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在山水间穿行

2014-08-18李坤付松

当代贵州 2014年2期
关键词:贵州改革

李坤 付松

贵州改革发展路在哪里?从何而来?穿行贵州山山水水,历史会告诉未来。

2013年12月5日,杭瑞高速大兴至思南段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试运行。

从毕节到遵义、铜仁三个革命老区,从乌蒙山区到武陵山区两个集中连片贫困山区,杭瑞高速犹如一条玉带穿行其间,成为贵州通往湖南的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道。

这个时刻,会让人不禁想起关于贵州交通的一些历史碎片:

“自汉江买舟入黔,高山万仞,浚水千滩,汹涌之声不绝于耳,扁舟逆流,两次断缆,无限艰辛,备极惊骇,颇动思归之念……”这是160多年前的清代,长白人常恩受命安顺府知府首次入黔后给京中友人的一封信。

那是山花烂漫的春天,常恩带着家丁,从京城出发,经湖南沅水乘舟进入贵州舞阳河,抵镇远,再从陆路到达安顺,历时两个多月,舟车劳顿,让常恩无心欣赏贵州沿途秀美的风景。

一条现实的路,让人向往。

一条历史的路,引人深思。

同样,贵州改革发展路在哪里?从何而来?穿行贵州山山水水,历史会告诉未来。

出发,因为山在那里

贵州多山。山连山,山拥山。

贵州改革,恰如山的风骨,铸造着山的坚韧,彰显着山的气魄。

这是改革精神的历久淬炼,是改革步伐的恒久动力——

从顶云公社敢为人先试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责任制,到湄潭、金沙“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制度改革模式;

从建立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到推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的安顺试验区;

从“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主战略的制定到“5个100”工程的实施;

从获得国家层面支持的“国发2号文件”出台到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贵安新区;

从贵阳综合保税区的成立到加入长江经济带;

……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从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到“十破十立”,解放思想的风雷在黔中大地激荡。敢“破”敢“立”,一串串节节攀升的数字让人怦然心动:近三年来,贵州经济增速2011年15%,全国第三;2012年13.6%,全国第二;2013年前三季度,12.6%,全国第一。

2010年7月20日,贵州省《关于贯彻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贵州干部人事工作向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迈进了有力一步。

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全省上下,广大党员干部“五加二”、“白加黑”,营造“干”字当头的干事创业氛围,倡导“苦”字在前的优良风气,树立“敢”字为先的开拓精神,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这是改革深化的自觉行动,是首创精神的守正出奇——

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

2001年,余庆县首倡“四在农家”创建活动。10余年来,贵州广大农村已是旧貌换新颜——楼高了,路通了,民富了,村美了,人笑了。

1.6万个创建点,覆盖9000多个村,受益群众1500多万人,如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在贵州大地风起云涌,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遵义,一片红色传奇的土地。

而今,这座城市又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转折之城”焕发出新一轮生机与活力。

这种变化,源于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带来的崭新气象。

2001年发端,2008年形成,2012年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一场场精彩的嬗变正在红色遵义铺展开来。

放胆一试,勇于探索,尊重首创,必将迎来丰硕的改革成果。

新型社区管理的“贵阳经验”;

社会风险评估的“铜仁经验”;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余庆经验”;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阳光工程”;

……

从乌蒙山麓到大娄山腹地,从武陵山下到苗岭侗乡,改革的热潮在涌动,改革的共识在凝聚。

在艰苦的过程中,贵州人从未停止改革进取的步伐,是因为他们知道:山在那里。

出口,遵循水的流径

莽莽乌蒙山深处,一汪清泉从海拔2260米的石缸洞汩汩流淌。

这是位于威宁自治县盐仓镇境内长江南岸最大支流乌江的源头。千百年来,她汇涓涓之细流,一路奔腾不息,横贯贵州东西,汇于长江浩荡而去……

山因水而灵,水因山而秀。35年来,贵州改革正如乌江之水,永不停息,锐不可当。

这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实践——

每天卖出130万瓶辣椒酱,年产值33.7亿元、纳税达4.3亿元,产品销往五大洲50多个国家。十多年前,谁也没想到贵阳龙洞堡的一家凉粉小店会发展壮大成如今的王牌企业,“老干妈”做到了。

朗玛信息、百灵制药、金沙酒业、中天城投……这些和“老干妈”一同沐浴改革春风成长壮大的民营企业不在少数。

从“民营经济38条”到“三年倍增计划”,再到“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一系列从法律、政策、制度上支持非公经济的重磅政策先后出台。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竞争力强的本土型重点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非公经济的微细胞被激活,为市场主体增添了无限活力。

这是一组激动人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百万户,增幅居全国第一。快速增长的市场主体折射出贵州营商环境正不断优化。

这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改革实践——

三年多前,当初有人质疑,贵州“工业强省”战略会不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贵州的回答是:关键问题是搞什么样的工业,怎么搞工业。

贵州的自信是:应该搞工业、有条件搞工业、也完全能够把工业搞上去。

贵州的路径是:坚持走生态文明引领工业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创新支撑产业优化升级,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先后在贵州启动建设数据中心,富士康在贵州建立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诞生……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入驻贵州,为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竖起了绿色标杆。

这是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改革实践——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泛北部湾到成渝高新产业区,从北京到台湾,大规模、高密度走出去,找项目、交朋友、聚人气、强动力,形成了极具投资吸引力的“强磁场”。

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总——贵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如果一些企业家错过了30年前广东的发展机遇,今天一定不能错过贵州。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贵州不失时机搭建对外开放的平台、捕捉机遇,赢得主动。

开放——改革——发展,看似一个线性发展逻辑,在“贵州模式”的现实演绎中却连接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这是文化自觉自信的改革实践——

这是贵州文化体制改革的清晰线路图:2006年启动、2008年加速推进、2010年全面铺开。

一张亮丽的“多彩贵州”名片,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给世界一个全新的贵州形象——贵州原生态,但不蒙昧原始;贵州山高水长,但不封闭自卑。

一批独特的文艺精品,传递了贵州精神和贵州正能量——《奢香夫人》、《幸存日》等20多部“贵州制造”影视剧频频亮相央视和多家省级卫视。

一次大胆的转型突围,让贵州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省属出版、演艺、广电、期刊、报业五大集团公司在2011年完成转企改制;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一张网”,城镇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率超过70%。

一项服务民生的惠民工程,让群众共享文化“大餐”——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的贵州数字图书馆,相当于1350万册图书资料供公众网上免费阅读。

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实践——

2009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试点;

2010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危房改造;

2011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

2012年,贵州启动实施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计划到2020年将200万居住在不具备生活条件地方的贫困群众实施移民搬迁;

2013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教育“9+3”计划,教育经费远超国家规定标准……

从草海之滨到乌江之畔,从南北盘江到清水江边,改革的实践在升华,改革的成果在闪光。

遵循规律,水流千里,终归大海。

路远,行且坚毅

35年,只是贵州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改革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贵州的历史轨迹。

但贵州有更清醒的认识:虽然我们的成就巨大,然而问题也还不少。

有些问题,是历史留下的“欠账”,需要及时弥补——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人均GDP仅有上海的五分之一,2020年同步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

有些问题,是伴随国际国内环境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经济发展下行的压力在增大,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在增大,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在增大!

有些问题,是改革难度较大,不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仍然滞后于发展,一些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有些问题,与市场经济没有必然联系,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干部队伍中“慵懒慢浮贪”特别是“慢”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还需要下大力气深刻剖析、深入整改。

还有些问题,值得深思,需要刨根问底——被称为“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第一乡”的关岭县顶云乡,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090元,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县、全市!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破解的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一语破的:“对于贵州来说,经济发展滞后,根本上是改革开放的滞后;发展上的差距,主要是改革开放上的差距。”

一个仅有800万人口的以色列为何创造了世界高科技新兴企业密度最高、最繁荣兴盛的国家,甚至超越了日本、加拿大、印度和中国?以色列前总理西蒙·佩雷斯给出的答案是:“最谨慎的方式就是放胆一试!”

改革新征程,贵州需要“放胆一试”。

改革新征程,贵州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3年,注定是中国一个不平凡的时间节点,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坐标上。

11月12日,为期四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北京成为世界聚光灯的焦点。

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迎来又一个里程碑时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一致通过。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决定》回答:我们从改革开放的历史中走来,我们要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去。

这是一张清晰的改革图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13年12月,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贵州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开放倒逼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税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份“黔味”十足的《实施意见》中频繁出现的“改革”,字里行间透露出贵州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决心。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言:“其实人和树是一样的,它越是向往高处温暖而光明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而潮湿的土地。”

2014年,中国迎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贵州改革向纵深推进。

改革新起点,贵州既要“转”,又要“赶”,更要“改”。

改革新起点,贵州既要“考试合格”,更要协力争先。

这是六年后的贵州新高度——到2020年,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50%;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这是35年后的贵州新图景——到204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立足新起点,贵州继往开来、奋力前行。

迈向新征程,贵州步伐稳健、行且坚毅。(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贵州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贵州教育出版社
“改革”就是涨价吗?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