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4-08-15向莉萍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交流

向莉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任;而文化是语言存在的环境,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Widdowson(1983)指出,语言学习应确立学习目的,而大部分人学习语言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流,尤其是进行跨文化交流。交流本身是双向的,交流的进行意味着吸收和传播,两者不可缺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亦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侧重于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学习逐渐转向了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量增加了目的语国家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促进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更好地利用语言进行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认识偏颇,这种跨文化交流更多表现出了一种单向的交流,以课程设置而言,有精读、视听说、英美文学选读、英美概况、英美报刊等,所涉及的内容、练习和测试也是以英美文化为主,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几乎完全被忽略。而且由于受到强势文化的侵入,绝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了解和获取西方文化知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么知之甚少,要么不能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不但无法满足交流对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需求,而且由于表达不准确,容易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从而产生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而成的,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社会准则、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内容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稳定的形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民英语学习热情日益升温,以英语为主要语种所承载的西方文化正以它的强势力量冲击着华夏文明古国的每个角落,其表现无处不在,从食品、服饰到节日、娱乐,从各个方面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特别对年轻人的影响尤其厉害,他们热衷于洋快餐、洋节日、洋品牌,西方的生活方式几乎等同于时尚的代名词,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喜爱、认同却渐行渐远。大学阶段是广大青年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而又缺乏必要的鉴别力,特别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注重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文化的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方文化,更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断提高文化鉴别力,学会辩证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既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长处,又坚持弘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避免盲目地崇拜和不加选择地一切接受,要在吸收外来文化、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有效地抵制外来文化的扩张,以确保中国文化的繁荣昌盛、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尊重和理解别人,同时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一味地尊重和迁就对方,往往并不能达到平等交际的目的,相反,适当地保持自我却可赢得对方的尊重。跨文化交际在语言学习中逐渐受到了学习者的重视,因为在交际中所出现的文化冲突往往比语法错误更不能让人接受。跨文化交际既能让中国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同时也能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是交际双方互通有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交流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对西方世界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中国丰富多彩、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西方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动力。作为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努力成为一个精通西方文化的研究者,还应承担起中国文化传播者、交流者的职责,要努力丰富自身传统文化的素养,深刻领会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更好地向西方国家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坚持用科学、客观的态度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避免由文化差异引发的各种矛盾。

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1.积极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

汪榕培于1991年指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是用英语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具有中国文化和国情的特点,主要通过音译和意译的手段将其翻译成英语,融入了英语词汇当中,并被英美国家所接纳和广泛使用。如表示食物的词:豆腐(tofu),乌龙茶(oolong);表示文化的词,如功夫(Kungfu),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等。但遗憾的是,大学英语所采用的教材都是反映英美文化和国情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几乎是一片空白。学生能用英语表达圣诞节、复活节,知道感恩节的来历,却不知清明节、元宵节的英语表达方式,更有甚者,不知屈原为何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进行介绍和讲解反映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些词,以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应向学生多推荐一些反映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书籍,让学生用英语思维去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积极探索中外文化的比较学习

在二语习得中,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外语教学离不开语言输入与输出,没有有效的输入就没有有效的输出。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无论是英语教材还是英语课堂教学都很少有对中国历史、文化及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介绍,忽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没有有效的输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交流传播中的严重失衡。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手法,适时输入中国文化知识,不但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能使两种文化的差异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习者发现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批判性学习。西方人重理性,擅长逻辑思维;中国人重悟性,喜欢形象思维,所以中西方在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以数字为例,在中国人心里,“五”是和谐、优美的象征,所以汉语中含有“五”的词语很多,如“三皇五帝”、“五谷丰登”、“五光十色”等;但在西方five就不那么美好了,如:five-fingers表示“三只手”,即“小偷”,the fifth column表示通敌的内奸,the fifth wheel的本义是汽车上的备用轮胎,而其比喻义则是“多余的人或物”。在中国人眼里“六”是最吉利的数字,中国古时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成语“六六大顺”,官制设有“六部”,朝廷军队统称“六军”或“六师”,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但“six”在英语中却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数字,如: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six to one(相差悬殊)。当然,这样的现象在英语学习中比比皆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既能习得语言,又能洞晓文化,在对比中深化了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理解。

3.积极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积极能动地认识与思维过程,不仅有助于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而且能提高文化修养,发展思辨能力。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跟阅读息息相关,大量的阅读能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境,地道的语料。为弥补英语课时少,信息量狭窄的不足,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地进行课后阅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向学生传授寻读、跳读、略读等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推荐课后阅读书目、报刊杂志,如外研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概况》,林语堂的《吾国吾民》,China Daily,21st Century等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英文文学作品,在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爱国心的同时,领悟了本国的文化,也习得了英美语言;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故事大意,也可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和观点进行批判性阅读,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多个侧面去理解材料的内容和文化内涵。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由于受大学英语课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内容繁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在课堂上面面俱到,课外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电影;举办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讲座;举办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演讲竞赛活动;组织收看CCTV-9台英语节目;或就某个中国文化主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后进行观点评述。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在丰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提高对中西文化的认识,牢固树立文化平等的意识,在文化交流中能更好地架起中国传统美德与西方文明之间的沟通桥梁。

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双向交流的过程,我们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导入,这绝对不是要将英语教学核心进行转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恰恰相反,增加中国文化的学习是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升华。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交流,是相互了解、互通有无、相互尊重的过程,在汲取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持和传播中华文化,让中国文化在国际交往中不断地发扬光大。

[1]Widdowson,H.G.Learning Purpose and Language Us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于兰,王晓辉.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32-134.

[3]陆耿.传统文化典籍大众传播的多渠道选择[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石茜.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科技信息,2009,(26).

[5]刘浩.高等院校中英语专业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6).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交流
情景交际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交际羊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