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相助 勇于担当 奋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014-09-01杨亮康伟

北方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牧业着力县域

杨亮++康伟

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是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宏观和微观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和交汇处,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转变发展方式、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是“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着自治区城乡结构的调整、县域产业的充实、基层基础的巩固、农牧民生活的提高,是富民强区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化德县虽然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却取得了突出成绩。本刊就化德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采访了中共化德县委书记霍建忠。

记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化德县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但2013年被命名为“全国中小企业投资环境百佳县”,化德县委县政府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霍建忠:就化德而言,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经济不仅是经济崛起的重要支撑,更是转型跨越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在。2013年,化德县深入落实“8337”发展思路,乌兰察布市“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建设五个区”的目标定位,大力发展“一轻一重一流”三大特色产业,全力打造 “三个基地”,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6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8元,被命名为“全国中小企业投资环境百佳县”。 总体来说,近年来,化德县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农村经济稳步推进,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工作全面加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化德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立足县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深入破题的结果,是解放思想、“破三论”、“树三观”的生动体现。

记者:春节前夕,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对内蒙古做出了“一个高度评价”、“一个总体要求”、“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四字殷切期望”的重要指示,为内蒙古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的主要思路是怎样的?

霍建忠:我们将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乌兰察布市“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建设五个区”发展路径紧密结合起来,把其中的重要论述和重大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正确的立场方法和有力的政策举措,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以“五个结合”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三大基地”建设,打造经济繁荣的风景线。我们将牢牢把握“五个结合”,立足 “三大基地” 建设,大力发展“一轻一重一流”三大特色产业。一是在扩张总量的同时,依托羊驼绒服装城,大力推进服装品牌化战略;二是依托合金循环产业园,大力推进合金产业升级;三是依托吉庆风场,大力推进风光能开发;四是依托服装、合金等产业基础,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依托张家口地区及锡盟草原文化,精心培育旅游产业,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要我们善于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以“三项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打造美丽乡村的风景线。总书记提出的“着力抓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积极打造现代畜牧业,扎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自治区、也是化德县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指针。化德县积温低、无霜期短,发展现代农牧业是必然之路。我们将坚持收缩农牧业生产战线、加强土地流 转和扩张优势产业双向推进,围绕绿色、生态,大力推广节水农业、避灾农业,积极发展以花卉、苗木为主的高效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禁牧不禁养,禁牧促产业”,在毫不动摇地抓好禁牧工作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在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同时,加快发展林下特禽养殖,在沿公路主干线、退耕还林项目区发展林下特禽养殖观光产业,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我们将按照“十个全覆盖”的要求,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村老百姓。

以“四个重点内容”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民生改善,打造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风景线。总书记强调指出,内蒙古的公共服务水平和民生状况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定要围绕“四个重点内容”,加大工作力度,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注重可持续性。化德县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乌兰察布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风蚀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公共服务水平和民生状况与其他旗县相比差距更大,进一步保障和改进民生尤为重要。我们将切实担负起为民富民的政治任务,按照自治区“六大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 是要按照“三到村三到户”的要求,统筹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三三制”扶贫模式,大力实施开发式、转移式、保障式扶贫,力争到2017年,让全县3.8万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我们将着力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助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全县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体面、更有保障、更加幸福。

守望相助是习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殷切期望。我们将正确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薄弱的发展基础,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找准化德工作在全区、全市的定位,摸清化德跨越发展的路径,以更宽广的视野用好县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内部增强动力、向上争取支持、对外扩大开放上下功夫;同时,我们将把创新观念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起来,着力“破三论”、“树三观”、“举四力”(借外力、强内力、挖潜力、激活力)、“推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强化敢于担当精神,善于用改革的思维、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重大矛盾和难点问题,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打造祖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做出积极的努力。

记者:化德的发展思路确实非常清晰,与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总体定位可谓不谋而合。最后,请霍书记简单概括一下今后一个时期化德县的发展目标,为其他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借鉴。

霍建忠:非常感谢你们对于化德县工作的肯定。过去的成绩虽然令人振奋,但化德县委、政府并没有安于现状,深知想要继续扬帆远航,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为此,在不久前闭幕的化德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化德县委、政府再次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审时度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为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简单说来,主要目标如下: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抓项目,抓投入,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打造服装产业、合金产业、风光能产业、矿产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产业。

二是坚持产业主导,农民增收,着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围绕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目标,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全面推动现代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三是坚持统筹发展,城乡联动,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西引、南优、北扩、东跨”的发展思路,把城镇建在大自然中、建在园林中。

四是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切实解决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的民生问题,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是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宏观和微观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和交汇处,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转变发展方式、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是“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着自治区城乡结构的调整、县域产业的充实、基层基础的巩固、农牧民生活的提高,是富民强区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化德县虽然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却取得了突出成绩。本刊就化德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采访了中共化德县委书记霍建忠。

记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化德县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但2013年被命名为“全国中小企业投资环境百佳县”,化德县委县政府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霍建忠:就化德而言,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经济不仅是经济崛起的重要支撑,更是转型跨越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在。2013年,化德县深入落实“8337”发展思路,乌兰察布市“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建设五个区”的目标定位,大力发展“一轻一重一流”三大特色产业,全力打造 “三个基地”,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6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8元,被命名为“全国中小企业投资环境百佳县”。 总体来说,近年来,化德县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农村经济稳步推进,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工作全面加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化德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立足县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深入破题的结果,是解放思想、“破三论”、“树三观”的生动体现。

记者:春节前夕,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对内蒙古做出了“一个高度评价”、“一个总体要求”、“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四字殷切期望”的重要指示,为内蒙古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的主要思路是怎样的?

霍建忠:我们将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乌兰察布市“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建设五个区”发展路径紧密结合起来,把其中的重要论述和重大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正确的立场方法和有力的政策举措,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以“五个结合”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三大基地”建设,打造经济繁荣的风景线。我们将牢牢把握“五个结合”,立足 “三大基地” 建设,大力发展“一轻一重一流”三大特色产业。一是在扩张总量的同时,依托羊驼绒服装城,大力推进服装品牌化战略;二是依托合金循环产业园,大力推进合金产业升级;三是依托吉庆风场,大力推进风光能开发;四是依托服装、合金等产业基础,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依托张家口地区及锡盟草原文化,精心培育旅游产业,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要我们善于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以“三项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打造美丽乡村的风景线。总书记提出的“着力抓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积极打造现代畜牧业,扎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自治区、也是化德县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指针。化德县积温低、无霜期短,发展现代农牧业是必然之路。我们将坚持收缩农牧业生产战线、加强土地流 转和扩张优势产业双向推进,围绕绿色、生态,大力推广节水农业、避灾农业,积极发展以花卉、苗木为主的高效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禁牧不禁养,禁牧促产业”,在毫不动摇地抓好禁牧工作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在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同时,加快发展林下特禽养殖,在沿公路主干线、退耕还林项目区发展林下特禽养殖观光产业,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我们将按照“十个全覆盖”的要求,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村老百姓。

以“四个重点内容”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民生改善,打造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风景线。总书记强调指出,内蒙古的公共服务水平和民生状况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定要围绕“四个重点内容”,加大工作力度,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注重可持续性。化德县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乌兰察布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风蚀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公共服务水平和民生状况与其他旗县相比差距更大,进一步保障和改进民生尤为重要。我们将切实担负起为民富民的政治任务,按照自治区“六大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 是要按照“三到村三到户”的要求,统筹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三三制”扶贫模式,大力实施开发式、转移式、保障式扶贫,力争到2017年,让全县3.8万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我们将着力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助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全县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体面、更有保障、更加幸福。

守望相助是习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殷切期望。我们将正确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薄弱的发展基础,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找准化德工作在全区、全市的定位,摸清化德跨越发展的路径,以更宽广的视野用好县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内部增强动力、向上争取支持、对外扩大开放上下功夫;同时,我们将把创新观念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起来,着力“破三论”、“树三观”、“举四力”(借外力、强内力、挖潜力、激活力)、“推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强化敢于担当精神,善于用改革的思维、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重大矛盾和难点问题,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打造祖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做出积极的努力。

记者:化德的发展思路确实非常清晰,与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总体定位可谓不谋而合。最后,请霍书记简单概括一下今后一个时期化德县的发展目标,为其他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借鉴。

霍建忠:非常感谢你们对于化德县工作的肯定。过去的成绩虽然令人振奋,但化德县委、政府并没有安于现状,深知想要继续扬帆远航,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为此,在不久前闭幕的化德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化德县委、政府再次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审时度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为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简单说来,主要目标如下: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抓项目,抓投入,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打造服装产业、合金产业、风光能产业、矿产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产业。

二是坚持产业主导,农民增收,着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围绕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目标,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全面推动现代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三是坚持统筹发展,城乡联动,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西引、南优、北扩、东跨”的发展思路,把城镇建在大自然中、建在园林中。

四是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切实解决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的民生问题,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是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宏观和微观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和交汇处,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转变发展方式、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是“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着自治区城乡结构的调整、县域产业的充实、基层基础的巩固、农牧民生活的提高,是富民强区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化德县虽然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却取得了突出成绩。本刊就化德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采访了中共化德县委书记霍建忠。

记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化德县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但2013年被命名为“全国中小企业投资环境百佳县”,化德县委县政府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霍建忠:就化德而言,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经济不仅是经济崛起的重要支撑,更是转型跨越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在。2013年,化德县深入落实“8337”发展思路,乌兰察布市“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建设五个区”的目标定位,大力发展“一轻一重一流”三大特色产业,全力打造 “三个基地”,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6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8元,被命名为“全国中小企业投资环境百佳县”。 总体来说,近年来,化德县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农村经济稳步推进,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工作全面加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化德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立足县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深入破题的结果,是解放思想、“破三论”、“树三观”的生动体现。

记者:春节前夕,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对内蒙古做出了“一个高度评价”、“一个总体要求”、“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四字殷切期望”的重要指示,为内蒙古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的主要思路是怎样的?

霍建忠:我们将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乌兰察布市“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建设五个区”发展路径紧密结合起来,把其中的重要论述和重大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正确的立场方法和有力的政策举措,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以“五个结合”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三大基地”建设,打造经济繁荣的风景线。我们将牢牢把握“五个结合”,立足 “三大基地” 建设,大力发展“一轻一重一流”三大特色产业。一是在扩张总量的同时,依托羊驼绒服装城,大力推进服装品牌化战略;二是依托合金循环产业园,大力推进合金产业升级;三是依托吉庆风场,大力推进风光能开发;四是依托服装、合金等产业基础,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依托张家口地区及锡盟草原文化,精心培育旅游产业,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要我们善于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以“三项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打造美丽乡村的风景线。总书记提出的“着力抓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积极打造现代畜牧业,扎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自治区、也是化德县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指针。化德县积温低、无霜期短,发展现代农牧业是必然之路。我们将坚持收缩农牧业生产战线、加强土地流 转和扩张优势产业双向推进,围绕绿色、生态,大力推广节水农业、避灾农业,积极发展以花卉、苗木为主的高效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禁牧不禁养,禁牧促产业”,在毫不动摇地抓好禁牧工作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在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同时,加快发展林下特禽养殖,在沿公路主干线、退耕还林项目区发展林下特禽养殖观光产业,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我们将按照“十个全覆盖”的要求,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村老百姓。

以“四个重点内容”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民生改善,打造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风景线。总书记强调指出,内蒙古的公共服务水平和民生状况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定要围绕“四个重点内容”,加大工作力度,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注重可持续性。化德县是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乌兰察布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风蚀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公共服务水平和民生状况与其他旗县相比差距更大,进一步保障和改进民生尤为重要。我们将切实担负起为民富民的政治任务,按照自治区“六大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 是要按照“三到村三到户”的要求,统筹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三三制”扶贫模式,大力实施开发式、转移式、保障式扶贫,力争到2017年,让全县3.8万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我们将着力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助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全县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体面、更有保障、更加幸福。

守望相助是习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殷切期望。我们将正确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薄弱的发展基础,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找准化德工作在全区、全市的定位,摸清化德跨越发展的路径,以更宽广的视野用好县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内部增强动力、向上争取支持、对外扩大开放上下功夫;同时,我们将把创新观念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起来,着力“破三论”、“树三观”、“举四力”(借外力、强内力、挖潜力、激活力)、“推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强化敢于担当精神,善于用改革的思维、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重大矛盾和难点问题,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打造祖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做出积极的努力。

记者:化德的发展思路确实非常清晰,与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总体定位可谓不谋而合。最后,请霍书记简单概括一下今后一个时期化德县的发展目标,为其他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借鉴。

霍建忠:非常感谢你们对于化德县工作的肯定。过去的成绩虽然令人振奋,但化德县委、政府并没有安于现状,深知想要继续扬帆远航,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为此,在不久前闭幕的化德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化德县委、政府再次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审时度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为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简单说来,主要目标如下: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抓项目,抓投入,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打造服装产业、合金产业、风光能产业、矿产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产业。

二是坚持产业主导,农民增收,着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围绕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目标,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全面推动现代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三是坚持统筹发展,城乡联动,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西引、南优、北扩、东跨”的发展思路,把城镇建在大自然中、建在园林中。

四是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切实解决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的民生问题,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猜你喜欢

农牧业着力县域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以科技创新转变生产方式 发展现代农牧业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