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抓机遇 激发活力谱写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2014-08-26万英

决策探索 2014年15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万英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是对外开放重点市、加快城镇化建设重点市。近年来,汝州市紧紧抓住实行省直管的大好机遇,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战略支撑点、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改革创新先行者的目标,坚持“保底线、保民生、保运转、创环境、求发展”的总体要求,狠抓项目建设,推进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转型升级,落实“双基双治”,注重生态文明,努力实现经济增实力、城市添魅力、环境更生态、民生更幸福的科学协调发展之路。

汝州市省直管以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举措

一是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省直管的政策优势、体制优势,深化财税体制、医药卫生、粮食流通、集体林权制度、土地流转、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食品监管、运管体制等领域的改革。根据河南省政府赋予的603项权限,整合机构,完善职能,理顺了住房公积金、农机、食品监管、盐业、公交客运等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合并行政审批事项29项,减少59项,增加行政服务事项226项。完成897个事业单位分类、第二批水管体制改革。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综合性战略举措,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举措。

二是抓创新,优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立足体制优势、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围绕“提升竞争力”,强力推进商标强市、质量兴市和创新带动三大战略。开评市长质量奖、科技进步奖,重点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高成长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行动计划,专利申请连续3年保持300件以上,被确定为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

围绕“做强工业”,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食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企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培育发展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企业。

围绕“做优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畜牧养殖增收等四大工程。按照“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加大各类资金整合投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围绕“做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商业地产等。投资52.6亿元的海峡两岸温泉观光医疗产业园区、投资26亿元的天泽阳光温泉国际度假圣地等项目加快推进;投资5亿元建设风穴寺5A级景区,投资23亿元建设九峰山5A级景区,投资3.6亿元建设蒋姑山5A级生态旅游风景区。

三是抓载体,上项目,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坚持“投资环境是基础,项目落地是根本,推动经济发展是目的”的理念,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出台了产业集聚区招商选资优惠政策,理顺了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扩容方案审批。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建成一批的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四是抓创建,重管理,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利用省直管体制优势,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产城融合、基础先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载体,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城市。目前,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林业生态市、双拥模范城市、精细化管理先进城市。

五是抓保障,惠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加快。着眼和谐、着力民生、着重协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民政优抚、特困户救助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强化社会面治安防范,投资建成高清治安卡口、电子警察和平安城市监控交织的数字化监控体系。

六是抓要素,破瓶颈,发展支撑不断强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破解发展瓶颈,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破解土地瓶颈。建立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长效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破解资金瓶颈。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实施小巨人企业信贷培育计划,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中央商务区、城中村改造、城市建设管理、道路交通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资本运作,多渠道筹集社会资本加快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省直管助推汝州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经过三年多时间省直管县体制的运行,汝州市借助省直管优势和机制,获得更大的自主决策权,激发了发展动力活力;加强对省里政策的贯彻落实,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降低行政成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强化了财政支撑保障能力;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城市定位视野更宽,经济发展速度更快,城乡面貌变化更大,人民幸福指数更高。

尤其是今年1月1日起,汝州市实行省全面直管体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着新一轮发展机遇,为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机制条件。结合省直管的实际,汝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保底线、保民生、保运转、创环境、求发展”的总要求、“创环境、打基础”的总基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总开关、“汝和万事兴、汝升万事兴、汝美万事兴”的总方略,进一步拉高标杆、拓宽视野、提升定位。在发展目标上,正在编制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在发展支撑上,正在着力推动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打牢发展基础。在工作机制上,健全完善了比较科学的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和一系列工作推进机制,各项工作正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场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大讨论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新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正在深入人心,齐心协力抓发展的共识正在形成,强烈的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竞争意识积蓄起来的强大动力、活力正在形成。endprint

抢抓机遇 谱写汝州市经济发展新篇章

汝州市将围绕“保底线、保民生、保运转、创环境、求发展”的总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项目建设和扩大投资,拉动经济稳步增长。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库,加大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强与国家、省对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扶持范围。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实效性和针对性放在首位,把产业集群招商作为主攻方向,把产业集聚区和中心商务区作为主要平台,通过产业化招商、小分队对接、目的性跟进,突出引进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突出引进高端和高成长性项目,加快招商引资工作向高端化提升,推动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和传统支柱产业“有中出新”。按照“签约项目抓动工、动工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凝心聚力做好项目建设服务工作,确保各类建设项目早动工、早投产、早达效。

二是突出企业服务和产业升级,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量。认真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相关政策,发挥政策效应,帮助企业扭亏增盈。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抓工业经济运行的常态化,抓重点企业、亮点企业、增长点企业,抓生产要素的综合平衡和协调保障实现工业保存量、保增量、保增长的目标。抓好新进规上工业企业服务工作,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快让新进规上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大力推进商标强市、质量兴市和创新带动三大战略,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高成长型企业。

三是突出功能完善和集群培育,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发展。制订产业集聚区与所在乡镇、街道机构套合方案,实现产业集聚区与行政区域空间一致和对区域内资源配置的统筹运作;配齐配强管委会组织机构,按照“人员派驻制、流程内部化”的模式,涉及审批及手续办理相关职能部门向产业集聚区派驻机构和人员,成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与上级部门“直通车”。实施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科学布局“机械装备制造、新型环保建材、能源化工、轻工和生物科技”四大主导产业,创建省级品牌产业集聚区。

四是突出工程建设和城市管理,有序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和群众关心的城市热点问题,强力推进城市道路、游园、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筹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强化街道办事处城市和社区管理职能,研究制定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及运转机制管理办法,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五是突出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农业农村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及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生态农业发展、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四大工程,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农民承包地、高标准良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加快建设具有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综合功能的生态农业工程,提高农业效益。坚持以人为本、产业为基,城乡统筹、“五规合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群众自愿、因势利导,以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生产性质确定村庄位置、规模和形态,分类分批推进新农村建设。将城中村、城郊村、产业集聚区内村庄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有序推进城市化改造。

六是突出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创新财政投融体制,壮大有效吸纳各类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改善、旅游资源开发及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新目标考核评价、财政收入分成等机制,推进三大主体工作,实施底线工作与经费挂钩制度,营造敢于担当、崇尚实干、勇争一流的干事创业氛围。

七是突出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统筹考虑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实际需要和财政保障能力,从全市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确定十项重点民生工程,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求实效,确保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继续巩固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扶农政策,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八是突出专项整治和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为重点,集中开展积存垃圾清理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烟花爆竹、煤矿安全、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盗采和非法生产行为,确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领域不出问题。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强化社情民意分析研判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创新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村、文明户创建评定工作,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坚决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生活安全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