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伤

2014-08-30沈永生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硬伤缺席活动课

沈永生

一次参加某优质课评选,上完课才下场,主任评委来到我身边,弯腰对我耳语:“‘谢谢听讲暴露出硬伤!”一边说还一边朝黑板左侧的大屏幕努嘴。

他是讲我的课件告别语。原本只有“谢谢”。也是教语文的女儿亦若觉得怪孤单的,我们便想凑点什么。“谢谢同学们”吧,只是模拟上课,没有学生。“谢谢评委”吧,没有模拟的味道,还有讨巧之嫌。“谢谢大家”吧,倒也模糊得轻巧,可是谢什么事情却没言明。一时没定准。交差时敷衍成“谢谢听讲”。谁知“驼子拜年多一礼”,添了“听讲”虽然避免了孤单,却“暴露”了“硬伤”:“人家说你,你讲他听这一套没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这一新课标主旋律。”

莫把新课标当新课鞭。难道“听讲”就没依新课标?难道有类似“听讲”的提法就没依新课标?现在许多人在正式场合,特别是上所谓竞赛课、展示课、研讨课时,似乎越来越不怎么讲,不怎么敢讲;有些活动甚至严格限制老师讲课时间只得多少分钟。评课自然也不大怎么敢说“讲”。

不可否认,这些活动课往往是限定篇目的,执教者事先备课不可谓不充分,甚至反复试教又跟进修订,甚至有专业团队一遍遍打磨,上课几乎成了专业汇演与集中展示;面对的又常常是一个地区最优质的生源,是强强对话,高手跟高手过招。这样一来,精心设计过后少讲一点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如果不管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课,特别是常态课,都一窝蜂少讲,那成什么样子!

有些观摩过我们类似上面提到的那些活动课的外国同仁早就奇怪而坦率地指出:如果学生都知道,都能自己解决,那又何必来上这节课?何必要你老师来上?北大曹文轩教授也曾在某次中小学教研活动评课时忍不住语重心长地劝诫:“你必须知道你是老师,老师本来是讲课的,讲课是他的天职……我们是讲授者,不是一个传递话筒的人,这并不代表民主,也并不代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一堂语文课讲到一定知识密度的份上,让听课者大有所获,这也是以学生为本。”不止教师不能缺席,讲课也不能缺席。

“就指一张嘴”,社会上某些人不无嘲讽,也不无羡慕地这么调侃我们语文老师,话是难听一点,却道出了语文的实质。语文就是讲嘴的学科。俗话说“话不说,人不知。”语文就是揣摩语言表达的有效性的。

“石磙都压不出个屁来”应该跟我们语文老师沾不上边。如果我们语文老师上课不讲、怕讲、不能放开讲,甚至压根就不能讲,讲不出个所以然,讲不出语言表达的有效性来,这倒真成语文教学的硬伤。那还指望我们的学生跟我们学习什么呢!那还指望他们跟谁去学有效表达!那还指望他们的表达能如何有效,表达能力、语文水平能如何提高!

猜你喜欢

硬伤缺席活动课
你缺席的那些年
骆浩:记录思考从不缺席
歧视女性,日本国际形象的“硬伤”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