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选维药复方益心颗粒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

2014-08-20何承辉邢建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4

西北药学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包合物环糊精混合物

于 宁,何承辉,邢建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4)

维药复方益心颗粒是由薰衣草、牛舌草、毛罗勒、香青兰、小茴香等6味药组成的复方制剂,该方具有养心补脑、增强心脑功能、补血、消食等功效,用于神经衰弱引起的头疼、失眠、健忘、多梦及心功能不全、胆囊炎等。处方中薰衣草、毛罗勒、小茴香均为维吾尔医常用药材,都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挥发油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1-2],但由于这类成分不稳定。因此,为提高该制剂的药效和稳定性,先提取挥发油并处理后再入药。本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提取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分子包合技术包合挥发油[3],使挥发油粉末化,降低损失,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从而提高该制剂的疗效。

1 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BS110S型Sartoriu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JM-B2003电子天平(余姚市纪铭称重校验设备有限公司);挥发油提取器(上海化科实验器材有限公司);KDM型调温电热套(山东省鄄城永兴仪器厂);ML-902定时恒温电动磁力搅拌器(上海浦江分析仪器厂);101A型数显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锦屏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

1.2试药 毛罗勒(批号20100410)、薰衣草(批号201005130)、小茴香(批号20100510)均购于新疆麦迪森维药有限公司,产地均为新疆;β-环糊精(广东郁南县环状糊精厂,质量分数>98%);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根据相关文献[3-7],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以加水量(A)、浸泡时间(B)、蒸馏时间(C)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提取挥发油至挥发油体积不再增加为止,读取挥发油体积,评价指标为挥发油的提取量(mL),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实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1 挥发油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表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蒸馏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加水量和浸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主次顺序为C>A>B。在C因素中,C3>C2>C1,选择C3;结合直观分析,A和B无显著性差异,选A1和B1。因此,结合大生产,最终确定提取工艺为A1B1C3,即加水10倍量,浸泡8 h后提取5 h。

2.2挥发油提取工艺验证实验 按处方量称取药材3份,照优选的提取工艺进行3次验证实验,测得挥发油的提取量分别为2.60,2.63和2.59 mL,平均提取量为2.61 mL,与正交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表2 挥发油提取正交实验结果

表3 挥发油含量方差分析结果

2.3优选挥发油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

2.3.1挥发油前处理 精密移取挥发油一定体积,加入乙醇等体积,溶解。得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50%),待用。

2.3.2实验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操作步骤:称取β-CD适量,置于1 000 mL具塞三角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水浴加热使β-CD完全溶解,制成饱和溶液,并降至所需温度;在恒温下搅拌,精密移取挥发油-无水乙醇液,缓慢注入到β-CD溶液中,持续搅拌至一定时间后,放入4 ℃冰箱中,过夜;抽滤,包合物先用水洗涤,后用石油醚(30~60 ℃)多次洗涤,至无挥发油气味;干燥4 h (50 ℃),称质量,计算挥发油包合率。

2.3.3挥发油包合率的测定 称定挥发油包合物质量,将包合物置于1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300 mL蒸馏水,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甲法,连接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按下列公式计算。

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挥发油加入量×空白回收率]×100%

2.3.4挥发油空白回收实验 精密吸取挥发油1 mL,置于500 mL圆底烧瓶中,平行3份,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甲法,提取挥发油。分别加一定量水,提取挥发油5 h,至挥发油体积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读取挥发油体积。按下式计算空白回收率,得空白回收率为95%。

空白回收率=提取出挥发油量/挥发油加入量×100%

2.3.5包合物收得率 收得率=[包合物质量/(β-CD加入质量+挥发油加入质量)]×100%

2.3.6包合工艺条件筛选 根据文献报道[5,7-11],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选定β-CD和挥发油用量比例(g∶mL)、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h)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取3水平,以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包合工艺的因素与水平见表4,正交实验结果见表5,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表4 挥发油β-CD包合因素水平表

表5 挥发油包合工艺正交实验结果

经方差分析可知,β-CD∶挥发油配比有显著性差异,而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主次顺序为A>C>B。A因素中,A3>A2>A1,选择A3;结合直观分析,B和C无显著性差异,选B1和C1。结合实际生产,因此确定最佳包合工艺为A3B1C1,即挥发油包合条件为:β-CD∶挥发油配比为10∶1,恒温40 ℃,包合2 h。

表6 挥发油包合方差分析结果

2.3.7挥发油β-CD包合工艺验证实验 精密称取β-环糊精和挥发油适量,按2.3.6项下优选的工艺和方法,进行3次验证实验,并计算挥发油包合物收得率和包合率。结果显示,包合物的收得率为80.23%,78.90%和80.31%,包合率分别为83.23%,82.10%和83.31%。结果与正交实验结果相接近,表明优选的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2.4包合物稳定性实验 将挥发油进行包合的目的是防止其挥发及增强稳定性。因此对其包合物进行了稳定性研究[12-15],比较各影响因素下包合物及混合物(与包合物同等比例的同批次β-CD、挥发油的混合物)中挥发油含量的变化,以考察β-CD包合后挥发油的稳定性,为后期的制剂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2.4.1强光照射实验 分别称取包合物和混合物各30 g,精密称定,密装于玻璃瓶中,置于日光灯(4 000 lx)处,照射10 d,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取样,照2.3.3项下方法提取挥发油,并计算挥发油相对含量,结果见表7。

结果表明,挥发油包合物的抗光解性比物理混合物高。

表7 强光照射实验结果

2.4.2高温实验 挥发油包合物和混合物分别称取9份,每份30 g(每水平样品各3份),精密称定,密装于玻璃瓶中,分别置于40,60和80 ℃恒温干燥箱中,放置10 d,分别在一定时间取样,并提取挥发油,计算挥发油相对含量,结果见表8。

该结果表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比混合物的热稳定性好。

表8 高温实验结果

2.4.3高湿实验 称取挥发油包合物和混合物各30 g(每水平样品各3份),精密称定,密装于玻璃瓶中,各取6份,每3份为一组,在25 ℃条件下,将样品分别置于2个密封的器皿中(相对湿度分别为75%(氯化钠)和92.5%(硝酸钾)),放置10 d,并分别在放置0,5和10 d时取样,照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相对含量,结果见表9。

结果表明,挥发油包合物较物理混合物的湿稳定性更高。

表9 高湿实验结果

3 讨论

通过预实验,分别考察了薰衣草、毛罗勒和小茴香3味药材分开单独提取挥发油和合并提取挥发油,发现3味药材合并后提取挥发油与分别提取挥发油的出油时间和出油率基本一致,因此,为节约生产成本,将三味药合并后提取挥发油。挥发油为该处方有效成分,本实验采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使挥发油由液态转变成固态,防止挥发油在生产、储存过程中的氧化和分解,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掩盖挥发油的不良气味。

包合物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光照对包合前后挥发油的含量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包合物的热稳定性、湿稳定性及抗光解性明显高于混合物。可见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可提高其稳定性,从而提高该复方制剂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44-45.

[2] 买买提·努尔艾合买提,吐尔洪·艾买尔,吾布力吐尔迪.维吾尔药罗勒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24(6): 69-72.

[3] 岳晓华,段秀俊,史利霞.风湿宁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 22-24.

[4] 何华,李先宽,徐保利.五味子种子挥发油β-环糊精提取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7): 26-28.

[5] 李钟,陈维超,韩彬,等.罗勒挥发油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J].中南药学,2009,7(6): 404-407.

[6] 陈韩英,赵文彬,成玉怀,等.薰衣草挥发油提取工艺的正交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 1995-1996.

[7] 吴涛,蒋岚,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护肝布祖热颗粒提取新工艺及其对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4): 430-433.

[8] 曹毅,张春椿,熊耀康.皮炎净颗粒剂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9,26(2): 130-133.

[9] 陈计峦,宋丽军,张云,等.β-环糊精包合薰衣草精油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9,34(4): 105-108.

[10]南京,刘承,叶小川,等.均匀设计优选维药行气那尼花颗粒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 53-56.

[11]庞来祥,郭涛,王博.养肝疏胆颗粒中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1): 17-19.

[12]许杨彪,宋宁宁.连翘挥发油包合物稳定性考察[J].中成药,2008,30(6): 936-937.

[13]杨小催,柯雪红,陈锦富.石菖蒲挥发油包合工艺及包合物稳定性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2): 202-205.

[14]杨晓君,杨伟俊.β-环糊精包合复方丹黄颗粒中挥发油工艺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4): 281-283.

[15]刘宇,殷中琼,魏琴,等.油樟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及稳定性考察[J].中国中药杂志,2013, 38(13): 2105-2108.

猜你喜欢

包合物环糊精混合物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定量分析通用计算模型研制
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
鸦胆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石榴鞣花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鱼腥草挥发油HPCD包合物肠用温敏凝胶的制备
β-环糊精对决明子的辅助提取作用
莪术油聚合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混合物按照欧盟CLP进行分类标签
萃取精馏分离甲苯-正庚烷混合物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