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市场走向

2014-09-02钟良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基差临储豆粕

钟良

进入2014年以来,国内大豆市场出现了复杂多变的行情,一方面是国内需求疲软,港口进口大豆库存高企,另一方面是国际大豆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企业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出现了一系列诸如大豆违约的传闻。同时,国家开始对大豆实行目标价格调控措施,并计划在近期向市场投放临储大豆。

近几年中国大豆市场环境的变化

政策调控对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自2008年以来,国家对大豆市场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其中,临时性措施诸如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定向投放国家储备油、临时降低大豆进口关税等,这些政策对市场具有快速调控的功能。对大豆产业产生较为远期影响的包括大豆临储政策、外商产业投资调整、大豆进口报备制度及鼓励油料生产等产业调整政策。

这些产业调整政策实施以来,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包括以中粮、中储粮、中纺粮油为首的国字号央企获得大步发展。3大央企有效压榨能力合计占到全国前10位企业压榨总量的20%,对市场的影响能力显著增强。

其次,国家的多油并举措施也对市场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对2009-2012年国内大豆、菜籽、棕榈油及其下游产品的定量换算显示,综合考虑其进出口和政策性收储情况,在2009-2012年期间,以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为首的传统主流食用油的整体供给增速明显低于粕类的供应增速。这表示,以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为首的传统主流食用油要么增速已经开始出现下降,要么就是被其他玉米油、茶油等小品种油挤占市场份额,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当前粕强油弱的格局。

第三,大豆进口报备制度因国内企业信息解读能力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大豆进口报备制度本身是为满足企业了解国内供需情况而做的一项公益性行为,但在当前由于多种原因这一制度反而因企业的信息解读能力薄弱而造成反作用,大量的港口库存并不能为市场提供低价的货源供应,部分未及时点价的饲料企业不得不接受亏损的现实。

豆粕市场基差贸易增多。随着中国大豆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交易模式被接受和使用,豆粕基差交易就是其中之一。简单来说,豆粕基差交易就是对应远期期货合约加上一定的保管、利息以及合理利润等形成未来的交易价格,这种交易在本质上保护了上游产业。

结合目前国内豆粕期货市场的反常走势,在基差贸易的模式下,国内油厂不得不接受高额的进口大豆,同时再利用基差交易锁定下游饲料企业和终端需求,而这个市场最终买单者将是广大的消费者。从个人角度来看,利用美盘决定成本,却在国内市场进行终端销售,显然对于国内大豆链上的企业有非常大的风险,或者说将限制企业成为纯粹的加工商,企业经营缺乏灵活性,经营环境成本不好。

粕强油弱格局持续呈现。关于粕强油弱在政策调控部分已做过需求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另外,从企业经营角度也将对这一局面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数据统计显示,按照(粕价×0.8)/豆价显示,大部分时间里,该值均高于0.6,说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豆粕的利润贡献率要高于豆油。这主要是由于相较豆油品种,豆粕替代品有限,此外,虽然豆油本身价高,但成交数量有限,相较于月均400万吨左右的豆粕消费,其市场成交活跃度显著不够,企业经营变现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从企业角度也更偏向于控制豆粕供给能力,以实现更好的利润回报。

综合来看,近几年的大豆市场环境变化,大豆临储政策因其公开性更受关注,但其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却最小,或仅限于东北地区,而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因其隐蔽被市场所忽略,但正是这些变化,对我们的企业经营会造成实质性影响,也促使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去解读信息、去提高经营能力。

当前大豆市场的几个热点问题

关于临储大豆拍卖。目前临储大豆还剩余800万吨左右,2008-2009年的大豆已处理完毕,因此如要拍卖将会以2010-2011年大豆为主。按照之前的拍卖情况,基本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当然这里面的顺价不包含仓储、利息等成本。根据对2010-2011年大豆临储情况判断,预计拍卖底价在4000附近,加上运输等费用,将在4300以内。

另一方面,今年大豆供给虽然充足,但低价原粮却几乎没有,目前东北地区大豆现货已经见底,价格在4700左右。而现在东北地区养殖行业亏损在200-300元/头左右,因此此次拍卖将会对市场获得低价原粮有一定帮助,同时也意味着竞价将会比较活跃,如果企业没有找对销路,以作油豆,建议到厂价控制在4200以下可竞拍,超过此价位则有一定风险,毕竟豆粕现货目前不是特别乐观。食品豆另议,因为该批次大豆保管较好,质量好,特别是蛋白含量较高,完全可作为食品豆使用,但食品豆需求有限,需提前锁定买家。

大豆违约与融资问题。综合来看,还是资金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迟早会解决的,不会形成太大的风险。但这一问题给我们的警示也不容小觑,从国家安全角度来讲,中国完全依赖进口是非常可怕的。其次,大豆违约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作为需求方在全球大豆贸易市场的地位。

就个人而言,抛开个别企业行为,从中国与国际卖家的地位而言,大豆违约可能在当前的贸易规则下是错误的,但另一方面,当前的贸易规则是否考虑过买家的利益?作为掏钱的买家,也亟需在规则方面去突破,话语权在某种程度是破坏掉旧的模式,寻找适合自己的交易秩序,我们也希望看到,粗暴的违约风波后,能在大豆贸易中国内企业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2014年度几个趋势的预判

国际大豆市场环境。首先看全球大豆产量,大豆产量依然保持着增长。另外,南美地区阿根廷因汇率问题,有大豆惜售现象外,整个南美地区的装船运输在近几年有明显改善,另最新消息显示,嘉吉会进一步扩大在巴西地区的大豆贸易,扩建港口,种种因素表明,中国的大豆进口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供给是有保障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由于美国一季度压榨改善,加上中国在一季度对美豆的过量进口,美国大豆库存偏低,这也就造成在当前点价模式下,因国内的大豆融资,加上美盘现货的支撑,出现的违约现象。

其次,自2000年以来美豆不是没遇到过干旱等特殊天气,但美豆的播种面积整体是平稳上升的,除了2007/2008年度,因为玉米的快速上涨。而大豆单产在趋势线上也是稳定在2.8左右,这反映的问题是美豆的供应在某种承程度上也是稳定的,中国农民有种植习惯,美国农民同样也有。

从这里,全球大豆供应是充足的,但在现在的贸易和定价模式下,特别是又冒出来一个厄尔尼诺,所以,大豆价格在近期是不太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也就是进口成本还是在高位的,中国需求不会对美盘构成太大压力。

国内市场环境。首先就是我国的粕类需求还是增长的,粕强油弱局面不会改变,其次,中国这两年新建的油厂还是会开工压榨的,所以油料进口增速不会下降,而且从2011年以来,这几年的大豆进口基本是按照年增500万吨的趋势。

再来看下需求,目前国家对公务接待控制较严,对餐饮业影响很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短期豆粕的需求。但前面数据显示,中美之间的饲料产量目前是很接近的,考虑到两国人口因素,中国的饲料消费还是很有前景的,不论从生产周期还是需求消费来看,需求只能向好的方向转变,中国人饮食消费对需求还是刺激很强的。

猜你喜欢

基差临储豆粕
从人民币货币基差变动看我国外汇市场开放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2017年第一季度豆粕市场回顾及第二季度展望
我国玉米临储收购量创新高库存压力凸显
临储政策改革元年,玉米市场变化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