔1 373 m)调查了解到,种植管理好的卡蒂姆咖啡,产量高达10 500~12 495 kg/hm2;调查发现攀枝花1 400 m海拔的卡蒂姆咖啡产量可达3 000 kg/hm2以上。

云南山地受逆温效应的影响。在逆温层范围内,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日均温和最低温递增,最高温和相对湿度递减。高海拔咖啡,由于气温偏凉,全光照下的咖啡生长表现好,叶芽和徒长枝不明显,不易出现过度结果而枯枝早衰。无论是纬度最北的宾川朱苦拉1904年种植的小粒咖啡(海拔1 400 m),还是云南省早期生产性种植品种的种源地——瑞丽弄贤寨小粒种咖啡母树(海拔1 400 m),能够长期保存足以说明小粒种咖啡在云南高海拔能正常生长。endprint

咖啡的产量高低与立地环境和管理水平直接相关,以上相同的研究结果表明,因立地环境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同一个品种在不同植区相同海拔点的咖啡产量水平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讲,海拔 900 m以下的咖啡第三年干豆产量均比1 100 m以上区域的高,这也是低海拔咖啡易过度结果出现枯枝的原因。因此在海拔低的咖啡植区易采取适度荫蔽栽培,避免过度结果造成植株早衰,影响咖啡品质。调查发现,高杆的波邦铁毕卡咖啡在高海拔产量表现较低,若锈病控制不好,枯枝早衰严重,经营效益低;同样也看到,在高海拔感锈病的卡蒂姆咖啡也易出现落叶枯枝,丧失了品种优势。

3 小粒种咖啡高海拔果实质量表现

国内咖啡生产越来越重视杯品质量的提高和稳定,种植者都希望栽培种植杯品质量好的咖啡品种。果实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咖啡的杯品,为了获得准确的研究数据,在2000年省热区办组织开展咖啡杯品质量鉴定中,对各种植区的咖啡样品除了规定4年生树的果实外,均按相同的湿法加工工艺制样杯测;后期又多次开展了不同品种、不同海拔的咖啡杯品质量鉴定评价,进一步明确了高海拔咖啡的质量变化规律。

3.1 咖啡外在质量测评

在2000~2001年果实成熟期采样测评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咖啡干豆千粒重增重,果实大象豆减少,干鲜比无较大的差异;果实成熟期推迟,产期较为集中,而果实空秕率、园豆率、干豆纵、横茎等不尽相同(见表2),这与受到开花结果期的天气、管理水平、土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有关[3]。果实空秕率对咖啡豆的产量水平影响最大,德宏所1997年在西双版纳海拔560 m种植的咖啡品比试验区的卡蒂姆,咖啡果实空秕率极高,干鲜比(1 kg干豆需鲜果量)平均为8.04(正常的为4.5),生产的商品豆小,且带黑点豆率达到12.7%[4],这表明海拔太低不适宜生产种植小粒咖啡。而海拔高,咖啡常年产量稳定,咖啡果实也较大,带壳豆也较大,杯品质量也较好,在2007年的研究中,大量的杯品测定结果表明,香味和D/F(带壳豆的总干重/咖啡鲜果重)之间存在正相关[5]。

3.2 咖啡内在质量测评

3.2.1 咖啡化学成分分析

据不同时期在国内外进行的咖啡样品化学成份包括粗纤维、粗蛋白、总氮、粗灰分、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咖啡因、葡萄糖和蔗糖(或总糖)的分析结果看出:海拔高度对咖啡的粗蛋白、总氮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其他化学成份包括咖啡因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据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在保山采样分析结果来看,咖啡因的含量与海拔高度达到了极显著的关系[6]。2001年测卡蒂姆CIFC7963咖啡因含量在0.7%~1.12%,卡蒂姆P4的为0.84%~1.01%[3]。而卡蒂姆P4即CIFC7963同种异名,这表明普洱的咖啡因含量稍低。

2007年52个咖啡豆样品送德国波恩大学植物营养研究所完成了咖啡因、葫芦巴碱和绿原酸含量的分析测试,咖啡因在1.25%~2.52%,并且多数样品在2%以上,明显比国内的分析结果要高;绿原酸含量在7.67%~11.21%[7]。一些海拔较高、杯品质量好的咖啡,绿原酸含量也较高,如瑞丽南京里咖啡卡蒂姆CIFC7963(海拔1 260 m)绿原酸含量最高,达到了11.21%;葫芦巴碱为1.42%~2.8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胡芦巴碱具有抗肿瘤作用,绿原酸具有降压、抗肿瘤、补肾、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抗衰老、抗肌肉骨骼老化、抗菌、抗病毒等效能,这也表明喝高海拔咖啡更有利于健康。

就蔗糖含量来讲,2000年调查测试结果,保山和德宏地区海拔升高,蔗糖含量无明显变化,但普洱市地区则表现有升高的趋势,这与热经所在2010年保山采样分析结果相同[3]。

3.2.2 咖啡杯品质量测评

通过2000年对同一个卡蒂姆CIFC7963品种的26个杯品质量评定看出,海拔900 m以下的咖啡杯测等级较低,1 100 m以上的杯评等级较高,说明随海拔升高,咖啡内在品质提高(见表3~5)。此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咖啡饮品果酸度与海拔高度成正相关的趋势[3],这与国外研究结果相符[8]。

德宏所2007年对云南主产区咖啡杯品鉴定结果也表明:种植海拔高的杯品质量较好(见表6);2013年5月,在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成立期间举办的咖啡国际杯品赛中,勐海县西双版纳共语咖啡发展有限公司1 400 m高海拔卡蒂姆咖啡获得了第一名,而进入前6名的5个样品均是种植海拔较高的卡蒂姆品种;第二名是瑞丽市南京里海拔1 260 m的卡蒂姆7963品种;这个咖啡园面积2 hm2左右,1997能种植,投产后产量都较高,高产期产量达到了3 000 kg/hm2以上,在2007年杯测时杯品评分不高,而近3年送样杯测,评分较高。调查发现这与咖啡园间作的八角树、桃树、枇杷树、荔枝树近年对咖啡形成了荫蔽,且每年肥料基本上只是施一次有机肥,产量达1 200 kg/hm2,咖啡豆密度很高,云南省咖啡厂对样品杯测评价为咖啡豆香气强,带有特殊的香味,酸味好,果酸强,苦味好,口感醇厚,丰富,回甘强,整体口感较好。

4 高海拔咖啡寒害和寒害发生程度表现

调查发现,咖啡种植海拔高度也有极限,海拔太高存在风险,德宏后谷咖啡公司为发展高海拔精品咖啡作过大胆尝试,在德宏州盈江县新城孔明庙海拔2 004 m处种植咖啡,后因低温寒害生长差而放弃。近年又在芒市中山乡赛岗黑湖老坡海拔2 884 m处试种咖啡,仍然存在咖啡冬季冻害严重的问题。在咖啡适宜种植范围,对高海拔咖啡影响较大的也是周期性出现的寒害和旱害,由于云南省地形及气候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形成不同气候环境的特点,不同种植区,能种植咖啡的海拔上限也不尽相同。如在哀牢山以东,大于700 m就不安全,在哀牢山以西,大于1 500 m也是不安全。在1999~2000年出现的特大寒害年份,海拔在1 000~1 400 m的咖啡寒害不重,反而是海拔低的咖啡园寒害较重。而在2013~2014年的较大寒害年,普洱植区海拔1 000~1 400 m的咖啡寒害较重;临沧1 300 m以上高海拔幼龄咖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霜冻危害;从云南种植咖啡的历史来看,几次低温灾害年份对咖啡的影响程度,德宏和保山咖啡种植区要轻。庆幸的是咖啡寒害较轻的植株对当年产量影响不大,即使是受害重的咖啡,树冠死了但根茎大都不死,在开春2~3月中旬气温回升后通过切干复壮,加强管理,很快能恢复投产[9]。干旱是高海拔种植咖啡近年发生较重的问题,由于近年持续干旱,对高海拔咖啡影响较重,特别是幼龄树旱死较多;在四川攀枝花植区,由于属干热气候,调查发现1 400 m海拔的投产卡蒂姆咖啡旱害严重。因此解决好干旱季节补水的问题,是保证高海拔种植成功的关键。endprint

5 咖啡病虫害发生程度表现

5.1 咖啡主要病害

国内咖啡病害主要是咖啡锈病,2004年以前在各咖啡植区调查都未发现Catimor CIFC7963有锈病为害叶片。但目前随着该抗锈品种在云南推广种植近20年后出现了抗锈性丧失。调查发现高海拔咖啡树因地处温凉多雾的环境,导致了寄主-咖啡锈病原菌-环境的相互作用,给咖啡锈病生理新小种的演变创造了条件,最早出现新的致病性生理小种的主要是那些海拔在1 050~1 260 m,有感病植株混种的卡蒂姆咖啡园。在海拔1 400 m以上的咖啡园,由于高海拔咖啡开花结果调节合理,咖啡植株生势好,自身抗病力强,表现出高海拔咖啡锈病蔓延缓慢,病害相对较轻。有的卡蒂姆咖啡园,因品种纯至今仍未发现咖啡锈病发生。在云南省宾川朱苦拉调查咖啡母树时,看到了咖啡树叶片上有锈病,但从咖啡母树保存至今,特别是朱苦拉还保存1 000余株咖啡,仍能开花结果,这与当地雨量少,气候温凉,咖啡植株结果少,不易出现锈病重而落叶枯枝有关。

咖啡炭疽病是危害咖啡浆果的主要病害,在中国咖啡炭疽病是胶饱炭疽(C. gloeosporioides),仅可侵染成熟的红果[10]。而咖啡浆果病(CBD)目前仅限在非洲的高海拔地区(1 600 m以上)发生为害,调查云南高海拔咖啡果实上的病害,还未发现此病为害果实。另外调查发现咖啡细菌性病害(又称埃尔根回枯病)在高海拔危害较重[11],这与海拔高的咖啡园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如突然大雨或阴冷天气常出现有关,但对咖啡树未形成较重的为害。

5.2 咖啡主要虫害

咖啡旋皮天牛和灭字脊虎天牛是咖啡主要害虫,低海拔高温高湿的咖啡园这两个天牛为害特别重,且后者化学防治较困难,在低海拔全光照下的卡蒂莫咖啡品种,其结果多、产量高,投产2~3年易出现枯枝早衰,不能发挥卡蒂莫类咖啡品种树型紧凑、自身荫蔽好天牛为害轻的优势,从多年调查结果来看,随着海拔的升高,天牛类害虫发生率降低,这与高海拔气温偏凉,且咖啡植株生势强,自身荫蔽好,不利于该虫繁衍,其种群数量得到有效地抑止,有效地将其危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了经济阈值以下。调查弄贤村和朱苦拉的咖啡母树,也看到有灭字脊虎天牛羽化孔,但仅为零星发生。

6 讨论和建议

6.1 讨论

6.1.1 波邦、铁毕卡类咖啡也要在高海拔才有好的杯品质量

多年大量的杯品鉴定结果表明,在德宏、潞江坝1 000 m以下海拔种植的波邦、铁毕卡、卡杜拉咖啡品种,杯测结果都不理想,只有种植到高海拔才能表现出较好的杯品质量。从2013年云南精品咖啡学会举办的咖啡国际杯品赛获奖结果进一步说明,种植海拔在1 000 m不同咖啡植区,许多波邦、铁毕卡、卡杜拉样品尽管是纯小粒种咖啡,但杯品质量也是一般。德宏咖啡主要是分布在800~1 100 m海拔,光照和热量相对足,因此这一地区咖啡更适合开展咖啡荫蔽栽培。虽然荫蔽栽培可能产量比单作略低,但咖啡树投产周期长,且荫蔽提高了咖啡豆的品质,经营效益显著。咖啡的品质在其适宜的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提高,特别是生态条件好、土壤自然肥力高和少施化肥的新耕地咖啡品质特好。因此对咖啡园管理、耕作制度、施肥种类、化肥元素的配比、微量元素的补充、有机肥的选择等环节应严格按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才能获得优质、高效的精品咖啡。

6.1.2 高海拔咖啡品种配置以抗病新品种为主

目前高海拔种植的咖啡主要是卡蒂姆类咖啡,由于其具有中粒种的多个抗锈病基因,树势强、适宜性广,在气温偏凉的高海拔生长表现超过了因感锈病而降低了抗寒和抗旱力的波邦铁毕卡等品种。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咖啡技术经理艾玛·布莱迪凯,2013年5月到云南普洱考察提到了她品尝到了好的卡蒂姆咖啡[12]。从多年调查结果来看,尽管海拔900 m以下的咖啡产量比高海拔种植的咖啡高,但是高海拔咖啡稳产性更突出,而且许多高海拔咖啡产量较高,如在澜沧县勐朗镇麻卡地云南瑞峰茶叶咖啡公司的海拔1 480 m的咖啡基地和保山潞江坝赧亢村1 400~1600 m的咖啡园,树势旺盛,咖啡豆平均产量不低于1 500 kg/hm2。在高海拔环境种植一些不抗锈的产量高、杯品质量好的品种,如卡杜埃、SL28、SL34等,无疑能获得更好的杯品质量,倍受咖啡美食家的欢迎,但应加强其在高海拔的丰产栽培及锈病的防控研究,降低生产成本,确保高海拔咖啡质量安全可信,避免其成为抗锈品种丧失抗锈性的因子,通过具有可追溯机制的“认证”,使其产品找到稳定的市场渠道,实现可持续发展[13]。

6.2 建议

加快德宏热作所选育的有较好品质的抗锈新品种在高海拔推广种植,为大量生产精品咖啡提供良种的支撑;由于海拔高气温偏低,种植在海拔1 400 m以上的小粒种咖啡幼树抗寒、抗旱力弱,因此要选择避风和阳光整天能照射到的地块,以减轻冬季低温寒害,同时在幼龄期要作好防寒防旱工作。另外高海拔种植咖啡因山高路远,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因此要修好道路,不影响高海拔咖啡生产经营。endprint

5 咖啡病虫害发生程度表现

5.1 咖啡主要病害

国内咖啡病害主要是咖啡锈病,2004年以前在各咖啡植区调查都未发现Catimor CIFC7963有锈病为害叶片。但目前随着该抗锈品种在云南推广种植近20年后出现了抗锈性丧失。调查发现高海拔咖啡树因地处温凉多雾的环境,导致了寄主-咖啡锈病原菌-环境的相互作用,给咖啡锈病生理新小种的演变创造了条件,最早出现新的致病性生理小种的主要是那些海拔在1 050~1 260 m,有感病植株混种的卡蒂姆咖啡园。在海拔1 400 m以上的咖啡园,由于高海拔咖啡开花结果调节合理,咖啡植株生势好,自身抗病力强,表现出高海拔咖啡锈病蔓延缓慢,病害相对较轻。有的卡蒂姆咖啡园,因品种纯至今仍未发现咖啡锈病发生。在云南省宾川朱苦拉调查咖啡母树时,看到了咖啡树叶片上有锈病,但从咖啡母树保存至今,特别是朱苦拉还保存1 000余株咖啡,仍能开花结果,这与当地雨量少,气候温凉,咖啡植株结果少,不易出现锈病重而落叶枯枝有关。

咖啡炭疽病是危害咖啡浆果的主要病害,在中国咖啡炭疽病是胶饱炭疽(C. gloeosporioides),仅可侵染成熟的红果[10]。而咖啡浆果病(CBD)目前仅限在非洲的高海拔地区(1 600 m以上)发生为害,调查云南高海拔咖啡果实上的病害,还未发现此病为害果实。另外调查发现咖啡细菌性病害(又称埃尔根回枯病)在高海拔危害较重[11],这与海拔高的咖啡园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如突然大雨或阴冷天气常出现有关,但对咖啡树未形成较重的为害。

5.2 咖啡主要虫害

咖啡旋皮天牛和灭字脊虎天牛是咖啡主要害虫,低海拔高温高湿的咖啡园这两个天牛为害特别重,且后者化学防治较困难,在低海拔全光照下的卡蒂莫咖啡品种,其结果多、产量高,投产2~3年易出现枯枝早衰,不能发挥卡蒂莫类咖啡品种树型紧凑、自身荫蔽好天牛为害轻的优势,从多年调查结果来看,随着海拔的升高,天牛类害虫发生率降低,这与高海拔气温偏凉,且咖啡植株生势强,自身荫蔽好,不利于该虫繁衍,其种群数量得到有效地抑止,有效地将其危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了经济阈值以下。调查弄贤村和朱苦拉的咖啡母树,也看到有灭字脊虎天牛羽化孔,但仅为零星发生。

6 讨论和建议

6.1 讨论

6.1.1 波邦、铁毕卡类咖啡也要在高海拔才有好的杯品质量

多年大量的杯品鉴定结果表明,在德宏、潞江坝1 000 m以下海拔种植的波邦、铁毕卡、卡杜拉咖啡品种,杯测结果都不理想,只有种植到高海拔才能表现出较好的杯品质量。从2013年云南精品咖啡学会举办的咖啡国际杯品赛获奖结果进一步说明,种植海拔在1 000 m不同咖啡植区,许多波邦、铁毕卡、卡杜拉样品尽管是纯小粒种咖啡,但杯品质量也是一般。德宏咖啡主要是分布在800~1 100 m海拔,光照和热量相对足,因此这一地区咖啡更适合开展咖啡荫蔽栽培。虽然荫蔽栽培可能产量比单作略低,但咖啡树投产周期长,且荫蔽提高了咖啡豆的品质,经营效益显著。咖啡的品质在其适宜的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提高,特别是生态条件好、土壤自然肥力高和少施化肥的新耕地咖啡品质特好。因此对咖啡园管理、耕作制度、施肥种类、化肥元素的配比、微量元素的补充、有机肥的选择等环节应严格按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才能获得优质、高效的精品咖啡。

6.1.2 高海拔咖啡品种配置以抗病新品种为主

目前高海拔种植的咖啡主要是卡蒂姆类咖啡,由于其具有中粒种的多个抗锈病基因,树势强、适宜性广,在气温偏凉的高海拔生长表现超过了因感锈病而降低了抗寒和抗旱力的波邦铁毕卡等品种。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咖啡技术经理艾玛·布莱迪凯,2013年5月到云南普洱考察提到了她品尝到了好的卡蒂姆咖啡[12]。从多年调查结果来看,尽管海拔900 m以下的咖啡产量比高海拔种植的咖啡高,但是高海拔咖啡稳产性更突出,而且许多高海拔咖啡产量较高,如在澜沧县勐朗镇麻卡地云南瑞峰茶叶咖啡公司的海拔1 480 m的咖啡基地和保山潞江坝赧亢村1 400~1600 m的咖啡园,树势旺盛,咖啡豆平均产量不低于1 500 kg/hm2。在高海拔环境种植一些不抗锈的产量高、杯品质量好的品种,如卡杜埃、SL28、SL34等,无疑能获得更好的杯品质量,倍受咖啡美食家的欢迎,但应加强其在高海拔的丰产栽培及锈病的防控研究,降低生产成本,确保高海拔咖啡质量安全可信,避免其成为抗锈品种丧失抗锈性的因子,通过具有可追溯机制的“认证”,使其产品找到稳定的市场渠道,实现可持续发展[13]。

6.2 建议

加快德宏热作所选育的有较好品质的抗锈新品种在高海拔推广种植,为大量生产精品咖啡提供良种的支撑;由于海拔高气温偏低,种植在海拔1 400 m以上的小粒种咖啡幼树抗寒、抗旱力弱,因此要选择避风和阳光整天能照射到的地块,以减轻冬季低温寒害,同时在幼龄期要作好防寒防旱工作。另外高海拔种植咖啡因山高路远,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因此要修好道路,不影响高海拔咖啡生产经营。endprint

5 咖啡病虫害发生程度表现

5.1 咖啡主要病害

国内咖啡病害主要是咖啡锈病,2004年以前在各咖啡植区调查都未发现Catimor CIFC7963有锈病为害叶片。但目前随着该抗锈品种在云南推广种植近20年后出现了抗锈性丧失。调查发现高海拔咖啡树因地处温凉多雾的环境,导致了寄主-咖啡锈病原菌-环境的相互作用,给咖啡锈病生理新小种的演变创造了条件,最早出现新的致病性生理小种的主要是那些海拔在1 050~1 260 m,有感病植株混种的卡蒂姆咖啡园。在海拔1 400 m以上的咖啡园,由于高海拔咖啡开花结果调节合理,咖啡植株生势好,自身抗病力强,表现出高海拔咖啡锈病蔓延缓慢,病害相对较轻。有的卡蒂姆咖啡园,因品种纯至今仍未发现咖啡锈病发生。在云南省宾川朱苦拉调查咖啡母树时,看到了咖啡树叶片上有锈病,但从咖啡母树保存至今,特别是朱苦拉还保存1 000余株咖啡,仍能开花结果,这与当地雨量少,气候温凉,咖啡植株结果少,不易出现锈病重而落叶枯枝有关。

咖啡炭疽病是危害咖啡浆果的主要病害,在中国咖啡炭疽病是胶饱炭疽(C. gloeosporioides),仅可侵染成熟的红果[10]。而咖啡浆果病(CBD)目前仅限在非洲的高海拔地区(1 600 m以上)发生为害,调查云南高海拔咖啡果实上的病害,还未发现此病为害果实。另外调查发现咖啡细菌性病害(又称埃尔根回枯病)在高海拔危害较重[11],这与海拔高的咖啡园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如突然大雨或阴冷天气常出现有关,但对咖啡树未形成较重的为害。

5.2 咖啡主要虫害

咖啡旋皮天牛和灭字脊虎天牛是咖啡主要害虫,低海拔高温高湿的咖啡园这两个天牛为害特别重,且后者化学防治较困难,在低海拔全光照下的卡蒂莫咖啡品种,其结果多、产量高,投产2~3年易出现枯枝早衰,不能发挥卡蒂莫类咖啡品种树型紧凑、自身荫蔽好天牛为害轻的优势,从多年调查结果来看,随着海拔的升高,天牛类害虫发生率降低,这与高海拔气温偏凉,且咖啡植株生势强,自身荫蔽好,不利于该虫繁衍,其种群数量得到有效地抑止,有效地将其危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了经济阈值以下。调查弄贤村和朱苦拉的咖啡母树,也看到有灭字脊虎天牛羽化孔,但仅为零星发生。

6 讨论和建议

6.1 讨论

6.1.1 波邦、铁毕卡类咖啡也要在高海拔才有好的杯品质量

多年大量的杯品鉴定结果表明,在德宏、潞江坝1 000 m以下海拔种植的波邦、铁毕卡、卡杜拉咖啡品种,杯测结果都不理想,只有种植到高海拔才能表现出较好的杯品质量。从2013年云南精品咖啡学会举办的咖啡国际杯品赛获奖结果进一步说明,种植海拔在1 000 m不同咖啡植区,许多波邦、铁毕卡、卡杜拉样品尽管是纯小粒种咖啡,但杯品质量也是一般。德宏咖啡主要是分布在800~1 100 m海拔,光照和热量相对足,因此这一地区咖啡更适合开展咖啡荫蔽栽培。虽然荫蔽栽培可能产量比单作略低,但咖啡树投产周期长,且荫蔽提高了咖啡豆的品质,经营效益显著。咖啡的品质在其适宜的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提高,特别是生态条件好、土壤自然肥力高和少施化肥的新耕地咖啡品质特好。因此对咖啡园管理、耕作制度、施肥种类、化肥元素的配比、微量元素的补充、有机肥的选择等环节应严格按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才能获得优质、高效的精品咖啡。

6.1.2 高海拔咖啡品种配置以抗病新品种为主

目前高海拔种植的咖啡主要是卡蒂姆类咖啡,由于其具有中粒种的多个抗锈病基因,树势强、适宜性广,在气温偏凉的高海拔生长表现超过了因感锈病而降低了抗寒和抗旱力的波邦铁毕卡等品种。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咖啡技术经理艾玛·布莱迪凯,2013年5月到云南普洱考察提到了她品尝到了好的卡蒂姆咖啡[12]。从多年调查结果来看,尽管海拔900 m以下的咖啡产量比高海拔种植的咖啡高,但是高海拔咖啡稳产性更突出,而且许多高海拔咖啡产量较高,如在澜沧县勐朗镇麻卡地云南瑞峰茶叶咖啡公司的海拔1 480 m的咖啡基地和保山潞江坝赧亢村1 400~1600 m的咖啡园,树势旺盛,咖啡豆平均产量不低于1 500 kg/hm2。在高海拔环境种植一些不抗锈的产量高、杯品质量好的品种,如卡杜埃、SL28、SL34等,无疑能获得更好的杯品质量,倍受咖啡美食家的欢迎,但应加强其在高海拔的丰产栽培及锈病的防控研究,降低生产成本,确保高海拔咖啡质量安全可信,避免其成为抗锈品种丧失抗锈性的因子,通过具有可追溯机制的“认证”,使其产品找到稳定的市场渠道,实现可持续发展[13]。

6.2 建议

加快德宏热作所选育的有较好品质的抗锈新品种在高海拔推广种植,为大量生产精品咖啡提供良种的支撑;由于海拔高气温偏低,种植在海拔1 400 m以上的小粒种咖啡幼树抗寒、抗旱力弱,因此要选择避风和阳光整天能照射到的地块,以减轻冬季低温寒害,同时在幼龄期要作好防寒防旱工作。另外高海拔种植咖啡因山高路远,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因此要修好道路,不影响高海拔咖啡生产经营。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海拔种植中国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七峰龙潭 无关风月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高海拔地区变电工程造价水平分析
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高海拔地区工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