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道

2014-08-15陶丽娜胡松林刘行超蒋春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检验科血液科广西桂林54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2期
关键词:霉菌病马尔菌体

陶丽娜,胡松林,刘行超,蒋春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检验科;.血液科,广西桂林 5400)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病原菌,在东南亚引起人类播散性和进行性感染,是引起艾滋病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现将本院收治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2013年3月19日于本院急诊科就诊,自诉从2013年2月11日开始出现反复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9℃,发热无明显规律,体质量减轻约3kg,伴有咳嗽、咳痰、咽痛,在当地村卫生室就诊,诊断不详,治疗后咳嗽、咳痰已完全缓解,但其他症状无好转,转外院门诊查血常规提示贫血、血小板减少,腹部彩超提示脾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诊断、治疗不详。本院为进一步诊治拟“血小板减少待查”收入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4.08×109/L(校正后);红细胞4.68×1012/L;血红蛋白88g/L,血小板计数19×109/L。外周血涂片检查:淋巴细胞0.12,异常淋巴细胞0.06,杆状0.44,分叶0.34,单核0.04,有核红细胞24个/100WBC。细胞形态:中性杆状及分叶可见中毒颗粒及空泡,可见细胞吞噬真菌病原体,病原体在细胞内外均有,多在细胞内,被吞噬于细胞内的菌体相对较小,形态较规则,游离于吞噬细胞外的菌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圆形、椭圆形、腊肠形且具有横隔、其内有瑞氏染色较深的物质约占菌体的1/3(图1),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所特有[2]。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与临床医师沟通,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微生物学培养血液标本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后经免疫学证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呈阳性。

2 讨 论

由于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我国艾滋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人类的概率随之增加。马尔尼菲青霉菌是惟一的温度依赖双相性青霉菌,并具有深部致病力,是重要的人类致病菌,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3],但由于马尔尼菲青霉菌其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它是可以治愈,但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病死率极高。

因此,早期诊断,及时药物治疗是关键[4]。血液涂片与骨髓检查比常规真菌双相培养法可提前7~10d[5],为减少误诊及漏诊,如三者结合可以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降低病死率。

[1]刘博,付萍.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0,32(3):26-27.

[2]黄长武,李兴禄,黄艺,等.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06,26(1):61-65.

[3]王慧珠,田敬华,李敏,等.HIV阳性患者血培养法分离马尔尼菲青霉菌[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6):478-479.

[4]侯德凤.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感染率和实验室检查及药敏分析[J].华西医学,2010,25(5):919-921.

[5]卢业成,郑师陵,陈万山,等.骨髓检查在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1(2):69-72.

猜你喜欢

霉菌病马尔菌体
菌体蛋白精养花鲢高产技术探析
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罕见疾病袭击印度新冠患者
菌体蛋白水解液应用于谷氨酸发酵的研究
黄芩苷对一株产NDM-1大肠埃希菌体内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鼻内镜在孤立性蝶窦霉菌病诊疗中的应用
酶法破碎乳酸菌细胞壁提取菌体蛋白的研究
“科学具有最终的决定权”——记IPCC第三工作组主席奥特马尔·埃登霍费尔
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