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4-08-24杨明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移位股骨颈股骨头

杨明敏, 孙 扬, 曹 力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骨科中心关节外科; 2. 疼痛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加,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有不断增的趋势。由于股骨颈骨折解剖上的特点,患者术后容易形成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1],同时因为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肺、肾等脏器慢性疾病,骨折后更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B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比较成熟而可靠的方法[2], 但学术界对二者的优缺点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BA与THA治疗的70例老年新鲜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住院资料及术后1年的随访情况,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老年新鲜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8岁, 平均(69.4±7.2)岁。患者伤前均能独立行走,致伤原因包括走路跌摔伤42例,交通伤28例。均为单侧非病理性骨折,左侧 40例,右侧 30例。骨折分型为Garden Ⅲ型41例,Ⅳ型29例。排除标准: ① 合并严重内科基础疾病而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② 合并有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 ③ 合并精神异常、偏瘫等影响疗效评定的合并症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32例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BA组,将2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THA组。

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患者取侧卧位,采用标准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将骨折端暴露并取出股骨头,BA组患者制定与水泥型其大小相符合的人工假体后将残端修复,置入栓子及骨水泥型或非人工双极股骨头,确认患髋复位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THA组在股骨头取出后将残端截除,安装并复位髋关节,确认被动旋转功能正常后,放置引流管并将切口缝合。患者术后均继续予以抗生素3~5 d,于术后48 h内拔出引流管,并在术后12 h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d, 术后第1天行股四头肌锻炼,术后1~2周开始扶拐下地行走,并进行康复锻炼,3个月后完全负重。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B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n(%)]

与THA组比较,**P<0.01。

2.2 2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3]比较

术后随访1年,TH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分及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在活动度评分及行走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

与THA组比较,**P<0.01。

3 讨 论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髋周肌群退变等原因,不能有效抵抗髋部有害应力,因此即使在平地滑倒、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力的情况下都可发生骨折。而在外力巨大、扭转力强的情况下常出现移位性股骨颈骨折,严重破坏骨折周围软组织,并损伤供应股骨头的主要血管[4]。同时,因老年人常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内科基础疾病、全身营养状况差,使骨折治疗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下保守治疗容易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5],并且容易使原有的内科疾病加重,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手术已成为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具有优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早,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快,并且能够消除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并发症[6]。但对于老年新鲜移位性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尚存在较大争议。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采用BA与THA治疗的70例老年新鲜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住院资料及术后1年的随访情况,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人工股骨头置换作为一种替代股骨颈股骨头部损伤坏死的有效手术方式,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的优点[7]。作者对2组患者术后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TH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分及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活动度评分及行走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髋关节疼痛方面均显著优于BA组患者。 人工股骨头置换所特有的并发症为髋臼软骨磨损和股骨头中心性脱位[8],本研究所采用的双极股骨头在设计上较单极头进行了改进,具有内外层活动设计,金属外杯的中心点与股骨头中心点成偏心设计,患者负重时金属杯可以向外旋转以发挥其载荷特征,使股骨颈与髋臼缘的撞击得以避免,减少了聚乙烯垫的磨损和脱位概率[9]。尽理论上较单极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髋臼软骨的磨损,但实际上无法完全避免。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假体与髋臼假体可以完全匹配,弥补了上述不足,促进了关节的稳定。

[1] 孙振辉, 刘月驹, 李衡. 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的系统评价[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 16(2): 115.

[2] Zhao Y, Fu D, Chen K, et al. Outcome of hemiarthroplasty and total hip replacement for active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 meta-analysis of 8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 PLoS One, 2014, 9(5): e98071.

[3] 齐海, 丁悦, 许杰, 等. Harris评分和X线在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中的作用[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09, 3(4): 444.

[4] 祁振喜.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4例临床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3): 402.

[5] 郭宏斌, 秦秀龙, 李靖年.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分析[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2013, 8(4): 414.

[6] 龚宗明.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20): 4050.

[7] 李太强, 吴炳华, 凌强, 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J]. 江西医药, 2012, 47(9): 776.

[8] 孙天闻, 翁习生, 高鹏, 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 15(5): 392.

[9] 胡宗凯, 王旨, 钟波, 等.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36例临床分析[J]. 四川医学, 2013, 34(1): 91.

猜你喜欢

移位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