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对高职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2014-08-30林华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职生道德教育道德

林华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网络对高职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林华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当代高职生作为“网上的一代”,网络在他们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如何兴利去弊呢?本文就网络文化对高职生的影响及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如何采取对策方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网络 高职生 影响 德育 对策

21世纪是信息与通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互联网给整个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但网络对高职生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并在德育教育中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1 网络的负面影响

在高职生中上网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网上垃圾”也开始日益侵蚀中职生的心灵,毒害他们的身心,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具体表现如下:

1.1 上网成瘾后果严重

高职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时间的面对电脑,对身体发育极其不利。同时,长时间上网还可能患上“网络或游戏成瘾症”,轻者精神依赖,不上网就焦虑、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重者与毒品成瘾相似,完全被游戏和网络控制,难以摆脱,整个人变得不可理喻,没有自尊,为上网可以不择手段。

1.2 网络信息易污染

色情、暴力、歪理邪说、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等不良信息充斥网中,造成网上信息污染。高职生的辨识能力较弱,自制力也较差,即使遇到了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也没有自觉的抵制意识和能力。

1.3 网络引起无诚信

网络交流的“虚拟性”易使青少年产生说谎、虚假的心理反应,诚实信用在网上大打折扣,相互欺骗成了一种乐趣,不健康人格大肆滋生,学生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不受限制,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

1.4 网络“游戏”无人生

过度的网络游戏会阻碍大脑的正常发育,早中期的智力开发也受到影响。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大多数游戏告诉青少年的却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勾心斗角,这些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1.5 “网恋”无真实

高职生中上网人数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高职生“网恋”问题也日益突出,由高职生“网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日益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2 正确认识网络、看待网络

有人认为网络不是洪水猛兽,但会“玩物丧志”。如果视上网玩游戏为洪水猛兽,一味阻止高职生去玩游戏,是偏激的做法。就上网本身而言,当然并没有错,关键在我们教他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我们应该看到高职生上网的利,肯定网络给高职生带来巨大帮助。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他们可以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而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高职生也需要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占据有利地位。网络对高职生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于高职生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别能力,但不得不承认,网上仍然有着太多的诱惑与隐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信息时代不让学生学习和利用网络显然是不明智的。但现实生活中,上网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己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自制力、辨别力不强的中职生沉迷于网上聊天无力自拔,甚至滑向犯罪的边缘。心怀不轨的人将黑手频频伸向涉世不深的学生,惨剧接连不断地发生。许多媒体将网络称为“电子毒品”实不为过。网络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利用好网络,关键在于使用者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学习网络知识,进一步挖掘网络的新用途。

3 教育对策

作为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成果,网络自身是中性的,无论是良性作用,还是负面效应,都是参与其中的人“制造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种种弊端而因噎废食,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相反,应该认真总结和反思网络道德问题,力争做到“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把握教育时机。道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判断标准,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这种教育的关键期则是在入学当年,在初入学这段时间里,抓紧对学生上网道德的教育将会事半功倍。建议在新生入学后一年级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增加关于青少年网德教育的内容,并将此看成“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并要贯穿于高职生在校教育的始终。

第二、丰富教育载体。对高职生的网德教育除了传统载体外,应该考虑一些新的载体。比如利用校园网开办德育工作网站,由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深德育工作者共同主持。将网络作为德育载体,使德育在人机交往中有隐蔽性的特点,更容易使教育者袒露真心,说出自己真正的思想观点而无须顾及“脸面”和“压力”,这是传统德育无法比拟的。

第三、转变教育重点。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过于重视道德认识的传输而轻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教育者总是希望通过道德知识的灌输而直接获得所希望的道德品质。而网络道德教育却可以避免这种急功近利的情况,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行为是一种无人监督和无需顾及舆论的自主行为,只能借助行为者的内心信念来决定到底采取哪种行为,而这种内心信念无非是包含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由此可见,网络道德教育要改变传统的以传输道德知识为重点的德育方式,就应该对高职生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

第四、改进教育形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道德教育方式方面进行一场革命。一方面,可以利用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将德育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主题经现代化手段演绎为具体而富有情趣的网络内容,甚至可以将某种道德情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寓教于乐。另一方面,在德育网站上也可设置一些引人入胜的道德案例或道德情景,让学生参与选择讨论,教育者从中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在多种道德境遇的选择中锤炼道德意志的坚毅性。

最后,除了对学生加强日常的正面引导、对网络加强严格管理之外,还需要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管理干部队伍,摸准学生的思想脉博,使德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历史已进入21世纪,德育工作者如果仍然手持传统德育方式的“旧船票”,就难以登上信息时代的“新客船”!

[1]张良.《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2]张静.《现代网络教育方法初探》.科技信息,2010.

猜你喜欢

高职生道德教育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