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季播制模式之分析

2014-08-26柳林岚

声屏世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励志卫视微信

□柳林岚

2012年夏天,以浙江卫视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热播为标志,中国电视季播制模式开始为人们所关注。紧随其后的是,湖南卫视于2013年1月18日,也就是中国人传统的新春佳节到来之前,推出了《我是歌手》第一季节目。2013年夏,万众期待中,《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如约而至,并掀起了新的暑期收视热潮。当人们还在对《中国好声音》结局的讨论余声未了时,突然发现一群明星与儿女在湖南卫视上演第一季《爸爸去哪儿》真人秀,亲子教育的话题由此“窜红”。“亲子门”尚未讨论清楚,由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团队倾力打造的《最强大脑》第一季又横空出世,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并且第二季《我是歌手》也再度拉开了实力派歌手“比拼”的大幕。中国三大实力卫视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季播节目”已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季播制”。

中国电视季播节目 “季”的概念符合中国人的生活及娱乐节奏

季播概念源自美国电视业,除常态的新闻节目外,美国的综艺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是按季进行播出的。英语中的季(Season)即汉语中的季节,但在美国,季节并不单纯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而是一年内由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引起的不同收视习惯而划分的特定时间段。以每年4月复活节、暑假和12月圣诞节为分界点,美国人的休闲生活和电视收视呈现季节性特征。其中,暑假结束后的9月至次年5月,随着天气转冷,人们在家的时间变长,因而为电视收视的旺季。而6月至8月,因观众大量外出度假,且户外活动时间延长,因而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也大幅度下降,成为电视收视的淡季。

与此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电视人在“季”是根据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来安排的。如《中国好声音》的播出时间是暑期,因中国的特殊国情,此时是中国三亿多大中小学生的暑假,这为节目提供了最庞大的收看人群,除大中学生后,还有他们的父母。《中国好声音》第一季7月13日热闹开场,并于9月30日晚完美收官,第二季也是同样的时间安排。湖南卫视为对抗《中国好声音》对其收视的压力,则是于中国传统的春节到来之前,开始播出 《我是歌手》,这从时间安排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因为,此时年关将近,中国人很快进入一年中最放松的时刻,这也是娱乐需求较为旺盛的时间点。新推出的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也是试图抢占这一黄金收视期。

中国电视季播节目包含着中国人最喜欢的温暖情怀和励志主题

综观上述季播节目,无论什么形态,版权是否引进,不管是什么内容,都融入了最受中国人欢迎的温暖情怀与励志主题。以《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为例,最明显的中国化就是选秀学员故事的励志性。这些年,在中国励志类书籍和杂志永远列在书店最显眼处。因此,《中国好声音》对于所有的选手,都突显他们奔走在梦想路上,这个梦想也都源自于对音乐和演唱的热爱,无论何时都在坚持。节目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或者借用当下流行的话语传递的是正能量。也因为这样的价值取向,节目也获得了官方的高度首肯。

《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了》则更为“中国化”,几乎每一位参与者都有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爸爸去哪儿了》主打亲情牌,而且是父子、父女亲情。在当今的中国,由于社会的转型,家庭教育的重任几乎都是由母亲承担,中国的父亲大多为了所谓“事业”忘记身为人父之责,所以这样的明星父子、父女亲子教育切中了社会需求,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父爱”的期待。同时每一对明星父子、父女在遇到难题时,也体现了励志的主题。《我是歌手》第一季里中的黄绮珊,虽曾被誉为“亚洲第一女声”,但演艺道路却有些“凌乱”,她的起起落落,近三十年对音乐的追求令人唏嘘。《最强大脑》这样科学类励志节目,也不忘表现温暖的故事。比如,辨识斑点狗的那位男生,在短片说明中,因为小时候曾经养过一只斑点狗,对斑点狗念念不忘。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打温情永远有效。

中国电视季播节目突出了新媒体的嫁接扩大传播效应

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从《中国好声音》开始就热情地拥抱新媒体,反映了中国电视人的清醒意识。《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播出,就与搜狐视频、土豆网、爱奇艺、乐视网、优酷等展开了合作。据制作方透露,这些网络视频起初并不看好这档节目,制作方只得以比较低的价格予以销售。由于节目一炮而红,视频网络开始纷纷跟进传播。以搜狐视频为例,播出第八期后,《中国好声音》搜狐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16亿。见此大热,搜狐视频趁热打铁,充分发挥网络互动直播的特性,与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信、搜狐视频空间、QQ空间等社会化互动媒体全面打通,使用户在收看直播的同时,可以将观看体验一键发送至各平台,与各平台的好友同步分享。除这些网络视频媒体外,《中国好声音》还第一时间开设了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微信等。资料显示,《中国好声音》第一期播出时,收视只是1.5,但网民 “激动得难以入睡”,《中国好声音》迅速占据了微博实时热词排行榜第一名。微博的巨大传播力,将节目一举推至网络关注的最高点,传统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在新旧媒体的合力下,第二期人气就冲至2.8,创下了2012年度音乐类节目收视的最高峰。其后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等都与网络实行了强势合作,如《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蒋昌建在新浪开设了名为“蒋大哥”的微博账号,在节目播出后,几乎每天都发布与节目有关的微博内容。2013年微信这种“点对点”的传播平台兴起后,上述节目都开设了官方微信,图文并茂,几乎是一个全新的网络媒体,有力地满足了受众的延伸需求。《爸爸去哪儿》的微信应用可以说是其中的翘楚。

季播制被中国三大卫视先后采用,并非偶然。一、季播节目周期短,可以根据收视和受众需求及时调整内容和播出季的安排;二、季播节目大都是大手笔投入,有利于节目质量的提升;三、季播节目因周期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收视的高值,形成关注点。从三大卫视季播节目的效果来看,在媒体形态更为多元并且在呈现24小时在线的新形势下,中国三大卫视领军的“季播”模式的确有力提升了电视在新媒体格局下的竞争力。但总体来看,有些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原创能力弱。除江苏卫视原创了《最强大脑》外,其余节目大都为引进版权,可以说,一味引进外国版权将破坏国内电视媒体的创新积极性,对于电视业的长期发展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二是季的概念有待进一步清晰化。季播的核心是根据受众收视需求变化进行节目制作和编排。虽然,目前几档季播节目都安排在每年6~9月的暑期档和12~2月的贺岁档这两个收视旺季,但有的节目却为季而季,如《爸爸去哪儿了》更多的是一个抢占市场的随心安排。三是与网络的互动应摒弃炒作。中国的网络似乎太过“草根”,这两年网络的作用似乎更有赖于话题的炒作。这些娱乐节目或多或少地在网络应用上都有炒作的痕迹。

虽然有上述的问题存在,但我们还是可以预期,“季播”模式将会进一步在中国广播电视界推开。这也令我们思考,在“季播”模式的潮流中,广播是否要融入其中?

猜你喜欢

励志卫视微信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微信
生活励志
牛人的退稿信,我们的励志课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微信
“差钱”也演“励志”剧
微信
励志之情对里隐 嵌名之趣联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