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内关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包经经皮氧分压的影响

2014-08-24董亚琴修春英朱小香许金森

环球中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氧分压心包低氧

董亚琴 修春英 朱小香 许金森

手厥阴心包经,内属心包,外循于上肢屈侧,与心脏功能调节有密切关系[1-3],但针刺调整心功能变化的同时,心包经线上能量代谢是否出现同步变化,尚未可知。本实验试图以经皮氧分压作为反映组织能量代谢的指标,从心包经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针刺内关对心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经脉线上能量代谢与经络调控的关系,试图更进一步揭示针刺过程中经脉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对针刺效应的影响,为探讨针刺效应的途径提供一些实验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45名健康志愿者,均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学生,年龄20~25岁,其中男30例,女15例,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病史,签署参与该项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所有实验均在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生理三级实验室内完成。本研究经过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实验仪器

瑞典百灵威生产的 PeriFlux System 5000系统—TePO2经皮氧分压单元(PF5040)。该仪器配有三个通道,在同一实验日可以同时、连续测试经脉线上及其左右旁开对照点三个位置的经皮氧分压,每次实验前都对氧分压探头进行校正。

1.3 测试部位

测试经脉:心包经的郄门、曲泽、天泉三个穴位及其左右旁开1 cm非经对照部位。电针穴位:内关。

1.4 实验方法

实验时,受试者进入实验室后静卧休息20分钟以适应环境,室内温度保持在28℃左右,相对湿度小于70%。测试时受试者仰卧,保持安静。为了便于操作,测试的肢体均为左侧上肢,身体尽量减少移动。氧分压测试探头用专门的探头座固定好后,即开始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正常生理状态氧分压10分钟后,让受试者吸入低氧混合气体(10.8%O2,89.2%N2)40分钟,模拟海拔约5000 m(此处空气含氧量相当于海平面约59%)的急性缺氧(以上实验均在保证志愿者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一旦出现志愿者无法耐受,立即停止吸入,并备有纯氧待用。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无法耐受者)。在吸入混合气体10分钟时电针内关穴[2],加电针刺激10分钟,采用疏密波,刺激频率10/20 Hz,刺激强度为1~2V。刺激10分钟后停止电针,留针10分钟后取针,记录电针刺激的10分钟、留针的10分钟以及针后10分钟内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取每10分钟的平均值作为记录值。

1.5 数据整理和统计学方法

为避免受试者受气候等条件影响而导致每次检测基础对照值有偏差,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检测值/基础对照值”比值的形式进行分析。所有定量数据均以表示,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nett's T3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缺氧对健康志愿者心包经循行线经皮氧分压的影响

对45例受试者心包经循行线上三个穴位测试点的氧分压观察结果显示(见表1),急性缺氧对心包经线上的郄门、曲泽、天泉三个穴位及其左右旁开1 cm非经对照部位经皮氧分压测试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三个穴位点的经皮氧分压明显下降,与吸低氧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左右两侧的旁开对照点的经皮氧分压在吸低氧前后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2.2 电针内关对健康志愿者心包经经皮氧分压的影响

对45例受试者心包经循行线上三个穴位测试点的氧分压在电针内关前后的观察结果显示(见表1),郄门、曲泽、天泉三个穴位的经皮氧分压在电针、留针和针后均呈下降趋势,与正常生理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低氧后比较降低,虽无显著性差异但下降趋势明显;郄门穴在留针、针后与吸低氧后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5);其两侧旁开对照点均无明显变化。

表1 电针内关穴时心包经循行线及左右旁开1 cm非经对照部位经皮氧分压的变化

表1 电针内关穴时心包经循行线及左右旁开1 cm非经对照部位经皮氧分压的变化

注:与正常生理状态比较,a P<0.05;与吸低氧10分钟比较,b P<0.05

分钟左旁开 1.000±0.000 0.942±0.023 0.903±0.041 0.913±经皮氧分压正常生理状态 吸低氧10分钟 电针10分钟 留针10分钟 针后10 0.055 0.931±0.059 0.049 0.902±0.054郄门 1.000±0.000 0.906±0.016a 0.842±0.022a 0.811±0.025ab 0.783±0.028ab右旁开 1.000±0.000 0.950±0.054 0.855±0.066 0.818±0.071 0.804±0.074左旁开 1.000±0.000 0.962±0.022 0.943±0.034 0.960±0.037 0.952±0.044曲泽 1.000±0.000 0.923±0.016a 0.835±0.026a 0.820±0.031a 0.835±0.058右旁开 1.000±0.000 0.962±0.021 1.039±0.085 1.033±0.091 1.045±0.097左旁开 1.000±0.000 1.011±0.011 1.035±0.028 1.035±0.029 1.035±0.029天泉 1.000±0.000 0.930±0.019a 0.855±0.034a 0.827±0.038a 0.810±0.035a右旁开 1.000±0.000 0.953±0.023 0.952±0.047 0.932±

3 讨论

《灵枢·刺节真邪篇》曰“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终始篇》“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表明针刺治病的机理是调气,气至是针刺获得疗效的关键,调气的量是气调而止,正如杨继洲所说“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进一步说明经络的功能是通过经气而实现的。而关于经气的实质,梁忠等[4]提出氧是经气实质的主要组成部分,经络实质是氧通道的观点。喻凤兰等[5]通过研究不同针刺手法对健康人经穴氧分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络运行“气”可能与输“氧”有关,氧气可能是中医所指的“气血”中的组成部分。

为了探讨针刺过程中经络究竟起什么作用,“气”到底是什么,跟“氧”是否有关,本文采用氧分压检测技术,对手厥阴心包经郄门、曲泽、天泉三个穴位及其左右旁开1 cm非经对照部位经皮氧分压进行测试,观察急性缺氧和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机体急性缺氧时,心包经循行线上经皮氧分压显著性降低,经脉两侧的非经对照部位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提示经络通道与氧代谢密切相关。针刺内关后心包经循行线上经皮氧分压进一步下降,下降趋势明显,经脉两侧的非经对照部位仍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与已有报道相符[6-9],表明针刺内关穴对心脏功能有特异性调节作用与心包经循行线上氧代谢变化有关,经络运行“气”可能与输“氧”有关。至于经络循行线上氧代谢的途径,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修春英,董亚琴,许金森,等.针刺内关穴对急性轻度缺氧健康志愿者效应规律的初步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1,4(1):35-37.

[2]董亚琴,修春英,许金森,等.针刺郄门穴对急性轻度缺氧志愿者心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8):511-513.

[3]修春英,董亚琴,许金森,等.针刺心包经内关、郄门对急性轻度缺氧健康志愿者心输出量的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1,21(1):4-6.

[4]梁忠,王华.氧·经气·经络―关于经气和经络实质的新假说[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3(3):13-15.

[5]喻风兰,孔鄂生,刘汉,等.不同针刺手法对健康人经穴氧分压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6,(10):15-16.

[6]王华,章汉平,刘又香,等.针刺对经穴、在经非穴、非穴深层经皮氧分压影响的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1):3-5.

[7]陈铭,胡翔龙,吴祖星.针刺对手阳明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中氧分压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35(3):213-216.

[8]谢远军,胡翔龙,吴宝华.经络循行线上组织氧分压的观察及其针刺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6):353-354.

[9]吴祖星,胡翔龙,许金森,等.针刺和加热合谷穴对大肠经上经皮氧分压和微循环灌注量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3):37-42.

猜你喜欢

氧分压心包低氧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低氧诱导的miR-2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价值的探讨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穿刺患者的护理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心包转移瘤的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