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征象和病理特征分析

2014-08-15曾炳恬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1450

吉林医学 2014年24期
关键词:局灶结节性胆管

曾炳恬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1450)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一种不常见的肿瘤样病变,其发病率占肝部原发性肿瘤的8%左右,俗称为局灶性硬化以及错构瘤等。该病主要是由过度增生的肝细胞、胆管或者变异的动脉血管组成,在较典型病灶的中央位置出现了星状的纤维组织瘢痕,这种情况多发生在30~40岁左右的女性身上。FNH是临床治疗中不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其法院原理医学家的医师们至今尚不清楚。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进行治疗的26例FNH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征象与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进行治疗的26例 FNH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28~60岁,平均29.5±10.5岁。26例患者中19例没有症状,在进行常规体检检查腹部时,突然发现有4例患者由于不明病因出现上腹疼痛,经进一步检查发现病变。在手术前进行检查时,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甲胎蛋白(AFP)均<20 μg/L,除了其中2例患者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外,其余患者身体均无异常反应,26例患者都进行手术切除。

1.2 方法:26例患者都进行螺旋CT平面扫描,同时加强动态检查,所使用的CT为GE Hispeed 2000螺旋CT扫描机,其厚度为10 mm,且病灶的局部有一层约5 mm厚的薄层。然后采用碘普胺用高压注射器经过患者肘前静脉进行团注,其注射速度约为3 ml/s,在注射25 s以后进行动脉期扫描,70 s以后进行门脉期扫描,5 min以后进行延迟期扫描。然后进行病理检查,用石蜡组织块行4 μm的连续切片,HE染色,再用光镜认真观察。

2 结果

2.1 CT征象:患者肝左叶18例,肝右叶9例。长径约为3.1~5.2 cm,病灶呈现球形以及椭圆形,边缘非常光滑,呈分叶形状。14例患者的病灶用CT平面扫描密度和肝脏的实质密度接近,而12例患者的病灶密度比肝脏实质密度要低。其中有21例患者病灶内部可以看见偏心性或者中央性不规则的芒状低密度阴影。然后在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动脉期时,发现26例患者病灶的实质部位都有明显均匀强化的迹象,在扫描静脉期和延迟期时,有16例患者稍微比肝实质要高。10例患者≤肝实质。其中有16例患者的病灶内部出现瘢痕,10例患者呈现延迟强化状态,5例患者未出现延迟强化状态。

2.2 病理特征:26例患者的病灶和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没有出现包膜。其中在病灶的切面可以看见中心性或者偏中心性的芒状瘢痕、纤维条索;患者周围的肝组织被从中央瘢痕位置散射出来的纤维间隔分开,呈现结节状。且结节围绕着中央瘢痕部位分布,患者内增生的肝细胞形成了1~2层细胞厚的肝板,并且中央瘢痕主要由大小不等的纤维结蹄组织和厚壁畸形血管构成,在全部病变内都可以看见小胆管增生,中间附有炎性细胞的浸润。

3 讨论

目前,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患者的肝细胞对身体局部的血管之间的不正常反应增生。依据本次研究,我们认为利用CT平面扫描,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诊断FNH患者疾病;在此基础上,参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检查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精准性[1-2]。

3.1 FNH患者的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这主要表现为动脉期呈现均匀增强的富血供肿块,但是在门脉期、延迟期都出现了均匀密度肿块,并且中央位置的瘢痕在动脉期、门脉期都显示同等密度,但是在延迟期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再利用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能够充分反映患者病灶的特点,其中病灶的强化时间以及密度曲线变化均符合“快速升缓慢降”的类型[3]。

3.2 CT征象和病理特征对照:在显微镜下显示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主要是由正常的肝细胞、枯否氏细胞和增生的胆管血管组成,所以在利用CT扫描时呈现同等密度或者较低的密度。FNH患者属于多血供的实质性肿块,内部含有丰富的动脉与较大的引流静脉、血窦,因此患者的早期肿块具有明显的均匀强化状态,在患者延迟期对比剂均退出等密度。在患者中部或者偏离中心瘢痕处呈现放射状的纤维分割,其中内含有大量的畸形血管进行聚集,和增生胆管的炎性水肿。在进行动态增强检察过程中逐渐强化,是对比剂在患者的瘢痕结蹄组织内进行聚集阴气的。但是不太典型的FNH患者中没有瘢痕显示或者瘢痕显示很不明显。

病理学特征为异常的结节样结构、血管畸形、胆管增生[4]。且在典型的FNH切面中间位置能够看见星状的瘢痕纤维组织,组成的间隔会向四周放射,进而分割成不同的肿块。中央部位的瘢痕主要组成有畸形的血管结构、且发生异常变粗的动脉随着纤维间隔进行不断地分支,以供应各个结节。典型的FNH在显微镜下显示为结节样增生的实质,且这些结节被环形的或者较短的纤维间隔完全或者不完全。患者肝细胞内的形态发生异常,呈现颗粒状、空泡状。

总而言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可以通过CT平面扫描以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其病灶特点以及病理特征进行准确的显示,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1] 黄丹江,杨文海,张期莲,等.肝脏动脉期强化病变的螺旋CT鉴别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2011,2(27):69.

[2] 唐继红,陈 鹏,付必莽,等.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168.

[3] 姜晓静,吴晓丽,陈瑞鑫,等.多排螺旋CT及MRI结合对FNH诊断价值评估[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7(02):154.

[4] 陈颖瑜,潘爱珍,黄惠玲,等.16排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J].广州医药,2011,42(3):526.

猜你喜欢

局灶结节性胆管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表现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人工胆管
姜兆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经验
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报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2例
小金丸配合优甲乐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观察
胆管支气管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