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凰涅槃 再续辉煌

2014-08-26冯正兰凡

声屏世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安市高安广电局

冯正+兰凡

广播曾经在高安大地上声名显赫,作为农村政策的宣传工具,高安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了十万喇叭唱响致富歌的历史辉煌。但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广播逐渐走向下坡路,县级农村广播基本处于瘫痪的状态。如今,高安城乡广播再次扬帆起航,入城下乡,掀起波澜。

“村村响”唤醒高安广播

进入21世纪,随着电视事业和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节目的听众被大量分流。从中央到地方,广播的影响力逐渐下滑。2008年,高安市广电局网分家,给几乎处于停播的广播经济上带来了的更大压力。

2008年,宜春市广电局在深入农村调研基础上,向宜春市政府提出了在全市农村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同意和支持。宜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的通知》,提出用五年时间在全市实现每个行政村设有广播室、大的自然村装有户外喇叭的目标,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从2009年起,广播“村村响”工程连续四年写进宜春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广播“村村响”工程还被列为宜春市文化惠民工程和全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高安市广电局也抓住宜春市大力推进广播“村村响”工程这一历史机遇,不断向上跑政策、争资金,大力发展高安广播事业,使得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165万元,开通了298个行政村广播,共安装音柱381个,高音喇叭1158个,并于2012年底恢复了广播电台的播音。至此,沉寂多年的广播又再次在农村响起,农村广播“村村响”真正得以实现。

高安人民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后,先后开辟《高安新闻》《文艺天地》《话农点睛》《警方在线》等节目,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播出,每个时间段按照节目表播出半个小时。不得不说,这种形式的播音在21世纪的今天确实难以满足受众精神消费的“胃口”。在此,广播主要起到政治宣传和一定程度的寓教功能。

为了改变这种阶段性的播音的现状,高安市广电局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大的一个创新就是“拓建平台”,将广播“村村响”喇叭装入城区。2012年7月,新一届高安市党政领导到高安市广电局调研,看到广播“村村响”的发展感到很高兴,提议要进一步发展高安广播事业。在他们的建议下,高安市广电局于当月将广播音柱安装在了高安市政府大院内,这一举措让人们感到很有新意。不用打开收音机,在上下班间隔的时候能听到广播新闻还有音乐,仿佛人们又回到了童年时家家户户有喇叭的时代,此举受到了众多好评。

于是,高安市广电局乘势而上,发布《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安装有线广播的通知》,在高安城区推广广播,让更多的市民百姓认识高安广播,走近广播。面对着“农村广播进城区”这一新鲜事物,开始很多人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人们最大的顾虑就是怕广播播音音量太大影响日常生活。高安广电局工作人员的细心劝导、耐心解释,讲解广播的作用以及防止声音过大等措施,最终打消了人们的疑虑,让30个广播音柱成功安装在高安城区的各个地方,其中包括菜市场、汽车站、繁华路段、机关单位、居委会和小区。一时间“高安广播,全城热播”,老百姓早上买菜能听到广播,下班路上能听到广播,回到家里还能够听到广播。广播这个传统的媒体再次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争相讨论的话题。

“承包制”践行科学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广播事业要想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必须把它当产业来抓。2013年8月1日,高安市广电局决定将高安人民广播电台广告业务进行内部承包。其中拿出部分承包费用于广播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即高安广播城区安装的30个广播音柱由高安广电局负责建设及维护。广告承包一方面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使得单位有钱搭建维护平台;另一方面承包的员工也更加有工作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发展广告业务,电台必须把节目做精做好,节目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才能有广告可言。此举可谓是一举多得,最终达到多赢的效果。

为了提高电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高安人民广播电台以活动为抓手,积极组织策划一系列活动,让广播人“走出去”,让老百姓“走进来”。通过这种良性互动起到推广和宣传的效果。2013年9月,在全国第16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到来之际,高安人民广播电台承办了高安市首届“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演讲比赛。通过广播节目冠名的形式,获取活动相关经费,并邀请比赛优秀选手做客广播电台录制相关节目。将公益活动通过商业化运作,不仅获得了相关资金,使得活动可以办得有规模有水平有效果,而且发挥了主流媒体推广普通话的作用,提高了媒体的公信力。

此外,高安人民广播电台还抓住高安撤县设市20周年的契机,主办承办协办系列文艺活动,让高安市民热爱家乡,热爱广播。其中包括新闻通讯大赛、诗歌朗诵大赛以及元旦文艺晚会等。值得一提的是,由广播电台举办的高安市首届“爱我高安”元旦文艺晚会,颇受社会关注。活动邀请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成功企业家、市民代表参加。活动通过企业赞助、商业广告、社会融资等多渠道筹集相关费用,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让人们在欢庆新年的同时单位无须开支相关经费,与中央相关规定保持高度一致。

“做问卷”彰显以人为本

为了让进入城区的广播得到市民的喜爱,高安人民广播电台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节目内容和编排进行调整。2013年10月,高安台制作了100份《高安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村村响”收听调查问卷》发放到安装了广播的各个居委会征求意见。在收上来的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意见就是早间的节目会打扰居民日常的休息。经过深思熟虑,高安人民广播电台采取了早间节目缩短时间、推迟播出、周末暂停的方式,力求让老百姓满意。

现在的高安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早上只放《每日晨曲》和《天气预报》节目,时长10分钟。一些听众反映,有了广播以后,家里都不需要调闹钟了,听到广播就很自然地起床,刷牙洗脸的时候还能够听到天气预报,对自己很有帮助。此外,在每天中午和晚上的播出时段,高安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通了具有互动性、本土性、贴近性的系列节目定时播放。《好歌送给您》是一档互动点歌类节目,节目开通了电话专线,不用花钱就可以免费点播歌曲,发送祝福,甚至还有一些人在电台进行爱情表白。这档节目的开通迅速增强了电台的影响力,使得高安广播受到老百姓欢迎。《走近高安》是一档文化类节目,节目以《高安辞典》为素材,对高安的人文历史、风土民情进行介绍,节目播出以后,让很多听众对于高安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为了使节目接地气、长才气、增底气,高安台还制作了《瑞州访谈》节目,将农民、学生、普通市民请到演播室,和他们访谈聊天,通过对他们生活的深度挖掘,让人们听到了实实在在的高安声音,使得节目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更加具有亲和力。

通过问卷调查,高安人民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可以知道老百姓到底关注什么、想听什么,从而对节目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曾经就有一位市民在问卷调查中提出,高安台清晨播音开场序曲“喜洋洋”“步步高”声音较大,且突然响起,让人有些不适应。于是工作人员将开场音乐调成了“淡入”模式,让音乐从较小的声音开始,渐渐的放大,从而让人们在听觉上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高安广播“村村响”,从农村走到城区是高安广播史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同样也显露出基层发展广播事业的一些困难和不足。首先,平台维护难。截至目前,高安市一共安装了411个广播音柱,但是能够维护的广播音柱仅仅局限于高安城区安装的30个音柱,分布在乡镇的300多个广播音柱以及一千多个高音喇叭,很可能会因为自然以及人为因素而遭到损坏,这些仅凭高安广电局是无法完成维护的。所以希望相关部门建立对广播“村村响”的维护机制,加大政策、资金以及人力的投入,才能使广播建好管好用好,真正确保广播“村村响”。其次,节目受众难区分。由于目前电台处于大喇叭传播的状态,城乡居民必须接受统一的声音,而城乡听众存在差异,正所谓众口难调,我们也只能尽力播放一些老少皆宜的节目、歌曲,满足城乡居民的不同需求。最后,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选择媒介的方式有很多,大喇叭的传播方式是线性传播,缺乏互动性以及自主选择性。如何建立有效的方式,让人民真正的热爱收听广播,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话题。

(作者单位:高安广播电视台)

本文责编:陈道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安市高安广电局
拉标杆树品牌 全民关爱下一代
卢诺冰剪纸作品选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罚款扣物无依据 居民告赢广电局
森林城市建设关键点研究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召开 全区新闻出版广电系统安全工作会议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新版记者证情况公示
订单靶向 四位一体——构建面向高安市的物流人才订单培养“绿色通道”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新建编码平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