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4-08-15杨伟英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4年9期
关键词:抗旱水文防汛

□ 杨伟英

水文档案是在水文观测活动中产生并归档的原始观测材料,包括水位、水质、水温、流量、水情、地下水位、降水、蒸发等的观测记录,水文手册及图集和水文年鉴等,是反映水文气象、陆地水文、海洋水文、水文地质等不同领域长期观测积累的水文变化和洪水、旱情预报等,为水利和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水文档案具有时间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强等特点。

目前,省水文局档案管理已初具规模,同时已开展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档案的存储检索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防汛抗旱减灾的需求。

一、水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文是水利的基石,有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位,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5月25日,为修建松花江铁路大桥,在松花江现今滨州铁路桥附近设立了哈尔滨水位观测站。然历经风雨,至建国前夕,水文站点所剩无几。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文事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是防汛抗旱和水环境保护的耳目,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调度的依据。水文工作紧紧围绕国家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各项任务,为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档案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社会各界对水文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水文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力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

二、档案信息化可以提高档案利用率

过去,水文实体档案的收集和借阅完全依靠手工方式来完成,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许多重要档案的丢失和损坏。计算机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重要档案在这个过程中的损坏及丢失。特别是有些重要的水文原始资料,都是历经数代水文人的艰辛和努力,甚至是用生命换来的宝贵数据,一旦损坏或丢失,难以恢复,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以往档案的归集与整理要经过一年的时间,但在实际工作中,本年档案的二次利用率最高,而传统的借阅方式既耗时又费力,且不能满足多人同时借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率。档案信息化后,解决了这一难题,可以在单位内部实现网络共享,方便多人同时借阅,可有效提高档案的二次利用率。

三、档案信息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档案立卷是人为立卷,立卷人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操作,由于对立卷标准掌握的尺度很难达到统一,必然导致案卷的质量参差不齐,使档案的利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借阅档案的过程也极其繁琐,有时要从浩如烟海的实体档案中寻找资料,不啻于大海捞针。

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后, 自动分类存储、自动形成检索目录,立卷和检索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轻松完成,不但提供了快捷的归档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可以把档案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档案编研和二次利用上,有效缓解人力不足,节省办公经费,极大地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档案信息化对于防汛抗旱减灾的意义

水文工作是在防灾减灾的测报一线和服务社会的最前沿,以往全省水文系统干部职工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尤其是通过“沙兰镇”、“松花江水污染”等涉水突发事件中的精彩表现,得到了水利部、省委、省政府和省水利厅党组的高度赞誉。而今全省水文职工根据防汛抗旱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水情、雨情、墒情、地下水等方面的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着力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根据天气情况和实时水雨情信息,准确测报、滚动预报,为科学防控洪水提供了优质服务。加强土壤墒情监测,积极开展旱情、水量变化趋势预测分析,为抗旱保丰收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水文信息。

档案信息化后,档案可随时调用,减少了中间环节,即使出现突发涉水事件时,也能够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信息,及时转移和疏散群众,为安全度汛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赢得宝贵时间。

由此可见,水文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进一步推动水文事业发展,提高水文工作和服务效率的必然选择。因此,各级水文部分必须做好水文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为档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档案利用工作水平,创造出更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抗旱水文防汛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夏季防洪防汛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