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描细画 偃仰生姿

2014-09-02韩延明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25期
关键词:关西肖像生动

韩延明

写记叙文,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人物,应状其貌,传其声,使之眉目传情,力求把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因此,形象、生动是对记叙性文章写人、叙事、摹形、状物的一般要求。

使记叙文形象、生动、感人的手法多样,并无固定模式可循,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肖像描写

写人要抓住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外形的描写,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同学们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等内容,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如鲁迅在《故乡》中对杨二嫂的描写: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由这个外貌特征我们可以粗知杨二嫂尖酸刻薄的性格。

肖像描写特别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窥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年龄、性格、情绪不同,他们的眼神和目光也会不同,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或是饱经沧桑,或是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总是躲躲闪闪,游离不定。读过《祝福》的人,都不会忘记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尤其是她的那双眼睛: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这段肖像描写给我们留下极深的印象,原因就在于“木刻”“间或一轮”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十分准确地刻画了祥林嫂精神上的麻木,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变故前后其性格的变化。

二、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即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情发展的具体情节、环境中的细小事物进行细致描摹。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的细胞,没有了它们,文章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会失去血肉和神采。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里,作者用“吮”这一细节描写揭示了人物在一瞬间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突然听说丈夫参军了,水生嫂没有思想准备,心里既高兴,又有点舍不得,多种心绪一起涌上心头。作者用“吮”这个动作,给水生嫂设计了生动的造型,使人物具有立体感,使这一人物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中老孙头对被选中的马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也是通过“特写镜头”完成的:

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抽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

可以说,好文章之所以感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同学们要想使所写的人或事给读者留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深刻印象,就必须在细节描写上下工夫。

三、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将表达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这两种修辞手法在使记叙文形象生动方面最常用。《水浒传》中有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场景: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这段文字,读后真是令人觉得过瘾!这除了得益于准确到位的动词运用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你看:第一拳,因为有个形象的比喻——“油酱铺”,使读者不仅看到了镇关西的鼻子流血且歪到了一边,而且运用通感,让读者似乎还能嗅出鲜血的味道,能体会到镇关西当时的感受。第二拳,又从视觉的角度设喻。因为打出了眼珠子,镇关西的视觉出现了故障,所以作者说像“开了个彩帛铺”,五彩缤纷。第三拳,镇关西被打晕了。作者又从听觉的角度设喻,说“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以此来描绘镇关西被打死之前脑袋里的反应,形象可感,运用修辞的奇效可见一斑。

四、多角度多侧面摹形状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事物,仰视俯视,近看远观,因为角度不同,所见也就不一样。如上文提到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作者就是从多个角度来凸显“打”的效果的。这三拳,作者从味觉写到视觉,再从听觉到感觉,从多个角度设喻,综合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充分发挥了它们的功用。因此,这三拳打得“有形有声有色”,不仅成功刻画了一个除恶济困的英雄形象,而且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塑造人物形象的精彩范例。

五、多用短句

短句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明快,具有顿挫之美,把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鲁迅小说《药》中对刽子手康大叔的描写: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地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这老东西……”

透过这些短句,读者深切体会到了双手沾着革命者鲜血的刽子手攫取华老栓用辛劳积攒下来的洋钱时的贪婪和凶狠。

六、动词、形容词的准确运用

《水浒传》中有一个“武松打虎”的场面,老虎的威风、武松的气势,写得何等的淋漓尽致!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机智灵巧地“一闪”“一躲”又“一闪”,正是这几个动词的运用,把“武松打虎”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

可见,记叙性文章要想生动形象,内容充实,多层次、多角度地写人、叙事、摹形、状物是必不可少的。

猜你喜欢

关西肖像生动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地毯肖像
画肖像
动物进句子生动又有趣
鲁提辖打不成镇关西
关西美术竞卖秋拍将举槌
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
现代派雕塑家明大多.罗索的肖像艺术
肖像雕塑的“形”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