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改革之我见

2014-09-02安晓叶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审美音乐

安晓叶

摘 要:音乐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适应效应的理论出发还可以对音乐教育中的许多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见解,目的是想引起更多的人来共同思考,关心这一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改革;环境;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01-01

目前,音乐教育改革这个话题在音乐教育界好象是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甚至整个国家都很重视和关心这个问题,但是音乐教育具体应该怎样改革,实施了多少?可能大家心理都很清楚。当然很多时候大家都是泛泛而谈,其实音乐教育改革是个十分重要且紧迫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此我就个人的一点思考浅谈。

人与环境:世界的万事万物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与周嗣的环境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人也不例外。对于人来说,凡自身以外的所有人、事、物皆可统称为环境,且这种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存在。从社会心理学上讲,人在环境面前的表现一般可以有两种情形:一是人主观上认识到与环境问的矛盾并有能力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变环境来达到相互平衡,我称之为“创造“活动:一是两者间不存在尖锐对立,或人主观上认识不到此种对立,或认识到但无力改变环境,总之是通过自身来求得两者之间的平衡,我称之为“适应”活动。这里“创造”活动与“适应”活动并没有固定的行为价值上的优劣。“创造”可以表现为革新,也可以表现为破坏;“适应”有“正适应”也有“负适应”。

“教”和“育”:讨论“教”和“育”的问题,实际上仍是在讨论重知识还是重能力的老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以及检查方式等正在给学生一种这样的映象:教育的唯一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我们自己相信并在努力让学生也相信知识越多越有用。令人遗憾的是以此原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并不强,许多能较好适应老师的学生却并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最近几年教育界普遍提倡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可是对于怎样的教育才算是素质教育却不很清楚,且一些有益的探索还没有被很好地应用于教学中,至今也有不少人仍信奉以“教”为上的原则。更令人担心的是:长期的教育熏陶之下,我们的学生正在适应这种观念和模式。可以想象,当他们来做教师的时候,他们的学生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过去我们对知识的理解非常片面,其实知识也有硬知识和软知识之别:具体、系统,可以衡量和考查,且一般书本上写有的内容,就是硬知识;而那些抽象、不系统的,不好衡量与考查的,如知识面、道德、修养、个性、观念等,就是软知识。硬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当然是必要的,但软知识对一个人更重要。为改变这种状况,很多人都在艰辛地探索,应该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认识上已经很清楚了,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教育改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到处仍在重复着以教为上,为考而学的老路。鉴于此,我认为:

一、彻底更新观念、明确教学目的、规范教育体制、完善教育各环节

正如冒继光所说:“软化学科边缘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音乐教育的改革也必将顺应这个潮流”。又如杨才裕所说:“档案纪实、分项积累、以演代考、发挥特长”。。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习才会更充分。以声乐教学为例,声乐教学应在强调技巧、数量的同时强调对音色的分辨与控制、音乐律动规律的掌握以及作品内含美感的体验;做到“得曲而忘象”;。考试时,有些科目(直口和声学、歌曲作法、欣赏等)可以不采用标准化形式,考题提前通知,答案不具唯一性,这样可以真正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和创造力。

二、增强实用性、实践性、缩小学校学习环境与社会工作环境间距离

如合唱指挥教学可以让学生主持排练一些简单的作品;声乐课教学应增加舞台表演的内容,多采取小组课、观摩课形式、甚至也可以采取一些“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这样也便于做到“‘赐人认鱼,不如教人认渔, 老师应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自主、自助、自奋、自励。”通过以上等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辨别、审美及应用能力。使学校教育更趋合理,最大限度地扩大正适应。消除负适应,从而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导向。流行音乐是当今时代世界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发生、发展有其深刻、复杂的原因,并且至今想像不出它将给音乐艺术未来的走向带来怎样的

影响。我国的流行音乐起步较晚,但来势猛。短短二十几年间,平静的乐坛已被其搅得天翻地覆,学校在此次文化大潮中也未能幸免。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一文化现象,已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

在生活中,若讨论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问题,结果大家都说不能进课堂,很显然。这是采取阻止的办法,然而事实上阻止是不好阻止了的,因为学校毕竟不是玻璃温室,它不可能将学生完全与社会隔离。那么怎么办呢?能任其对学生进行干扰吗?当然不可以,因为目前国内的流行音乐作品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让还没有太强分辨能力的学生去自由地适应这一文化现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导向”。公正地说,流行音乐也并非都是糟粕,简单地阻止、封杀也是不应该的,同时也是行不通的。对于音乐教育来说,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哪些作品可以唱,哪些作品不可以唱,而是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有些是可以传唱,有些是不可以传唱的,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分析、评价、鉴赏、审美能力,并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自觉的选择意识。

音乐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音乐教育事业是最基础的而又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从事音乐教育的一分子都应该为它的发展、完善与壮大尽自已的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 郭晓平.初中综合音乐感教学模式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 曹理.我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回顾与前瞻[J].中国音乐教育,2004(10).

[3] 孙继南.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续三)[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Z2).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审美音乐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