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规划引领在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
——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

2014-08-30刘锐安建瑞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1期
关键词:津南津南区工业区

刘锐 安建瑞

(1.天津市津南区规划设计所,天津 300350;2.天津市天通永和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350)

城市规划引领在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
——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

刘锐1安建瑞2

(1.天津市津南区规划设计所,天津 300350;2.天津市天通永和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350)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城市规划的引领,不仅有利于空间上实现城乡一体化,并通过引导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均衡化布局,使城乡居民均等获得各项城市服务,而且规划对产业的引导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利于其身份的逐步转变。本文以天津津南区在示范小城镇、示范工业园区和其他一系列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阐述城市规划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

规划引领 城乡一体化 作用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没有科学的规划,就不可能实现有序推进。通过统筹考虑城乡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农业发展等方面发展现状,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相关规划,才能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城乡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天津市津南区以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为龙头,通过规划控制引导,尤其是控规全覆盖为城乡规划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有效的推进“三个集中”,即农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工业向示范工业园区集中、农村村民向居住社区集中,并引导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城乡形象等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在政策上基本平等、产业发展上基本互补、国民待遇上基本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农民初步过上了安居、乐业、有保障的生活[1]。

1 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天津市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减少耕地面积的前提下,通过以宅基地换房的方式进行土地整合,突破当前小城镇建设中面临土地和资金制约的双重矛盾,利用补偿用地征地收益作为项目投入,满足国家资本金管理要求,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资金平衡。凭借这种方式建设示范小城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2006年天津市开展示范小城镇建设以来,津南区陆续开展了四批示范小城镇建设,其中第一批为小站示范镇,该示范镇总用地规模为154公顷,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第二批示范镇包括八里台镇(一期)、葛沽镇(一期)、示范镇总用地面积为941.29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69.05万平方米;第三批示范镇包括辛庄镇(一期)、咸水沽镇、双桥河镇和北闸口镇示范小城镇,该批次总用地面积为1428.14公顷,总建筑面积为386.34万平方米;第四批包括八里台镇(二期)、葛沽镇(二期)、辛庄镇(二期),该批次总用地面积为1221.24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36.5万平方米。以上批次示范镇规划均已完成相应规划编制工作。在这些规划的引领下,津南区开展了重点项目拆迁、城中村改造和七个镇的示范镇建设。截止第四批示范镇建设完成,总计安置还迁91村,57228户,167630人。还迁区规划建设975.42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593.58万平方米,农村城市化率69.7%。

除以上批次示范镇建设陆续完成后,津南区已在今年开展了下一批示范镇规划,其中八里台镇(三期)方案已得到天津市政府的同意,进入深化阶段,待完成后可对该批次示范镇建设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其他示范镇的下一批次规划正在酝酿中。

由规划引导的示范镇建设,将使津南区“十二五”规划期间,拆迁整合23个村庄,还迁安置农民50757人,实现津南区城市化率90%。远景规划至2020年,计划拆迁整合26个村庄,还迁安置农民51265人,实现津南区城市化率100%。

2 示范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津南区主要包括四个示范工业园区,分别为海河工业区、双港工业区、八里台工业区和小站工业区。各园区均主动承接海河教育园区的功能辐射,依据现状产业基础,突出各自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了更好落实示范工业园区的建设,支持其更好地发展,津南区组织编制了各个示范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有效地指导了示范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2.1 海河工业区规划情况

海河工业区紧邻海河教育园区和津南新城,将其定位为以功能型电子元器件为核心,以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元器件设计为重点电子工业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040公顷,其中起步区规划用地面积为304公顷,扩域地块规划面积为563.3公顷。

2.2 双港工业区规划情况

双港工业区位于海河教育园区和天津市区之间,因此其功能定位为我国北方数控系统、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天津市装备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的推动器。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273公顷,其中起步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74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津南区政府批复。扩域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75.6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

2.3 八里台工业区规划情况

八里台工业区考虑到其位于西青微电子园区周边,将其功能定位为通讯电子、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产品制造为核心的电子工业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649公顷,其中起步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02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区政府批复。其扩域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47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已完成。

2.4 小站工业区规划情况

小站工业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其功能定位是以航空、电子、汽车新材料制造为核心的新材料工业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59公顷,其中起步区规划用地面积为293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

四个示范工业园区的一系列规划的编制不仅从宏观上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功能定位,而且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该区用地的审批提供了依据,通过城市设计有效指导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乡村空间形态向城市空间形态的转变。在规划的指导下,四个工业示范园区现入驻企业达到269家,2011年税收达5.6亿元,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不仅在空间形态上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而且从人的生活方式上实现了城乡的融合。

3 相关专项规划

3.1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基础设施是支撑空间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保证城乡一体化的空间落实、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科学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是使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均衡协调的重要前提。

为此,津南区组织编制了给排水专项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电力专项规划等一系列基础设施规划。通过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完善了给排水管网、提高了自来水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对于津南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民生活环境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将有利于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出行模式,并为城乡居民的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电力专项规划对于解决城乡发展需要和保证安全供电,优化城乡电网结构,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划将津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互协调、相互推进,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重要保障。

3.2 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公共服务是衡量城乡一体化程度重要标志之一。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使津南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为实现建设科学生态城的城乡一体化目标,应建立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结构和布局,逐步实现从“低标准和不均等”到城乡“高标准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为了更好的推进实现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津南区分别编制了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医疗卫生专项规划、文化设施专项规划等关系民生的专项规划。

其中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切实落实津南区“人才兴区”战略,关注民计民生,统筹安排教育设施空间布局,优化教育设施资源布置。医疗卫生专项规划将有效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使医疗资源的配置合理、高效,形成完整的医疗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引导形成由区到镇再到社区的完善的总体布局,使广大市民享受到更为便利的文化服务设施,提高广大市民精神层面的需求,进而完成和谐社会建设的基层落实。

通过以上规划编制和实施,有效地指导了中小学、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在全区的均等化布局,通过规划引导将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3.3 产业专项规划

产业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动力。因此,津南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编制了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等第三产业专项规划,为津南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后续动力,为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三产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规划指引。

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完善了津南的生产、生活发展规划,促进津南重点项目落地,优化津南经济发展环境。楼宇经济规划优化了津南楼宇经济环境,为津南经济发展提供切实保障,提升产出效益率。这两项产业规划通过指导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津南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4 城市设计导则

和谐城乡形象的塑造是城乡一体化的外在表现,同时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因此,津南区通过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为城乡形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塑造具有津南特色的现代化城乡形象。

城市设计导则主要通过对城乡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建筑强度、建筑立面、建筑顶部,店招牌匾等方面进行管理,从交通组织、城市开敞空间、城市天际线等方面进行引导,以塑造一个和谐的城乡形象。目前城市设计导则在指导城乡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崭新的津南新形象已经初现雏形。

通过上述规划的引领,首先,有效推进了示范小城镇建设,以宅基地换房,让农民进入小城镇社区居住,显著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农村整体面貌,解决了“安居”问题。其次,加快了示范工业园区的建设,以“三区”联动为主要措施,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小城镇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决了农民“乐业”和“有保障”问题。第三,完善了城乡各项设施的建设,使城乡居民同时享受“农民待遇”和“市民待遇”,推动农民变市民,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总之,科学规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如果规划出现了偏差,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只顾硬件、忽视软件,只顾局部、忽视全局,将会使后面的工作变得十分被动,甚至出现反复,造成浪费,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初衷相悖。津南区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通过示范小城镇、工业示范园区等片区规划的编制,推动城乡空间的协调发展,并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越、均等的生活、工作环境;通过一系列专项规划的编制,指导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设施保障,通过专项规划的编制则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充分体现了规划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1]津南区城乡一体化路径选择与对策研究.

[2]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城市规划,1997(5).

[3]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4]天津市津南区总体规划(2008-2020).

[5]天津市津南区2011年调研成果汇编.

刘锐,男,1980.10,在职研究生,工作于津南区规划设计所,工程师。安建瑞,女,本科,天津市天通永和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津南津南区工业区
津南区分层标组地质鉴别孔松散层取芯施工技术与效果分析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环保工作不力 天津市东丽、津南两名副区长被免职
津南区总工会深入开展关爱职工行动
关于老工业区污染场地管理的探讨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难点分析
天津津南污水处理厂将于年底投产运营
浙江:湿地内禁设开发区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