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探析

2014-08-15杨湘弘江桑榆蒋文艳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礼仪中华民族

杨湘弘,江桑榆,蒋文艳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和重视塑造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全面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不仅仅是社会的道德要求,也是大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

一、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可以归纳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早在西周初期,周文王的儿子周公的“兴艺”教育就是提倡德、智、体、美诸育兼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大教育家孔子的主要道德观是“仁”、“义”、“礼”,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把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要求学生扬善抑过、自我修养。历史证明,受到传统美德思想影响的一代代中华儿女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为了中华民族的兴亡和社会的发展前赴后继、建功立业。

但同时不可否认,在当代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价值观念务实但功利化倾向的思想,道德意识不高,责任心缺失,对诚信道德缺乏认同,诚信观念模糊;在受过了高等教育后,对传统美德教育的认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光理论,少了实践,久而久之在行动上缺乏体现,表现知行不一现象很严重,以致于校园中“缺德”、“失德”的现象屡屡发生。因此,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很有必要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我国正处于关键时期,对于加强高校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内涵及其内容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概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凝结而成的一个社会道德的准则。它是中华民族道德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总和,具有深远影响。从古代起始,就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包括了墨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道德。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从最早的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四个道德要素;到春秋末期的老子提出的“上善若水”;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为“仁、义、礼、智”这四个要素;把“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要素整合在一起加以全面阐述和规范的,是汉代的董仲舒。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道德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主张,进行了新的创造和规范。

2.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我们既要坚持继承传统的美德教育方式,也要根据时代的不同需求不断创新。真正的传统美德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本身出发,根据青年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举措,从“爱国、勤俭、立志、礼仪”四个方面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1)爱国教育。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反对外敌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就一直贯穿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人们在社会生存中最基本的感情基础和道德规范的准则。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的希望,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在高校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灌输,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调动学生学习传统美德的积极性,把它作为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

(2)勤俭教育。勤劳节俭、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许多大学生可以不用自己亲身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得到钱,比如,“富二代”、“官二代”。不少学生喜欢相互攀比、彼此炫耀,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个性化的消费品;甚至还有不少人只是害怕遭受别人的笑话与白眼,不考虑自己家庭的实际经济条件,为了达到物质上的满足而不择手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在一些学生的头脑中渐渐淡化,他们只懂得安逸享乐、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适度而科学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将来对祖国做贡献打下良好的基础。

(3)立志教育。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相信给许多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位年轻的母亲耐心地给自己年迈的母亲洗着脚,她年幼的儿子看到了,也学着母亲的做法,给自己的母亲端水洗脚,那温馨的一幕,让人久久难忘。这则广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传统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立志教育实质上就是以志向、理想和人生目标为总和的一个人生价值观的教育。立志教育既有教育人成才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接受教育、今后更好自我发展的动力。这是一种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生活。这种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同样有着特别重要的启示作用。

(4)礼仪教育。它是传统美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国就一直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它包括了接访礼仪、穿着礼仪、言行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要讲究的礼貌和礼节,言行举止都应具有的一定规范。知书达礼,待人以礼,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最基本素养。同时,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修养的一种外显,对于调节、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做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有良好的礼仪的文明人、文化人。

三、推进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新举措

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就必须针对大学生的个人特点(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思想状况以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把道德理论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教育对象大学生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选择最优化的实施方案和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提高对传统美德的认知水平

开设传统的美德教育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中系统地学习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论知识,加以榜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分辨是非。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少数学生有一些封建迷信思想,缺乏对科学正确的认知能力,迷信面相、神鬼之说。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侵蚀。而学校,传统的美德教育一般只是起到一个知识灌输的作用,而没有把它促进成为道德主体的生活习惯养成。老师死板地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不能扭转儿时已经被陈腐的心灵,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真正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语文、美术、体育、思想品德等系列学科的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把思考、判断与道德行为结合起来,防止陈腐道德文化的侵害。引导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区分良莠。既要让学生学习借鉴西方一些优秀文化,同时也能辨析西方一些不利的道德文化,不崇洋媚外。在生活中检验、丰富和实现个人的价值,逐步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

2.传统美德教育与激励相结合

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渗透之余,老师要带动学生开展户外活动,通过生活,向学生展示老师自身的素质修养,以老师为榜样;在中国传统节日之际,开展一些传统民俗的表演、向学生宣传和介绍传统美德,充分挖掘和运用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另外,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中,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大学中,很多同学都想成为共产党员、三好学生。一般来说,都是成绩优异的同学才有可能获得。那么很多学习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同学就没有了积极性。因为他们觉得,反正这些和我也无关。那么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设立发展共产党员、三好学生的奋斗目标,人人都有机会、有希望。这样可以使学生激发内在的动力,调动积极性。老师应该及时对达到目标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其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传统美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传统美德教育问题的提出,教育方法的多样化、生活化日益成为其发展趋势。而家庭和社会成为重点。在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中,家庭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长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视家庭教育,使每个家庭都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懂得养育之恩和恩赐之情,以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回报社会。注重传统美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课堂系统的理论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社会的公益劳动、社会政治活动,如植树造林、维护交通秩序、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扶贫济困、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公共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另外,在学校还可以开展演讲比赛、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相关的专题讲座,丰富校园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传统美德的教育和影响。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成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也是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让传统美德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努力实践,就会取得成效。通过对历史的传统道德的扬弃,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时代特点的优秀传统美德有了新的涵义,成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力量。身处21世纪科技强国的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精神,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好好学习,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磨练自己,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礼仪中华民族
身边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