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教育资源,建构大学生生命教育新模式

2014-08-15冷旭东曲贵海李春宇李慧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命大学生教育

王 瑶,冷旭东,曲贵海,金 慧,李春宇,李慧媛

(佳木斯大学a.组织部;b.发展规划处;c.招生办;d.商学院;e学生处,黑龙江 佳木斯154007)

新时期,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关键是有效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从政府、社会、高校到家庭,形成行政干预、社会培育、高校实施、教育联动、教育创新等多措并局、齐抓共管的新型教育机制与教育模式。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

所谓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最终培养人文关怀精神,陶冶健全的人格品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实施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行为等内容的教育。

(一)生命认知教育

即以普适的心态,在更广泛的层面认知生命的存在。包括引导大学生对作为人类社会的主体(即每个“人”本体)及其社会支持系统和社会关联系统生命存在的正确认知;也引导大学生从更广泛的层面,认知其他物种及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各种生命形态的存在。

(二)生命情感教育

是指对大学生开展关于生命个体和生命群体的情感、情操、感恩及广义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以引导大学生习得并体悟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和热爱生命。

(三)生命意志教育

教育的根本在于意志教育。而生命教育中的意志教育,同样是教育引导大学生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在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维护更广义层面上的生命价值这一过程中,应该保有的意志、耐力与韧性等正向的意志品格。

(四)生命行为教育

是指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并对牵涉生命的事件或情景采用积极的行为应对,包括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交往、对自己的各阶段生涯规划,等等。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

从全球视野看,不断进步发展的人类整体现代文明,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尊重并深切关注个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1]与此相应,生命教育的旨归所在是出于对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是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

(二)生命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效形式和内容

高校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将有助于促进广大学生注重身体、心智、精神的和谐发展,促进校园整体文化氛围的不断改善和创新,促进高校的整体事业科学发展。通过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教育和引导广大在校学生及社会民众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理应成为办好现代教育的有效手段和现代大学发展策略的主要内容。

(三)生命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大量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高公德社会觉悟的、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合格接班人。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生命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而这也正是中国大学实施生命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所在。

三、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三个层面

(一)生存教育

政府、社会、高校、家庭乃至大学生本人,都要重视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包括教育大学生掌握更多的求生技能、适应不同的自然(包括社会)生存环境、珍爱本体的生存也尊重他人及生存环境中的其它物种的生存,等等。必须强调的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不幸殒落,每一起大学生“伤熊”、“虐猫”、“伤人”或“自伤”的事件,都让政府、社会、高校和家庭承担着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教育损失或无尽伤痛。

(二)发展教育

生命是可爱的,生命是尽有无限未来性的,生命是充满希望的,生命是充满正向能量的……这些关于生命的体悟和感受,要靠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发展生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发展教育,包括引入有效的教育机制与手段,帮助大学生设计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潜发其生命潜能,坚定其积极向上的正确信仰,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与乐观、感恩的生命情怀,进而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外界困扰并追求生命的良好发展与完善。

(三)死亡教育

死亡,作为每一个生命体归于完结的必要环节,不可回避。死亡教育,就是要以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并教育大学生正确了解、认知与接纳死亡这一客观现象与生命过程;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更好地弱化或消除学生对死亡这一自然现象的恐惧感,并通过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感受,领悟到人以及其它物种之有限生命的珍贵与尊严,进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珍爱生活。

四、整合教育资源,建构大学生生命教育新模式

(一)教育行政主导,是贯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力依托

生命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乃至基础教育中,都还刚刚起步,需要国家、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好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和法规。首先,从国外看,可以借鉴的有,20世纪中期起,美国、德国、英国等政府就为了积极倡导生命教育而颁布了系列相关法规制度,这些法规制度为生命教育后来的推行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其次,从国内看,云南等省份广受社会、各学校和广大家长关注的“三生教育”,也主要得力于当年在开始起步时由省教育厅等地方教育主管出台了相应政策文化。因此,教育行政以开展生命教育的相关法规、制度为主导,才能更好地使大学生生命教育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二)教育联动机制,是浇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不绝源泉

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紧紧依托社会这一整个大的教育系统,根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肥沃土壤,建立和完善教育联动机制,实现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深度融合。首先,与上述生命教育的主干课程、融入式课程的讲授及生命教育活动开展相关,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应该就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形成高校内部的教育联动机制。其次,生命教育需要社会、高校、家长以及大学生本人在内,要形成联动机制。这样的联动,包括层层把社会上具有正能量的生命价值观、生命意志和正向的生命行为传导向大学生,也包括以大学生为关注中心,围绕大学生生命健康与发展这一教育主题,把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需求适时反馈至高校、家长和社会各界。这样,就可以由高校内的小联动和牵涉高校外的大联动共同作用,进而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有关信息的双向传导和不停循环。

(三)高校实施操作,是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具体保证

大学生生命教育,在执行和操作层面,离不开高等学校。首先,要建构好涵盖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四个方面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目标。与上述内容相呼应,这些目标主要包括:认知生命起源、观察生命现象、理解生命价值、关注生命本质;珍爱自我生命、关爱他人以及整个生命世界、培养生命情感;克服生活困难、坚定生命意志、激发生命信心;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实践,追求生命价值等。其次,要在高校开设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并使这类正式课程与融入式课程有机结合,并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重要教育形式,把生命教育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有效传输给广大学生。这样,可以通过专门的课程作为生命教育的主干渠道,而以其它融入式课程作为发掘大学生生命潜能的辅助形式;二者有机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发智慧,启迪心灵,营造关于生命知识和感悟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成长成才的连贯“知识场”。再次,高校实施操作生命教育,要融入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既不仅有课程教学、学科渗透,还要有与此相关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作为生命教育的有效延伸。如:建设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开展各类主题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应急演练、安全教育;创办生命教育兴趣小组、学习宣传专栏、心理服务和学习帮扶热线,开展预防艾滋病日、世界环境日、禁毒日等主题纪念日活动,都可以更好地促进生命教育实效。

(四)追求教育创新,是鲜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机营养

生命教育是与时俱进的常新课题,必然追求不断创新,否则,其营养就会枯竭。首先,生命教育的理念,要不断创新。面对新形势,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的简单组合;也不是一项或几项校园文化活动的阶段性开展,它是一项牵涉学生成长成才的系统工程。其次,生命教育的内容要不断创新。从前我们的生命教育,可能只是局限于认识生命的起源、安全防范等主要内容;而新时期,死亡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心理测查、潜能激发、环境教育等,逐渐融入高校开展的生命教育中,这对完善学生的生命知识体系,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将越发起到明显的作用。再次,开展生命教育,必须“调动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2]这要求,生命教育主体,即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相关素质要不断提高,以确保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并推动生命化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3.

[2]冯建军.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J].思想理论教育,2003,(6):29.

猜你喜欢

生命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