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4-09-02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指示精神总书记技能

编者按:6月23—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我国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进行全面部署和规划,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本期特稿栏目,就如何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精神摘编相关评论员文章,以期对职业教育的这一重大政策利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总书记首次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职业教育是教育,更是生产和生活,决定着产业素质,代表着民族品牌,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国际经验表明,每一次产业变革,无不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升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塑国家竞争力的济世良策。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繁重任务与严峻挑战。“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和目标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如同空中楼阁遥不可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实际提出了一个事关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超出职业教育本身。

方向已定,贵在行动,重在落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行业企业、教育战线和社会各界的重大任务。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就是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技术技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职业道德,实现全面发展。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必须要创新体制机制。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只有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两翼齐飞,才能办出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善于运用利益的纽带和公平的规则,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使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和产业界的共同行动。要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必须要转变社会观念。要坚决破除用人上的各种歧视政策,取消身份、单位、部门、所有制、性别等限制,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引导全社会转变人才观念,大力宣传优秀一线人才的社会贡献,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必须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资源,改变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现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落实责任制,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发展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有志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人提供无缝衔接、灵活多样的教育机会,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密切。经济社会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就越需要高质量、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我国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大批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加快,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也会很突出。离开职业教育,要迎接这些挑战是难以想象的。

肩负“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神圣使命,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产业振兴、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无论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还是结构性矛盾,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着力培养广大青年的职业精神、技术技能和创业能力,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到2020年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间紧,任务重,当务之急是解决认识问题。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锐意进取,齐心协力,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付诸行动。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人才观决定着教学观和质量观,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离不开正确人才观的引导。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充分认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技术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培养体系。要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管理体制和培养激励保障机制,为“人人尽展其才”营造制度和舆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赋予学校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要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在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设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劳动荣誉感,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等校企一体化育人的创新试点。要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改革评价模式,加大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力度。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人才兴,则国强。技术技能是一个国家创新创造力不竭的源泉。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劳动创造财富,技术技能创造社会进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4年6月24―26日评论员文章,题目为编者所加,有删节。)

猜你喜欢

指示精神总书记技能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
习近平关于三明精神文明建设指示精神研究
建功伟大时代 国有标杆企业的管理创新实践
把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做得更好
拼技能,享丰收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