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猇亭”的群众工作法

2014-08-26猇亭组

党员生活 2014年8期
关键词:新村惠民群众

猇亭组

“猇亭区开展的社区‘五务惠民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日前,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深入猇亭区七里新村社区调研时,给予了该区“五务”惠民服务平台充分肯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猇亭区通过创新“五务”惠民平台打通为民“末梢环节”,创造出了一套“幸福猇亭”的群众工作法。

搭建群众最便捷的惠民平台

“搬迁入住新社区后,感觉自己就像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不认,婆家不亲!”这是七里新村的李女士曾经发出的一番感慨。原来,她在刚搬迁入住时,在办证过程中遭遇了新旧两个居委会领导的“踢皮球、打太极”。

一方面是入住群众“很受伤”,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也表示“很委屈”。“社区办公全都挤在不足40平米的架空层,屋小空气闷,群众连坐的位置都没有。没有一个可以办事、管事、说事儿的平台,我们又能怎么办!”

群众和干部的“呼声”强烈,从街道到区级,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充分实地调研后,猇亭区区委、区政府召开社区专题办公会,提出了“搭建五务惠民平台”的理念,明确了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组织服务、志愿者服务和信息生活服务的“五务”进社区思路。从顶层设计层面确定下了“高定位、管长远”和“一步规划、分步实施”的目标。

基调定准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相对好办了。区委随即出台了《关于加强示范社区创建的实施意见》,区委书记石显银担任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组织、政法、社会管理创新、民政、财政、街办、社区等部门和部分群众代表“走马上任”,立即着手各搬迁社区的规划建设,全程参与方案设计和建设监管。

23个社区到136个网格的分解,“300-500平米”到“一户一平米,不低于2000平米”的“扩容”,“不超过1500元/平米的综合成本”……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大家智慧的结晶。

搬迁建设不是简单的异地重建。建设领导小组从方便辖区服务对象入手,对每个小区的规划设计、功能分区等反复论证,不放过一个细节,不留下一个死角,每个社区服务大厅均开辟了“五务”功能区。23个社区重新规划选址,并因地制宜进入改造、重建当中。全区已高标准建成2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平台8个,在建社区平台4个。

“咱们群众说事、他们干部办事、社区解决难事,‘五务平台的功劳真不小!”社区张老师的一席话说出了大家伙儿的心声,群众、干部喜上眉梢。

给予百姓最需要的细致帮助

“给百姓最好的,不如给百姓最需要的。”七里新村的“璐璐工作室”用行动给这句话注入了新的内涵。

两年前,七里新村的网格员彭璐在自己的“网”中巡查时发现,这里竟有十几个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放学后或趴在小区的石凳上写字,或贴在墙上写作业,看着让人心酸。

“要给自己‘网里的孩子一个洁净的家庭教室”,彭璐萌发了开办“璐璐工作室”的想法。她当即收回了一套正在出租的安置房,购买了22套课桌,承诺不收留守儿童一分钱。30多名留守儿童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璐璐工作室”的孩子们获奖无数,璐璐也在这份给予和付出中得到了一份“被需要”,获得了一份“被满足”。

两年时间过去了,“璐璐工作室”的社会效应由“网”内扩大到“网”外,社区内其他留守儿童在社区的协调下,也都由相应的照顾对象认领。

像彭璐这样因“网”结缘、一“网”情深的事例,社区不在少数。七里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益华介绍,目前社区已经形成了“组织网、资源网、人力网、服务网”的“四网”体系。“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是“组织网”的内涵所在;“就业资源网”实施培训机构出菜单、居民培训点单、培训资金组织买单、推荐企业用工下订单的“四单式”培训模式,让95%以上有就业意愿的适龄居民实现了灵活就业;“十五分钟就医圈”涵盖3个家庭责任医师团队,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家庭2125户12750人;“社区帮帮团”坚持每月的联席会议制度,力所能及解决居民难事;“人力网”让社区“两委”班子的学历层次有了大的提升,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强、方法更多,而“服务网”更是凸显了“只需进一个门,找一个人,群众就能把事办成”的强大效应。

打造群众最满意的服务体系

“没想到在现场分分钟就把《独生子女证》给办好了。”直至今天,刘炎、冯蕾夫妇对于那次在社区现场申请、现场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经历仍然赞不绝口。

刘炎夫妇的“深有感触”,缘于今年和以往办事的亲身体验。过去是一点小事要花半天时间跑到政府部门,往往会碰到工作人员你推我攘,横眉冷对。而今是服务审批变‘路上走为‘网上跑,‘多人经办变‘一人专办,群众办事不用来回跑了,省时省心又省力。这悄然而生的变化,缘于该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推波助力。

“政府形式多,领导派头足,无视群众的疾苦”、“遇到问题绕道走,触及实质打哈哈”、“社区干部官不大,架子一点也不小”……一条条不留情面的“意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被端上了台面。意见“火辣辣”,脸上“热乎乎”,党员、干部心中除了羞愧、不安,更迸发出直面问题和矛盾、立行立改的决心和勇气。

不改则已,改则彻底。猇亭区从小处着手,从老百姓关注的事情入手。出台了社区干部管理办法,将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业绩、工资待遇和老百姓评价紧密挂钩,群众不认可的,社区干部必须在第一时间改进,社区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必须围绕做好居民各项服务来转变。

社区工作人员一改坐等老百姓上门为主动到社区网格走访,和辖区居民拉家常,征求意见,把服务工作送到家门口。连锁超市、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站、健康服务中心、老年人养生保健室、四点半学校及残疾人康复中心等一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入驻”社区,邮政、银行、电信、移动等金融和通讯的便民利民服务设施终端延伸到社区,“红白喜事馆”、“齐思源居家养老社”、“七彩艺术团”等91家社会组织及52支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桐岭新村、红港新村、七里新村社区,满足了社区群众的生活所需。

与此同时,社区以信息生活服务入手,建立了26个QQ群及微信平台,8000余名社区居民实时在线互动,家长里短、扰神烦心之事在平台上就可得到倾诉和解决。目前,社区承接政府各类公共服务事项67项,可在社区内办理32项、可代办代理35项;减少8个审批环节104个工作日。全部搬迁新社区实现了无零就业家庭、零越级上访、零重大刑事案件、零群体性事件、零重大安全事故、特殊群体服务零遗漏的“六零”目标。

“接地气,惠民生”,这是猇亭区在路线教育边整边改工作中提出的要求。广大的党员干部俯下身子,甩开膀子,进社区服务社区居民、进厂区服务产业工人,进院区服务独居老人的“三进三服务”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社区平台健全了,文化舞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富足了;服务平台建立了,住房婚恋问题解决了,工人的内心安定了;志愿者队伍活跃了,服务手段丰富了,独居老人的孤独消失了……

“愿把群众当亲人,志把末端变通途。”正如猇亭区委书记石显银所说,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执着信念,故能将“群众路线”这条大道走到底,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这就是“幸福猇亭”的“群众”情怀,也是“幸福猇亭”的“群众”标准。

猜你喜欢

新村惠民群众
中国画《林涧·新村》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多让群众咧嘴笑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因地制宜 推惠民举措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