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泥:一个缤纷奇妙的世界

2014-08-28陈旦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彩泥创作课程

陈旦

2009年,我校成立“我型我塑”彩泥社团。四年多的课程实践证明,彩泥的“随形”“随时”“随地”“随性”,让“我型我塑”彩泥社团的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

一、细化目标内容,让课程缤纷起来

我们始终在追问:通过彩泥,究竟要给学生带来什么?是技术?是知识?是素养?还是人生?这一追问其实是在拷问:我们的目光究竟是只盯着脚尖走路,还是投向数年之后。答案不言而喻,彩泥的价值诉求当有五点:一是给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二是培养学生左右手协调的操作能力;三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思维,张扬个性;四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五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坚毅的品格。

据此,彩泥课程的目标是:成为学校特色社团,也成为海门特色社团;让喜欢彩泥、乐意学习彩泥的学生从5%达到90%;不但要有普通型的彩泥作品,更要有精品型的彩泥作品;让彩泥活动教学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

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彩泥的课程目标分别是: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彩泥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了解、认知彩泥这种艺术形式,学习分辨其色彩、造型、质感等美术语言,制作多件彩泥作品。有兴趣的同学要出精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示范、研磨,帮助学生掌握彩泥作品的设计方法与步骤,通过创作,能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彩泥作品呈现出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只有目标,没有内容,课程只是空中楼阁。所以,搭建课程框架,做实课程内容,是彩泥课程的重点。

“我型我塑”泥塑课程分为四个单元:认识彩泥、彩泥游戏基础、彩泥游戏提高、彩泥生活小应用。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彩泥世界的无限创意。

二、强化兴趣教学,让课程奇妙起来

1.揭开彩泥的神秘面纱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泥的可塑和新颖,令学生感觉愉悦、自由和轻松,这为教学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精心呵护学生那份浓浓的学习兴趣,必须时刻挂在教师的心头。

彩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神奇。当学生一走进教室,就看到在座位上有一只只百宝箱。里面有炫彩的泥、多样的工具、精彩的“藏品”,是他们的最爱。这些就是创造神奇的工具呀!

不,除了这些工具,要完成一件彩泥作品,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运用灵巧的手指。每节课开始,我们都做“手指操”。每一双小手都要随着音乐的节奏伸展舞动,揉一揉揉成点、搓一搓搓成线、压一压压成面,课堂欢乐而轻松。

2.玩转彩泥无穷造型

彩泥到底有多少造型?那仿佛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清。对于儿童,他们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美妙创意,“玩”泥,能充分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玩泥巴”,不加任何的限制和示范,学生可以随意联想、自主玩泥,搓出个圆球,就是皮球、多搓几个变汤圆;拉一下长长的又变出了面条;卷一卷变成蜗牛,用工具刀把方泥切几刀,变成一辆小汽车……在这种“过家家”式的“泥巴游戏”中,学生的兴趣都很浓,能做出不少东西来。

可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有规矩,总要从随意走向规范。那就来体验单个形体的基本捏法。在这里,我和学生们一起玩点线,美味香甜的甜甜圈出炉了;玩形状,圆圆方方的世界出现了;玩叠加,可口的汉堡、饼干、蛋糕上桌了;玩平面,小羊、狮子、姜饼人、青花瓷诞生了。我让学生在制作作品时“随形”“随时”“随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粗人粗做,体现“朴实无华,大大咧咧”的豪放风格;细人细做,精雕细刻,光滑华丽,体现“形准面光,精巧玲珑,文雅稚气”的风格。不同性格,所制成的作品风格也不同,但这都是学生张扬自我、挥洒童真的表现。因此,学生学习彩泥的积极性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几乎忘了学习时间,忘了下课铃响,期待再次上彩泥课。

3.探索彩泥奇妙世界

彩泥终究是生活的艺术再现。彩泥作品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个物,也可能是一个场景。每一尊彩泥都是有生命的,都会透露出生活的情趣。当我们看到完成的彩泥作品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原来生活中竟会有这样的艺术。

艺术造型从童话故事中迁移。如《三只小猪》是根据同名童话创作的彩泥作品。怎样的小猪才是可爱聪明的?从哪些动作中体现,从哪个眼神中体现?怎么样让这些动作和神情更夸张,让小猪的特色鲜明地呈现出来?学生的创意很多很多。《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形象,学生学习捏塑羊的基本造型,打扮羊宝宝,制作灰太狼、红太狼、小灰灰等自己喜欢的角色,师生共同布置羊村。

创意灵感从动画动漫中触发。《海绵宝宝》主题设计的活动中,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简单的一块海绵,还能变成哪些不同的角色呢?这一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们从职业方面去考虑,制作出海绵绅士、海绵淑女、海绵宝宝、海绵运动员……又从性别、年龄、民族、服饰等方面发挥想象,塑造出来的形象既搞笑又多彩。

主题创作从课文游戏中诞生。如《勤劳的小蜜蜂》一课,学生不仅设计出了造型可爱的小蜜蜂,还自己编了童谣,真让人佩服。可见,彩泥教学,从形状看千姿百态,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过程;从内容看丰富多彩,哪怕是有主题的内容,也让儿童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去挖掘这些变化多端、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怎会不吸引学生的眼球?不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呢?

媒材综合从平凡生活中吸收。在技法掌握娴熟的基础之上,我想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找寻彩泥创作所带来的快乐!于是就有了多种媒材综合运用。如《闹钟羊》就是在观察了绵羊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圆形组合表现绵羊毛茸茸的感觉,利用闹钟外形和绵羊肥胖的身体完美结合,绵羊头部的摆放可以表现羊的各种形态和情绪。亲手设计一个闹钟,每天把自己叫醒,实用且有趣,这样的作品让学生很有成就感。

在手工教学中,经常会看到呈现出来的作品形态各异,主要原因就是老师只告诉他们怎么做,同样的孩子,同样的课题,不同的上法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师,要时刻记住:我辅导的不是一件优秀的作品,而是一批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三、创新评价方法,让课堂活跃起来

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效果,就有什么样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学生创作的灵感离不开评价品鉴方法的多样、丰富。

“展示大舞台”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我把学生的彩泥作品排列在美术室中,仿佛一个彩泥展厅。我设想了一个个荣誉称号,如“最佳创意”“最佳造型”“最大场景”等。学生就是一个个小评委,他们给这些作品投票。有些作品成为班级精品一直陈列在美术室中,颁发学校的收藏证书,成为学生成功的标志。有些作品放在“我塑我型”博客中,通过网络,学生们的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肯定,同时也树立了更多的自信。

“看我露一手”是最受欢迎的评价方式。让同学们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及制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把作品中有难度的地方通过现场演示直观地向同学展示出来,不但能启发其他同学深化创意、掌握方法,同时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情由我心生”,对于一些并不起眼的作品,我采用更多的倾听与鼓励方式。例如,有一位学生用黑色来表现一朵花。花是五彩的,怎么会变成黑色的呢?学生说:“那是因为花儿受到了来自地球的太多污染,颜色已经变黑了。”这时,彩泥在学生的手中是一种语言,那是他们在说话,再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当老师面对学生奇特的想法、离谱的思维时不要急于作出好与差的判断,而应更加关注学生想象的源泉,倾听他们的想法。

我们期盼着彩泥课程能作为一个突破口,让美术课程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泥塑课程,乃至更广,并形成良性竞争环境,推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进度。

我们期盼着,学校的每个学生在即将毕业时,都能创作出一份精美的彩泥作品,作为这个学生小学六年学习的实践考核成绩之一。在他长大以后,喜欢这一种美术表现语言,成为他的爱好,甚至拓展成为他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期盼着,泥塑课程能够像语数课程一样,进入每个班级的课程表,并且有一套完整的彩泥教材作为学习彩泥的支撑。

我们期盼着,三年之后,我们学校的每个学生都热爱彩泥创作。提起彩泥,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实验学校附小。

我们的梦很美好。那就让我们且行且思,踏歌而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彩泥创作课程
彩泥大变身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Jazz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起玩彩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
彩泥小蜗牛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