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銅陵方言本字考

2014-08-26叶蕙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叶蕙

摘要:銅陵地區位於安徽省南部。銅陵方言自身的獨特性加之長期歷史沿革和周邊地域方言的影響使銅陵方言呈現出別具一格的風貌。本文主要依據《廣韻》、《

集韻》反映的中古語音,參照《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玉篇》等文獻資料的釋義,按照音義結合的原則,根據古今語音演變規律和詞義的相關性對銅陵方言中的一些本字進行了考證,試圖追

溯現今銅陵一些方言詞的來源和語音演變規律。

关键词:銅陵方言;本字;考證;音義對應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銅陵地區位於安徽省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南與青陽縣、南陵縣交界,東南與繁昌縣接壤,西南與池州市毗鄰,西部和西北與無為縣、樅陽縣隔江相望。南北最長約42.5公里,東西最寬約40.6公里。

由於銅陵地區處於比較獨特的方言地理位置,所以銅陵方言即有部分吳語的特點,又混雜有部分江淮官話的特點,並處在一個逐漸向江淮官話過渡的階段。歷史的沿革和地域語言的融會使銅陵方言形成了

自身獨特的風貌。本文主要依據《廣韻》、《集韻》等韻書的讀音與今方言的語音對應規律,並參照《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玉篇》等文獻資料,根據詞義的相關性考證了安徽銅陵方言中的

一些本字。

1、晏[an33]天清;晚,遲。

例句:“今天天清晏得很。”

“你來晏了,他已經走了。”

《廣韻》:烏旰切。《集韻》:於旰切。《說文解字》:“晏,天清也。從日安聲。”段注:“楊雄《羽獵賦》曰:天淸曰晏。李引許《淮南子》注曰:晏,無雲之處也。漢《天文志》曰:日餔時天星晏

。星卽今之晴字。《淮南》書:鶤日知晏,陰蠟知雨。晏對陰而言。如淳注《郊祀志》雲:三輔謂日出淸濟爲晏。”《論語·子路》:“冉子退潮,子曰:何晏也?”皇疏:“晏,晚也。”《呂氏春秋·慎小

》:“ 二子待君,曰晏。”高誘注:“晏,暮也。”《楚辭.屈原.離騷》:“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漢書·食貨上》:“春,將出民,裡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于左塾。”顏師古注:

“門側之堂曰塾。坐於門側者,督促勸之,其早晏,防怠惰也。”《儀禮·士相見禮》:“問日之早晏。”《玉篇》:於諫切,“晚也,天清也。”今銅陵方言中保留了晏的這兩個音義。

2、 澆[i42]薄。

例句:“這張紙太澆了。”

《廣韻》:古堯切,“澆,沃也,薄也。”《集韻》:魚到切。《說文解字》:“也。從水堯聲。”段注:“沃爲澆之大。澆爲沃之細。故不類廁。凡醲者,澆之則薄。故其引申之義爲薄。《漢書·循

吏傳》:‘澆淳散樸。”今銅陵方言與此音義皆同。

3、擘 [po42]掰開。

例句:“你擘個橘子吃吧。”

《廣韻》:博厄切,“分擘也。”《集韻》:蒲歷切。《說文解字》:“撝也。從手辟聲。”段注:“《禮記》:‘燔黍捭豚。注作擘。今注亦作捭矣。擘豚,謂手裂豚肉也。又《周禮·瓬人》注曰

:薜讀如藥黃檗之檗。破裂也。按:薜乃擘之假借。《西京賦》雲:剖析豪釐,擘肌分理。李善引《周禮注》作擘。豈其所據與今不同歟。《內則》曰:塗皆乾擘之。喪大記。絞一幅不辟。《內則》:

‘麕爲辟雞。皆假辟爲擘也。今俗語謂裂之曰擘開。其字如此。”現今銅陵方言中保留了這個詞的音和義。

4、褡 [ta42]把被子、毯子、衣服等東西橫褡在身上。

例句:“晚上有點涼,你拿條毯子在身上。”

《廣韻》:都合切,“橫褡小被。”《韻會》:得合切,“被橫謂之褡。”今銅陵方言中此音義都保留了下來,而且褡的東西不限於小被,毯子、衣物等都可以。

5、斷 [ton312]中斷,絕。

例句:“醫生說他的這個病要斷油葷。”

《廣韻》:徒管切,“絕也。”《集韻》:徒玩切,“斷,《說文》:‘截也。”《說文解字》:“作□,截也。”《玉篇》:“同斷。俗字。”《書·盤庚》:“乃斷棄汝。”《傳》:“斷,絕也。

”《詩·商頌》:“是斷是遷。”《疏》:“於是斬斷之。”《易·繫辭》:“其利斷金。”《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疏》:“決斷天下之疑。”今銅陵

方言中這個詞的音義與此皆同。

6、涿 [duk42] 雨落下來。

例句:“你把傘打好,不要讓雨涿到身上。”

《廣韻》:竹角切。《集韻》:直角切。《說文解字》:“流下滴也。從水豖聲。”段注:“《周禮》壼涿氏注:‘壼,瓦□也。涿,擊之也。按:擊瓦之聲如滴然。音义壼涿。今俗謂一滴曰一涿。

音如篤。卽此字也。”今銅陵方言保留了這個詞的音義,另外還引申出了“從高處落下”的意思。如:“他從二樓上涿下來,把腿摔傷了。”

7、囥[khn33]把東西藏起來。

例句:“你把這個東西囥好,別讓別人找到了。”

《集韻》:口浪切,音亢,“藏也。”今安徽銅陵方言音義於此皆同。

8、揢[k33]以手握物。

例句:“你幫我把這個東西揢一下。”

《廣韻》:苦格切,“揢,手把著也。”《集韻》:丘駕切,音髂,“持也。”今安徽銅陵方言中均保留了這個詞的音義。

9、嗾 [sou312]喚狗聲。

例句:“他在‘嗾嗾地喚家裡的狗。”

《廣韻》:蘇後切。銅陵方言於此音不同。又《集韻》:作木切,“呼犬聲”,字轉入入聲,方言與此音義皆同。《說文解字》:“使犬聲。從口族聲。”《春秋傳》曰:公嗾夫獒。段注:“見《左傳

·宣二年》:‘使犬者,作之噬也。《方言》曰:秦晉之西鄙自冀隴而西使犬曰哨。郭音騷。哨與嗾一聲之轉。《公羊疏》雲:今呼犬謂之屬。從口,族聲。穌奏切。三部。《釋文》:‘素口反。

《春秋傳》曰:公嗾夫獒。按:嗾服本作取。雲取嗾也。嗾夫獒。使之噬盾也。”今銅陵方言中還保留了“喚狗聲”的意思。

10、泡 [pɑu42]肥脹,虛大。

例句:“這個麵包很泡。”

《廣韻》:匹交切,“物體虛大狀。”《集韻》:班交切,音包,“□泡,盛也。”《方言》:“泡,盛也,江淮之問曰泡”。郭璞注:“泡肥,洪張貌。又泡溲,盛多貌。”《梵書》:“如夢幻泡景

。”今銅陵方言中保留了此音義,而且還引申出了“人說大話”的意思。如:“他說話真泡。”這表示人說話水分大,不切實際。

11、猋 [piau42]迅速地跑或移動。

例句:“聽到爸爸出差回來的消息,他立刻猋回家了。”

《廣韻》:甫遙切,“群犬走貌。”《集韻》:卑遙切。《說文解字》;“犬走皃。從三犬。”段注:“引伸爲凡走之偁。《九歌》:‘猋遠舉兮雲中。王注:‘猋,去疾皃。《廣韻》:逋遙切。

《字彙》:“犬疾走貌。” 引申為“奔跑,疾速行走”。現今安徽銅陵方言中保留了此音義,另外“猋”在方言還可表示“噴射狀”的意思。例如:“他家的水管壞了,水往外直猋的。”

12、摟 [lou42]聚集。

例句;“她摟了一把乾柴,準備生火做飯。”

《廣韻》:落侯切,“聚集。”《集韻》:郞侯切。《說文解字》:“曳、聚也。從手婁聲。洛侯切。”段注:“此當作曳也,聚也。各本奪上也字。《山有樞》曰:弗曳弗摟。《傳》曰:摟亦曳也。

此曳訓所本也。曳者,臾曳也。《釋詁》曰:摟,聚也。此聚訓所本也。”《爾雅·釋詁上》:“摟,聚也。”郭璞注:“摟,猶今言拘摟,聚也。”今安徽銅陵方言中此音義皆存,另外還引申出了“

搜刮(錢財)”的意思。如:“他這人太沒道德了,什麼都往家裡摟。”

13、捱 [ɑ45]拖延。

例句:“他不想去上學,硬是在家又捱了兩天。”

《集韻》:宜佳切,音厓。“拒也。又俗謂延緩曰捱。”今銅陵方言保留了這個詞的音義。另外方言中還常用捱來表示“熬,忍,撐著”的意思,如:“她生病了也不去醫院,非要在家捱著。”

14、箍 [ku42]用竹篾、金屬條或其他東西束緊器物。

例句:“他用鐵絲把這把壞的椅子箍住,防止它倒下來。”

《廣韻》:古胡切。《集韻》:攻乎切,“以篾束物也。”現今安徽銅陵方言保留了這一音義。方言中還用作名詞,指圍束器物的圈狀物。例如:“他用竹篾做成箍,把地上的雜物聚在一起。”方言中

也用箍的比喻義“控制,管束”。如:“他爸爸把他箍得太緊了,一點空間都不給他。”

15、渳 [mi42]小口喝。

例句:“他沒事時喜歡渳幾口小酒。”

《廣韻》:綿婢切。《集韻》:母婢切。《說文解字》:“飲也。從水弭聲。”今銅陵方言這個詞的音與此同,意思指小口喝,與此意思相近。

16、斫[uo45]用刀斧砍削。

例句:“他正在廚房斫肉。”

《廣韻》:之若切。《集韻》:職略切。《說文解字》:“擊也。從斤石聲。”段注:“擊者,攴也。凡斫木,斫地,斫人,皆曰斫也。”《玉篇》:“刀斫。”《後漢·呂布傳》:“拔戟斫機。”《

枚乗·七發》:“使琴摯斫斬以爲琴。”《墨子·備穴》:“斧以金為斫。”孫詒讓間詁:“斫亦即斧刃。”又以物之局部代其整體,轉之為斤斧之通名。《說文句讀》雲:斫,為斤斧之通名。贛語謂

“用刀斧等砍削”義,此乃其本義之衍生。《呂氏春秋·音初》:“子長成人,幕動坼 ,斧斫斬其足,遂為守門者。”《韓非子·奸劫弒臣》:“賈舉射公,中其股,公墜,崔子之徒以戈斫公而死之。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論衡·儒增》:“如有好用劍者,見寢石,懼而斫之,可複謂能斷石乎?”今安徽銅陵方言中保留了這個詞的音義。

17、 煨 [ui42]把生的食物放在火灰里烤。

例句:“你把這幾個土豆煨煨吃。”

《廣韻》:烏恢切,“煻煨火。”《集韻》:烏回切,“煻火曰煨。”《說文解字》:“盆中火。从火畏聲。烏灰切。”段注:“《玉篇》作‘盆中火。《廣韵》曰:者,埋物灰中令熟也。《通俗文

》曰:灰謂之煻煨。許無煻字。今俗謂以火溫出冬閒花曰唐花,卽煻字也。”《玉篇》:“盆中火爊也。”《六書故》:“火中熱物。”《戰國策》:“犯白刃蹈煨炭。”現今銅陵方言中這個詞的音義

與此皆同。

參考文獻:

[1][漢]許慎撰[宋]徐鉉校訂.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1963年.

[2][宋]陳彭年等編. 宋本廣韻[M].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

[3][宋]丁度等編.宋刻集韻[M]. 中華書局,1989年.

[4][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M]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5]漢語大字典編纂委員會 漢語大字典[Z]. 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1986年.

[6]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 中华书局,1999年.

[7]安徽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安徽省志·方言志[M]. 方志出版社,1997年.

[8]張林,謝留文. 安徽銅陵吳語記略[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