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探究

2014-08-15陈淑丽陈晓丽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感价值观大学生

陈淑丽,陈晓丽

(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先进代表,其综合素质状况,特别是社会责任感状况,直接影响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责任感缺乏”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通过教育,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显然,探索行之有效的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机制,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价值

(一)帮助大学生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光荣责任与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自觉地将品德培养、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与国家民族的复兴联系起来,树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自觉承担起社会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光荣责任和庄严使命。

(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和谐是以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础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的身心发展,协调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健康的身心、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和友善的人-境关系,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其社会责任感强烈与否,直接体现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能否顺利成长成才。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高大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二、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突出变现

据教育部2013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滚动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持续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1]他们思想活跃、知识丰富、坚持真理,心怀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民族自豪感强烈,能够自觉地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对社会有比较强烈的责任感。但不可否认,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与不足。

(一)部分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过于凸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会自发地追求自身利益,从自我出发,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中有部分同学在学习生活中过于追求个人价值的彰显,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割裂开来,这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导致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增强了却忽视了本应该承担的对他人、对集体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二)部分大学生集体价值感降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了集体利益要勇于放弃和牺牲个人利益。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地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原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大学生常常忽视他人、集体的存在,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的至高无上性,有时甚至会采取牺牲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集体归属感不强,集体荣誉感缺乏,集体价值感降低。

(三)部分大学生国家价值感缺乏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的“地球村”的局面已经形成,国家间的界限有所淡化。与此相伴随的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不可避免地导致西方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大量涌现,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和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认同淡薄、对国家认同降低进而国家价值感缺乏的严峻问题。

(四)部分大学生家庭责任感减弱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家庭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实现家庭和谐稳定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每一个家庭成员自觉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是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长期的呵护甚至溺爱,造成部分大学生心安理得地单方面享受着父母的辛勤付出与无私爱护,而没有想过对父母给予回报。加之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致使部分大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逐渐减弱,甚至会牺牲家庭利益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比如部分大学生只有在需要生活费时才会给父母打电话、不顾自己的实际家庭状况而盲目地与同学比吃比穿比用、“啃老”现象普遍化等。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机制

(一)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机制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高度凝练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当前,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机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他们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帮助他们自觉抵制西方错误价值观的侵蚀,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具有重要价值。

具体来说,一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会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努力做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广泛运用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布告栏、校报校刊等宣传媒介和途径,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是组织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优秀大学生的事迹报告会、专家讲座等各种活动,让大学生在实际参与中切身体会并明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社会赋予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庄严使命,更加努力的学习,更加积极的生活。

(二)完善社会实践的育人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路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和投身社会的桥梁,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检验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发挥和展现自身的聪明才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事实上,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既需要扎实的理论素养,又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战胜挫折、超越自我,如果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就难以全身心投身社会实践,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要积极探索社会实践的有效形式,充分发挥实践育人机制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

具体来说,一方面,开展公益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大学生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走访座谈等实践活动,了解经济社会的变化,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感受人民群众的生活,感受人民群众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自觉增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贫困地区支教活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春红丝带行动等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在奉献爱心中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激发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开展专业技能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担当中培养社会责任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的要求,组织形式多样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提高能力,增强本领。大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既能施展聪明才智、检验学习效果,又能认清自身的角色和价值,从而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

(三)发挥榜样的示范机制

高校要着重加强学生骨干队伍的先进性建设。由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学生会、学生社团成员组成的学生骨干,是学生同龄人中的精英和学生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是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行动的“身边的榜样”,对大学生发挥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具体来说,一是要注重培养。高校要尽可能地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青年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通过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带动全体学生的先进性;二是要加强锻炼。高校要积极开办学生业余党校、团校,支持马列读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学生研究团体活动,丰富和拓展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自我责任教育的阵地,并通过培训、讲座、教师指导等方式切实加强学生骨干的锻炼,提高学生骨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努力使他们成为在广大同学中积极宣传社会责任、积极推动社会责任认同、自觉履行责任行动的骨干力量;三是要加大表彰。对学生中的各级各类“先进集体”、“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获得者以及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优秀毕业学生,进行及时的表彰和宣传,以教育广大学生虚心向榜样学习,坚定不移地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自己的成长成才梦联系起来。[3]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配合的合力机制

首先,突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增强学校育人的功能,一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作用;二是要发挥好校园环境育人的作用;三是要发挥好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其次,注重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塑造性格和意志品质的第一场所,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一是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勇于担当,为子女做好表率;三是家庭成员要共同努力,营造一种温暖、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乐观进取、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最后,发挥社会教育的渗透作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是社会的任务,是社会每一位公众的共同责任。当前,要特别注意发挥好以网络、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手机等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和渗透作用。各大媒体要坚持“双为”方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大力宣传和弘扬勇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先进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坚决抨击和谴责遇事推诿、逃避责任的歪风邪气,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传递社会正能量,从而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做一个勇于担当的有为青年。

[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306/152702.html.

[2]金一斌.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中国高等教育.2010(Z2).

[3]魏进平,冯石岗.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机理和提高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

猜你喜欢

责任感价值观大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